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廣州人也說不清 自己究竟為何喜愛牛雜。

(2019-01-17 04:29:12) 下一個

 

丨腍滑軟爽丨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就像至尊寶說不清為什麽愛上了紫霞,

廣州人也說不清

自己究竟為何喜愛牛雜。

嘌呤高,對腥味敏感,不吃內髒的人總有一千個傷心的理由。但人之砒霜,我之蜜糖,愛上內髒真的不需要講道理。

北有鹵煮。這道由豬雜、火燒和老鹵組成的風味小吃,味重,入坑有門檻,是北京人與北京人之間溝通的秘密,是外地人無法理解的幸福;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北京鹵煮,配上北冰洋飲料更盡興。

南有牛雜。這道街頭小吃裏,牛肚、牛心、牛腸的騷味被鹵汁鎮壓,各自保持初心,口感依舊。不光廣東,廣西、福建、澳門和香港人都愛吃,外地朋友接受起來毫無壓力。穿著夾腳拖鞋,站在路邊,用竹簽插著吃,是最地道的吃牛雜姿勢。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街邊的牛雜檔,白色的塊狀物是用牛雜湯煮的白蘿卜。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什麽是走鬼檔?

在廣州,穿串的、一鍋燉的、純肉的、就著米粉吃的,牛雜各式各樣,可以輕易在街頭巷尾尋到。牛雜曾經是下欄菜(低檔次的邊角碎料和內髒),放在以前,是窮人補充營養和力氣的便宜肉類。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做成串的牛雜,蘸辣椒醬更好吃

廣州人戀上牛雜,要從上世紀80、90年代說起——改革開放和下崗潮輪番上演,大夥衣服賣起來,小五金店開起來,能吃苦的那波人就做起了牛雜生意。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廣州越秀區海珠北路,推著鐵皮車售賣的無名牛雜。

當時,新鮮劏下的牛下水隻要4毛錢一斤,烹飪好的牛肚可以賣到2元一串;小販推個鐵皮車沿街售賣,不用交鋪位費,廣州本地人叫它走鬼檔。聽起來是門好生意,可牛雜小販需要在淩晨3點去屠宰場,把下水買回家,連夜搓洗裏頭氣味濃重的汙物,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用廣州當地人的說法就是:不怕臭,不怕累,不怕鬼的人,最先上岸買車買樓。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等待清洗的牛內髒。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吃過的牛雜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廣州西關,傳說中廣州牛雜的發源地,在明清時期是南海縣乃至整個廣東省的商貿中心。圖為西關大屋陳廉伯

牛雜對廣州人的陪伴,從小販們chok、chok、chok的剪子聲開始。一輛簡易的小推車,煤爐上架著一口大鐵鍋,肉汁沸騰著。檔主會把牛雜們從鹵湯中夾出,用剪刀在每一個炆熟的部位剪3至4下,牛雜應聲落入塑料碗中。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剪牛雜的過程,引起過分舒適。圖/網絡

牛雜裏,牛腩能吃出紋路感卻不塞牙,牛心、牛肺爽脆,牛肚、牛腸軟嫩,牛筋、百葉筋道。有的小販還會將牛舌、牛膀、牛脆骨一並燉煮,一碗牛雜裏可以吃出好幾種迥異的口感。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牛雜中的牛腩部分

不僅牛雜,大鍋裏頭還別有乾坤——清熱生津,消食下氣的白蘿卜,它的清甜味甚至勝過牛雜本身;麵筋,飽含湯汁,一鍋牛雜的精華都在裏頭;捆成結的韭菜,跟昂貴的肉類食材一起售賣,能確保利潤。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蘿卜是牛腩的配菜,當然也可以叫上整整一碗蘿卜。

就是這樣的一個個牛雜攤檔,像便利店一樣,從30多年前起,遊走在廣州的大街小巷。零用錢不寬裕的孩子嘴饞,隻能買5毛錢一碗的蘿卜,照樣吃得津津有味。大孩子晚自修下課,總能在回家的路上吃到一碗好吃不貴、自挑自選的牛雜。就像深夜食堂一樣,牛雜檔安放他們的青春。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有維他奶的廣州小吃才完整。對,就是那個維他檸檬茶的維他。

網友Benz曾分享過自己的一則故事——下雨天,他和對象共撐一把雨傘。穿過小巷,要上一碗牛雜、一瓶飲料,兩個人麵對麵啜著,“不如以後我開牛雜檔養你吧”,然後兩人一陣爆笑。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戲多不壓身。我也想有人開牛雜檔養我。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牛雜阿婆老了,沒法定時出攤了

