“如果沒有李白,我們應該會少背很多唐詩,少用很多成語。說童年,沒有青梅竹馬;說愛情,沒有刻骨銘心;說享受,沒有天倫之樂;說豪氣,沒有一擲千金……浮生若夢,揚眉吐氣,仙風道骨,這些詞都不存在。”
——《如果沒有李白》
《國家寶藏》第二季的熱播,似乎又掀起了一陣“文物熱”,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走進博物館,感受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的餘溫。
但就目前而言,我們所能看到的國內文物,不過是浩瀚瑰寶中的滄海一粟——太多吉光片羽承載著已成絕響的華夏之音,卻流落海外、不為人知。
《國家寶藏》第一季中黃渤演繹的國寶皿方罍百年回家路
據中國文物協會統計,自1840年鴉片戰爭起,共有超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世界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藏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這164萬,僅為海外民間收藏中國文物的十分之一。
大英博物館,藏有超3萬件中國文物,數量居世界首位,種類囊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等,但長期陳列的不過2000件,其餘約九成藏品則分散在10個藏室內,普通遊客根本無緣得見。
收藏於大英博物館的《女史箴圖》(局部)
這些烙著中國印的文物,正如“詩仙”李白筆下的“浮生若夢”“仙風道骨”,是五千年燦爛中華文化的結晶;如果沒有它們,我們又會如何?
麵對巨額關稅和真偽難辨等客觀現實,海外文物歸國任重而道遠。作為曆史文化的傳承者,我們難道除了翻山越海,就沒有其他辦法靠近這些藏著中華血脈的國寶了嗎?
還好,這裏有一列開往全球14座頂級博物館的火車,它將載著你去尋覓那些流失海外的中華文化記憶——
三聯中讀邀請北大考古係才子、
古董鑒定專家劉越
推出專欄《骨董時光·誰在收藏中國》
在14座藏有海量中國文物的頂級博物館,
與80餘件罕見的海外中國精品文物相遇。
主講人介紹
劉越,網名“骨董時光”,古董鑒定專家,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係。做過挖墓尋珍的考古隊長,也做過拍賣巨頭公司的總經理。走遍世界各地,尋訪古董珍玩,過手珍寶無數,是國內屈指可數的、能夠與海外流失文物近距離接觸的專家。
北京大學考古係的專業訓練,賦予劉越老師對學術研究永恒的敏感和嚴謹,他保證自己的專欄內容將嚴格基於最前沿的學術成果——
“我查過很多資料,發現還沒有一本書能替代本專欄準備講述的內容,從來沒有一本書,能夠比較係統和全麵的評估和展示海外中國文物的收藏,有些相關圖書的編輯者或根本沒有親臨一線當麵觀看和觸摸這些珍寶,或資料有誤張冠李戴,再或不懂鑒定——海外館藏的贗品沒有剔除,年代和名稱的標注也已不符合最前沿的學術研究成果。”
而在保證專業性的前提下,他的專欄內容毫不晦澀難懂。件件器物的因緣際會,古老東方的燦爛文明,都在劉越老師不疾不徐的講述中生動地鋪陳開來。
難怪中讀聽眾對他好評如潮:
馬未都、海岩老師也對他讚賞有加:
01
開年“視覺+精神”雙重盛宴,
近距離觀賞海外中國文物
劉越老師從自己探訪過的海量文物中,甄選出最好的80餘件,並將它們背後的曆史故事娓娓道來。
它們承載著怎樣的文化基因和曆史價值?它們是在何時、何地,被何人帶離了中國?它們曾經曆過怎樣的毀壞、又被誰修複?
你將在劉越老師的講述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搭配講解,劉越老師還將慷慨分享200餘張私藏文物高清寫真,保證你能邊聽邊賞,邊賞邊鑒,邊鑒邊懂。
02
14座頂級博物館沉浸式遊覽,
專業導遊帶你“一秒入館”
從博物館外景到展廳的布局陳設,劉越老師同樣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一一描述,力圖最大程度地還原展覽場景,讓你從此不用漂洋過海,也能打卡異國博物館。
而如果你正為自己策劃一場文化漫遊之旅,那就更要收下這份遊覽指南了——它一定會使你的旅途更具針對性、專業性——先做足功課,再身臨其境,豈不快哉?
03
北大考古才子親授鑒寶知識,
幫你擦亮眼睛去偽存真
劉越老師曾在國內頂級拍賣行中國嘉德工作十餘年,過手珍寶無數。在本專欄中,他除了詳細解讀海外文物,還將穿插賞析、鑒定文物的通用方法,借你一雙慧眼,助你在真假莫辨的文物市場中鎖定真正的珠玉。
適宜人群
文化發燒友:收藏、藝術、曆史愛好者
學者:拓展研究視野,擴充學術知識
背包客:為自己規劃下一次文化之旅
上班族:足不出戶的異國旅行,身未動,心已遠
父母:全家人都能學習的中華文化課
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