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什麽東西最貴?贗品最貴

(2017-09-13 01:51:32) 下一個

“天底下還有這等美事嗎——每天讓你玩著,欣賞著,由於它的存在,讓你的生活充滿了樂趣;同時,它還能保值和升值,一不留神更能讓你發大財。”王剛告訴我們,這就是讓他癡迷於古玩收藏的全部理由。

王剛錄音回放:

“我是個興趣廣泛的人,從為電台演播文學作品開始,忽然有一天我就到了中央電視台主持節目,然後出人意料地開始演戲,繼而又涉足音樂劇,最終又回到了主持人崗位。這樣一路走下來,順風順水,我覺得並不難。直到有一天,碰見了第一件老瓷器,我忽然感覺到難了:它是什麽年代的?哪個窯口的?我得弄明白,於是開始探索了。在古代藝術品麵前,我隻有頂禮膜拜的份兒。”

“潘家園是一個練眼力的好地方,在古玩城隻要細心,你永遠能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它是全亞洲中國文物最大的集散地;高碑店兒和呂家營兒呢,主要是明清、民國時的一些家具,非常好。”

“我最喜歡的一件,在收藏界其實不算什麽,那是一件康熙青花瓷。這是我收的第一件東西,過程很順利,可以說是開門紅。我對它有著初戀般的感覺,每天都要看。”

“我能把工作與愛好徹底分開,收藏的好處在於使我能對古時的世俗生活、器皿用具了然於胸,由此在古裝戲演出片場,我常常能找出所用道具的錯誤。”

“什麽東西最貴?贗品最貴。所以說:不怕買貴,一定要買對。”

“喜歡收藏的人一旦買了假貨,自己就會很懊惱,就算我不砸,他自己也會砸。”

“說句笑談:行家賣不出去東西,就變成了藏家;而藏家當初無心插柳,若幹年後卻做了一筆大生意,賺了大錢,倒成了行家。古往今來,最終賺大錢的都是藏家。因為那是一個超長線的投資,而且當初買的時候一定都是花的閑錢。”

坐在北京正莊古玩城一家名號為“翰一堂”的古玩店裏,王剛為我們講述了他的收藏故事。聽王剛說話絕對是一種享受。以至於采訪間隙總會產生一絲恍惚:我在哪裏?似乎又回到了當年抱著收音機聽《夜幕下的哈爾濱》時的年少歲月;又宛如走進了《五月槐花香》中那個人頭攢動的琉璃廠;進而又依稀感覺坐在我對麵的那個人,不就是“恒雅齋”那個寧為玉碎的老板趙如圭嗎?

潘家園:練眼力的好地方

隻要有時間,王剛第一個想去的地方肯定是北京潘家園的古玩市場,尤其是大禮拜的兩天時間裏,這裏的地攤開市,人聲鼎沸、熙熙攘攘。稍不留神,你就可能在某處地攤前發現王剛的身影:隨隨便便坐在一張小板凳上,也許和攤主聊著正熱乎呢。王剛說:就在這個時候,聽攤主給你講故事,甚至聽人家怎麽忽悠你,都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但和來潘家園東瞧瞧、西逛逛、總想著撿漏發財的大多數人不同,王剛已經是“行家”了。行家就要有行家的做派和風範,在這一行裏,很講究。王剛告訴我們:逛古玩地攤時,很有意思,表麵上看我們都是趾高氣揚地從一個個攤位前走過,跟領導視察似的。其實,蹲在地上的那些攤主們都不是好對付的主兒,和他們過招兒,沒有點真才實學是肯定不行的。

《錢經》:您能教給我們幾招和攤主們討價還價的技巧嗎?

王剛:千萬不要先問價。你一問價,攤主會馬上回答:“哦,您是行家,我看不準,您給個價吧”。馬上就把你給擱這兒了。

《錢經》:現在民間還有好東西嗎?

王剛:應該說極少了。逛地攤時,常常有人將我拉到一邊,悄悄說:我家裏有好東西,跟我看看吧。一開始我還真信,結果每次都上當。

王剛說,其實自己逛地攤主要是為了放鬆找樂,而真金白銀出手買東西的地方是在古玩店。兩年前的一次經曆,至今仍令王剛回味不已。

那次在一家古玩店裏,王剛隔著玻璃看中了一樣東西:金代磁州窯的虎枕。“雖然上麵有好幾道紋,但東西肯定對,特喜歡”。直到去了第三回才終於見到了老板,王剛仍然清晰記得當時的情形,“老板很斯文,有點架子”。一番交流後,王剛把東西抱走了,沒給錢。王剛說:這一行就是這樣的規矩,老板發現顧客是真喜歡一樣東西,可以“先交貨、後付款”。一來二去,王剛和這位“有點架子”的古玩店老板成了好朋友。

《錢經》:逛地攤和進古玩店肯定是兩種境界吧?

王剛:在地攤,你是居高臨下;在古玩店,一下子就平等了。和我們常去的服裝店不同,古玩店的老板們一般不會主動招呼進來的顧客,給你推薦自己店裏的東西。其實,我當初第一次跨進古玩店時,也很緊張。

《錢經》:聽說進古玩店有很多講究,比如看瓷器不能手遞手?

王剛:太多了。最忌諱一進來就邀五喝六地瞎嚷嚷:“這東西對嗎?”,特別招人煩。上手拿東西時也要特別小心,比如碗,最忌諱的就是摳邊。古玩行裏看瓷器,一般都是在一張大桌子上,然後放一個座墊或者蒙上厚絨布,東西一件一件往上拿。

《錢經》:能否告訴我們一些可以假裝內行的速成招法?

