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史上,可謂帝星閃耀,湧現出很多知名皇帝,當然也湧現出很多無道昏君,他們的名字為我們所熟知,也是我們經常探討的話題之一。那麽在這494位皇帝中到底誰才能稱得上是“千古一帝”呢?
“千古一帝”這個名詞可不好擔當,但可以肯定每個做皇帝的人都渴望後世能將這項榮譽頒發給他們。
爭議最大的是秦始皇,因為曆史把他定義為“暴君”,千百年來經過曆次洗白,還是不太白,因為秦始皇得罪了儒生,也就是搖筆杆子那幫光說不練的家夥。
儒生的嘴那可真是一柄利器,舌燦蓮花,不管什麽死物都能說成活的,死了人都能說得從棺材裏坐起來,栩栩如生,在描繪一件事情上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他的所有功績都歸了零,社會輿論像馬蜂窩一樣壓向他,完全無視他做出多麽大的貢獻。
秦始皇最大的貢獻是建立三公九卿的中央集權製,人們常說“漢承秦製”,其實不僅是漢朝,後世幾千年都繼承了它。
柳宗元說:“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秦始皇為中國封建集權君主搭建了一個政治班子,這一套行政手段是後世君主的模板,如果沒有秦始皇,封建機器絕對不能如此有效運轉,而後世皇帝想實行集權,恐怕也沒那麽容易。
“皇帝”這個職業和稱呼就是秦始皇發明的,判斷一個皇帝是否是“千古一帝”並不是要看他開疆拓土的能力,而是要看他對政治、經濟的創新,要看有什麽是他最先做,而在他之前的皇帝沒人做過的?這一項才是最重要的評審標準。
比如成吉思汗,論開疆拓土、威名震懾世界的,沒人敢跟成吉思汗叫板,成吉思汗戰鬥力強悍,而且打法變幻莫測,他沒看過一本軍事方麵的書,可每次出招都不盡相同,他可以根據情況靈活變化,讓敵軍措手不及。
曾經見過蒙古騎兵戰鬥力的人都瞠目結舌,而領教過成吉思汗威力的敵方將領,恐怕會終生都生活在噩夢裏。
這樣的皇帝能稱之為“千古一帝”嗎?不能。拋棄狹隘的民族觀念,我們從剛才下的定義來看,成吉思汗沒有任何創新性的舉措,在經濟文化上也沒給後世君王留下任何可借鑒的東西,當然最重要的是他也不是皇帝。
秦始皇另一個開創性的舉措是統一文字,也建立了大一統思想,這也是史無前例的。
秦始皇修建了長城,我們可以說這是暴政,但至今還受益於他的決策,而且從長遠來看,修建長城也絕非毫無必要。
“他站在鹹陽,放眼望去,全世界,沒有一個對手……大門在東海之濱, 門廳在鹹陽城東,整個華夏中原都是他的前院。”筆者很喜歡這句話,很恰當的展示了秦始皇當時的心態。
漢武帝也是一個被人稱“千古一帝”的人,因為漢匈之戰刷出了華夏民族的存在感,刷出了漢人的尊嚴。
漢武帝的開創性主要體現在精神力方麵,同樣是南征北戰,其他的皇帝不過是在自己後花園上鏟除害蟲,而漢武帝卻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為中國拓地萬裏,也為中國贏回了民族自尊心。
在劉邦時期,由於自身力量孱弱,對匈奴不但卑躬屈膝,還奴顏媚骨,到漢景帝時期幹脆送女人保太平,用自己國家的女人來換取匈奴不打漢朝。
霸氣漢武帝即位後,改變了弱雞地位,讓匈奴睜大狗眼看看什麽叫“漢人的血性”,現在人們常說漢人缺乏血性,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漢人的血性”就已經征服了世界。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漢武帝留給漢人永恒的魄力和膽識,兩千年後言猶在耳!
隋煬帝是爭議最大的皇帝,因為隋朝短命以及家族利益的爭奪,讓隋煬帝千百年來沒有最黑隻有更黑。開鑿南北大運河是隋煬帝做得一件大事,這件事極超前而且富有戰略眼光。
超前的思想往往容易被人們所詬病,但京杭大運河的確對後世有利,而且利益很大。
創立進士科,為平民提供了一條進入上流社會的階梯,在此之前出身平民就永遠沒希望,投胎是能活好今生唯一的方式,然而隋煬帝告訴大家,生得貧寒不要緊,關鍵是要有腦子,隻要腦子好,還是可以在仕途上平步青雲的。
階層洗牌是不容易的,可是自隋朝之後階層的固化性被打破了,真正的人才可以破除出身偏見進入中央政治中心,朝廷一掃紈絝子弟的腐朽做派,變得意氣風發,蒸蒸日上。
當然一個恰當的舉措也需要時間才能呈現出它的優越性,隋朝完蛋的太早,白白便宜了唐朝皇帝。
親臨青海,擊破吐穀渾,於其地設置郡縣,並且西出玉門關,經略絲綢之路,這都是隋煬帝的功績,然而這也一個皇帝,爭議卻是最大的,令人惋惜不已。
如果沒有隋煬帝,就不會有唐朝的盛世,也不會有唐朝的“貞觀之治”。
李世民是無可爭議的“千古一帝”,我就不多說了,他的功績大家都清楚。
18歲起兵反隋、24歲定天下、27歲升天子、30歲而立之年被北方諸民族譽為“天可汗”。李世民對唐朝盛世的開創十分重要,而且在唐朝時期中國之強盛,也吸引著世界各國來朝覲,日本至今還是唐朝的粉絲,可見李世民的功績到底有多大。
李世民最大的功績是開創了清明的吏治,不拘一格用人才,李世民對人才的謙虛程度在曆代帝王中都是很少見的,因為他器重人才,才有曆代帝王去效仿他,才有中國的強盛和生命力,在這一點上他是具有開創性的皇帝。轉帖
隋煬帝我功力不夠不敢評,他爹還是個人物吧。
秦隋兩代橫空出,一始製科一統權。宗廟無存功萬載,始皇文帝道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