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世界頂級物理學家,一生獲得包括諾貝爾獎在內的無數榮譽;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他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麵,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就是中國人——楊振寧
2月21日,中國科學院官微“中科院之聲”發布聲明,原中國科學院兩名外籍院士楊振寧和姚期智已通過相關手續,正式由外籍院士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由此兩位教授的名字已經從中科院外籍院士名單中移出,列入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消息一出,網友紛紛打開話匣。對這兩位科學家放棄國籍、轉為科學院院士的行為眾說紛紜。
對於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部分網友並不接受:
也有網友為楊振寧抱不平,感謝他做出的巨大成就:
作為頂尖的科學家,他們的歸國首開風氣,對於國內的學術發展有很大的示範意義。放棄美國國籍“回家”的決定,我們理應尊重!
--------------------------------------------------------------------------------------------
物理學界泰鬥
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裏程碑性的貢獻。先後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場論等物理學4個領域共有13項世界級貢獻,為當代前沿物理奠定了無數基石。
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安徽合肥,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1944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1945年,獲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留學;194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任芝加哥大學講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1955年,任美國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長;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98年,任清華大學教授。2017年2月,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加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
李政道(左)、楊振寧(中)
1957年10月31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李政道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楊振寧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二人均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1956年二人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原理因而獲此殊榮。在此之前,科學界一直認為宇稱守恒,也就是說一個粒子的鏡像與其本身性質完全相同。
其實大部分國人對楊振寧的研究成果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這麽說並不是特意裝得高冷,而是楊老研究的領域的確很超前,已經是人類在理解世界本質這場戰鬥的最前沿陣地。這對於大多數大學畢業之後就再也沒學習物理知識的我們來說,的確難以理解。這就好像你試圖跟一個19世紀的人解釋互聯網一樣,也是不能理解的,因為根本不具備去理解的相關基礎知識。
留美入籍,飽受爭議
很多人拿楊振寧和錢學森、鄧稼先這一批當年海外歸國的科學家作對比,用兩彈一星的成就來反襯出楊振寧的不愛國。質疑他為什麽不像錢學森、鄧稼先等同樣赴美深造的中國科學家一樣,學成後毅然立即回國,為建設祖國奉獻自己的光與熱。
鄧稼先和楊振寧,兩人同鄉、同窗又一起赴美。1964年,楊振寧在留美近20年後,正式加入美國國籍。隻不過鄧老選擇回國研製原子彈,楊老選擇留美繼續搞研究,也正因此,而被說成於國寥無貢獻。
當然從對國家的貢獻看,的確是鄧老更大,但在物理學上,楊老當仁不讓。這也就是為何楊振寧會被寫進物理課本,鄧稼先會出現在曆史書上。
鄧稼先(左) 楊振寧(右)
不過針對一個人的貢獻,是否真的能以國家為單位分開來看,亦或是將科學家“必須忍受清貧生活”作為強製性要求呢?
為何放棄美國國籍
楊振寧表示,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國國籍的,當時做這個決定曾考慮了很久,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1983年在一本書裏我曾經說我父親到臨終時都沒原諒我放棄中國國籍。
他說,2015年4月1日我放棄了美國國籍,這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美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是一個給了我做科學研究非常好的機會的國家。我感激美國。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國朋友不會讚同我放棄美國國籍。
楊振寧說,回歸對我是什麽感受?摯友熊秉明曾經說:“你的父親雖已過去,你的身體裏還循環著他的血液。”我說:“是的,我的身體裏循環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他說,今天,我94歲了。很欣慰,多年來,為了幫助建造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友誼橋梁曾做過一些努力。我曾經說:“沒有這座橋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與安定”。
他是在世的物理學家中最偉大的一名。
他獲得各項殊榮,為中國乃至世界在科學界作出巨大貢獻
雖然人在美國,但楊老說“我身體裏循環著的是中華文化的血液”
是的,什麽時候“回家”都不晚,國之瑰寶理應受到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