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變期”瓷器收藏市場

(2017-07-03 01:25:27) 下一個
陶瓷收藏——玩品選老瓷,投資理財看明清。陶瓷行當裏有一種奇特且涇渭分明的文化現象,很是耐人尋味。

 

商界精英,大多喜歡一擲千金投資收藏明清官窯青花彩瓷;

 

而美學修養高深的文人、畫家、藝術家等,獨偏愛老窯瓷器、高古陶器、遠古彩陶。

 

有人說,收藏陶瓷,能賞玩到老窯瓷器是高雅,能賞玩到遠古陶器便是有境界。

 

也有人認為,明清瓷器繼承了千百年高度發展的陶瓷技藝,有了更多創新,作品也更有藝術價值。
 
相比之下,明清官窯民窯青花彩瓷無疑是漂亮的,擺在架子上的光彩肯定是高古陶器所沒有的。

 

作為裝飾性的收藏,其備受商界精英關注。有了這份奪人的美麗,有了這批重量級藏家的關注,明清官窯民窯青花彩瓷增值快也就是必然了。


 

對古陶瓷收藏感興趣的人肯定不會對各時代的代表器物陌生,永樂甜白、永宣青花、成化鬥彩、嘉萬五彩、清三代官窯……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名詞。
 
但是對「轉變期」這個聽起來模糊不清的詞兒,大家可能就不是那麽清楚了。

 

明末清初,也就是從明代天啟、崇禎到清代康熙 22 年之間的約一個世紀裏。
 
這個時期的瓷器獨具時代特點,其器物造型、紋飾圖案、繪畫風格等特征承上啟下,工藝特征,裝飾風格相當接近,加上這段時期內生產的瓷器往往不打款——即使打款也是為了摹古而打前朝的款,例如康熙早期的瓷器往往打「大明成化年製」或者「大明天啟年製」的款識。
 
所以在斷代與區分無款官窯器與民窯精品等問題上往往出現疑惑,故這一時間段被稱為轉變期。

 

但是轉變期的瓷器是有其自身價值的。
 
樓鋼告訴我,早在 2001 年,他就曾在報紙上做出過預判,認為轉變期的瓷器、高古瓷器、彩瓷等門類市場前景看好,如今這些預判都已實現。
 
作為一個例證,他觀察到 1998 年一件品相完好的 45 厘米高的崇禎青花花觚叫價不過 3 至 4 萬元,五年之後的 2003 年便能夠以 40 萬元左右的價格成交,在 2008 年,國際市場上一對明崇禎青花一筒瓶拍賣成交價超過 600 萬元港幣。

 

轉變期瓷器出現了一批獨具時代特點的器形,如爐以缽式爐為主,有別於元至明早期的雙耳三足爐、明中期的直身三足爐;
 
罐一般為直口、長圓腹、淺圈足,小罐因形狀象蓮子而稱蓮子罐;
 
瓶以象腿瓶最具時代特色,康熙時又稱一統瓶,取「江山一統」之意;
 
與明末撇口、長直身、平底的花觚相比,轉變期的花觚中間腰部往往稍稍突起一段。

 

清康熙早期至中期,逐步發展為大撇口、長頸、圓鼓腹、脛外撇、雙層台底,這類觚又稱鳳尾尊。
 
在紋飾上,轉型期瓷器上大量出現了人物圖案,另一方麵也開始出現了詩書畫結合的做法;
 
同時在繪畫上廣泛受到中國畫、版畫和西洋畫的影響。
 
這種風格的嬗變與當時重建新的哲學思想體係,重個性、獨創,重主體情感自由抒發的美學思想逐漸形成有關。


於是這一時期的瓷器「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地吸納新的營養、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在折射出時代巨變的同時,也顯現出繼往開來的魅力和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根據現代考古證實,轉變期的瓷器中確實存在著無款官窯:
 
明崇禎年間,因戰亂民不聊生,崇禎皇帝厲行節約,穿粗布衣,喝白水,與皇後田妃在禦花園種菜,並曾下旨通知景德鎮停止燒造官窯器。
 
但宮廷仍然需要使用瓷器,故在相當長一個階段交給宮廷的瓷器並未加款。這些證據終結了過去對這段時期瓷器「是否有官窯」的疑問,促成了它們的價值進一步被世人認知。

 

除了轉變期瓷器本身的曆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在逐漸被人們了解之外,還有另一些因素促成了它們成為收藏家新一輪追逐的目標。
 
進入 2010 年以後,中國古董市場出現了貨源短缺的情況,受到總體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很多藏家惜售手中珍藏。
 
隻能在專項收藏與過去所謂的「冷門」門類上挖掘新熱點。在傳統的重器,比如說永宣青花、康雍乾官窯已經非常難以征集到的現實困境下,市場找到轉變期瓷器作為新的上升點也是很有道理的。

 

同理,過去人們熱捧康雍乾的官窯,忽視同一時期的民窯精品,也造成了清三代民窯的價格在過去的數年間保持相對平的穩,因此在未來也應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通過近年來對古陶瓷市場的觀察,未來幾年,轉變期的瓷器,包括康雍乾的民窯精品,價格會有比較大的上升。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