這些年變化太快,廣州經過市容市貌的整頓,走鬼檔要不就被取締,要不就搬進了固定的鋪麵。牛雜檔主們以前不出攤也無所謂,現在不開店都要交鋪租,生意變得不好做,但這批最早做牛雜的人,仍在用他們的方式給廣州人最長情的告白。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越秀區的“容意發牛雜”,到今天已經開了30多個年頭。近年來牛百葉的價格水漲船高,做傳統牛雜湯“牛三星”的店家已不多,在做的,也是把牛百葉替換成了別的內髒。

而容意發的牛三星,除了有綿軟的牛腰、牛肝之外,依然能找到又嫩又爽的牛百葉。把牛三星像做得白切雞一樣爽又滑,是老板的堅守。因此當有食客評價它為廣州最好吃的牛三星時,老板會欣然地接受這個名號。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容意發的牛三星裏,能吃出牛百葉。相當有誠意。

荔灣區的“牛佬牛雜”,自1994年營業至今。祖籍四川,如今操著一口流利粵語的老板娘張姨笑著介紹,從前那些要媽媽掏錢來買牛雜吃的小孩,如今已結婚生子,帶著自己的小孩來吃她做的牛雜。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正在備料的張姨。

遵從這口從小吃到大的味道,廣州人堅定的本土意識,全被熬進了這一鍋牛雜裏。“牛佬牛雜”曾在天河區開過分店,食客反映,還是老店的肉好吃,湯好喝。張姨無奈表示:“明明用的就是同一鍋湯呀。”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牛佬牛雜裏的蘿卜牛雜,湯濃料足。

做的都是鄰裏街坊的生意,張姨毫不怠慢,凡事親力親為。正是這份堅毅,才為“牛佬牛雜”帶來了不止兩代的食客。張姨的女兒承認,新一代難免有些嬌生慣養,要她接手這般全憑隱忍的牛雜行當,確實困難重重。在兒女眼裏,母親一人包辦清洗、炆煮、售賣和收銀,仍是路邊攤的經營思想,應該分工明確,雇人來做。張姨不忍自己的技藝生疏,依然堅持自己操勞。隻是在對自己的牛雜手藝如何繼承上,隱隱發愁。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這門生意的辛苦,沒有親身經曆過的人很難想象。

吃到有固定門麵的牛雜容易,一嚐那些依舊是“走鬼檔”的牛雜就難了,因為這些檔主已經老去,是否出攤全憑身體狀況。荔灣區芳村陸居路,一個由80多歲的阿婆經營牛雜檔沒有名字,因為好吃,“阿婆牛雜”的稱呼就一傳十,十傳百,成為廣州殿堂級別的檔口。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友善的阿婆。吃她的牛雜能吃出濃濃的人情味。

阿婆最近一次出攤是今年10月份,距離再早一次“重現江湖”已4個月有餘,而且不知道下一次會是什麽時候,從外地慕名而來的人基本上每回撲空。

實在嘴饞的饕客,給阿婆牛雜檔旁修鞋的阿叔遞一包煙,留下電話,拜托阿叔一有動靜就電話通知;檔口對麵做縫補生意的大姐,特意建了個微信群。阿婆一開賣,大姐就在群裏通知大家速速前來。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阿婆牛雜,還有魚蛋一同炆煮。

阿婆好不容易出攤,食客無論如何都要排上2小時的隊,與喜茶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到底是什麽原因,讓排隊的長龍如此誇張?阿婆說:“其實也沒有什麽秘方。我不會放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簡單的香料是公開的秘密。最主要是幹淨,我自己不能放入口的東西,就不會給別人吃。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和藹的阿婆,賣牛雜時親力親為。

或許阿婆的味覺稍有退化,或許我們這代人的口味已變得清淡,這家的牛雜口味又香又重。

除了食材新鮮,食客們能發現每隔十來碗,阿婆就會再往鍋中加入牛雜老湯、紅糖和自製的花生醬。增加香味的同時,也增加了粘稠感。牛雜愛好者們不僅要經受長時間的排隊考驗,還要承擔售完的風險。但每個人都沒有怨言,還默默祈禱阿婆要健康長壽,希望這個味道能再留存得長久一點。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 開了30年的“明記屎坑粉”,以牛腩粉和三星粉聞名。這間店附近曾有一間公廁,所以被街坊們冠以如此勁

光講這幾家店鋪,很多廣州人是不服氣的。每一條街區,都有專屬的牛雜檔。它們風味迥異,有的鹹,有的甜,鄰裏街坊忠於去哪,心裏都分別有數。隻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到底還有多少檔主仍願意花耐心清洗,花功夫選料呢?不說了,買碗牛雜去。

老廣州人,為什麽都愛吃這種“低檔次”的街頭小吃?

 

你的城市,哪家牛雜好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茅斌騷客 回複 悄悄話 口感煙韌,醬汁豐滿。
yamyam 回複 悄悄話 我真的很喜歡吃這個,就在街邊買了拿著竹簽邊走邊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