王剛:現學肯定來不及。從你一跨進店門開始,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不會逃過老板的眼睛,往往你在看東西時,老板就在一旁看著你,他始終在觀察你呢。行家風範是多年修煉後的隨意流露,根本學不來的。

重新回到主持人崗位

《天下收藏》第一期節目正式在北京電視台播出後,王剛第一時間接到了同道藏友、著名編劇鄒靜之的電話:“懸念設計的好,像一出情節跌宕起伏的劇作,讓人想起了希區柯克”。王剛說:就要用“砸毀贗品”這一極端的表現方式,造成一種視覺上的衝擊力,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一種心靈上的震撼——贗品就應該是這樣的下場。

如果我們僅僅將注意力集中在“最後一砸”上麵,那就會失去節目中更多、更有價值的內容。比如,節目每一期的選題——究竟上什麽內容,其實背後凝結了太多王剛和整個團隊的心血。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最近北京行家圈子裏,很多人就對即將播出的新一期《天下收藏》節目拭目以待,因為在電視上亮相的將是“崇禎青花”。

更確切說,應該是明代崇禎時期的民窯青花瓷器。最終將崇禎青花確立為一個收藏體係,形成一個概念,隻有短短50多年的曆史。王剛告訴我們,明代自從萬曆以後直到崇禎,是一個王朝的末世,內憂外患。盡管崇禎皇帝幾乎是中國490多個帝王中最勤奮的,但仍然無力回天。崇禎在位時,曾頒布了一道詔書,命景德鎮所有官窯全部停止燒造瓷器,因為當時已經沒有閑心顧及藝術品了。“但是,原來燒造官窯的那些工匠們也得吃飯、也得生活呀。於是,我們會突然發現:原來崇禎時期的民窯瓷器這麽漂亮。”

《錢經》:在電視劇《江山風雨情》中,您曾飾演過崇禎皇帝的內廷總管王承恩,所以您對這段曆史非常了解。

王剛:我要出演這部戲,就必須對這段曆史有深入的了解。正史上有記載,王承恩最後是陪著崇禎一起在煤山上上吊的。當你了解了那段曆史,再來重新麵對一件崇禎青花瓷器時,感覺肯定就會不一樣了。

《錢經》:究竟是什麽原因讓您對於古玩收藏如此癡迷?

王剛:你想想看,天底下還能找出比收藏更美的事嗎——每天讓你玩著,欣賞著,由於它的存在,讓你的生活充滿了樂趣;同時,它還能保值和升值,一不留神更能讓你發大財。

收藏其實是一種超長線投資

談到如今火爆的藝術品投資市場,王剛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即使當前很多人都把藝術品當作一種投機的工具,也是無可厚非的,至少客觀上起到了保護、傳承古代藝術品的作用。“但投機充其量隻能掙些小錢而已”,王剛認為:和金融、房產等領域的投資渠道相比,藝術品的投機性其實很小,真正獲取暴利的機會並不多,而且充滿了風險。“古往今來,真正賺了大錢的,往往都是一些大藏家。原因很簡單,其實人家做的都是超長線投資”。

2003年11月26日的那場嘉德秋拍,至今仍令王剛神往。在那一天,中國嘉德拍賣有限公司舉辦了“儷鬆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拍賣會。該專場推出了140多件拍品,總估價約2800多萬元,但最終成交金額高達6300多萬元,是原來估價的2倍多,且成交率為100%。

對於這位收藏大家,王剛滿懷敬仰之情,他向我們介紹說:王世襄、袁荃猷夫婦,在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間,曆經每次運動,且遭受極不公正的待遇,卻始終堅持“人舍我取,掇拾於攤肆,訪尋於舊家”。所付出的艱辛,絕非常人所能想像。正因為如此,王世襄先生通過收藏古琴、銅爐、佛像、家具、竹木雕刻、匏器,再加以深入研究,總結為知識和理論,完成了30餘種中外文、上百萬字的著述,成為了譽滿中外的收藏大家。

《錢經》:您目前收藏最多的古玩是哪一類?

王剛:瓷器。最早是從康熙青花瓷器開始下手的,原因之一是康熙青花存世量大,鑒定標準相對清晰、明確,器物特點比較容易把握,能過手的東西也比較多;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康熙青花瓷的仿品極少。

《錢經》:最早的一件藏品是什麽?

王剛:鳥籠子。在我10歲那年,跟著父親逛古玩市場,相中了那個鳥籠子,太漂亮了,真是喜歡。5元錢,在當時已經很貴了。偷偷攢了好久的錢,終於買回了家,高興。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籠子裏麵的鳥食罐,可能就是康熙青花瓷。可惜呀,早就不知道扔到哪裏去了。

《錢經》:究竟什麽樣的瓷器才具有收藏價值?

王剛:簡單說,就三個字:真、精、新。

前兩個字比較好理解,就是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意思。但這個“新”字,和很多人自以為的感覺就不一樣了:它主要是指品相,看著跟新的一樣。剛入行的人往往誤以為越老舊的東西越值錢,好像很有曆史的滄桑感,其實並非如此。

《錢經》:麵對如今火爆的藝術品投資市場,怎樣才能做到冷靜麵對、泰然處之?

王剛:在一件藝術品麵前,要有一顆滿懷敬畏的心,這樣就能免於浮躁。對於一件藝術品而言,我們隻不過都是匆匆過客而已。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在王剛槌下砸了多少真品?他自己知道嗎?
X723 回複 悄悄話 古董這一行就是花錢買經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