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春日溟濛之際,吃罷午飯,總想眯上一會兒,不由感歎這俗話說的“春困秋乏夏打盹” 實在是很有道理。唐代詩人溫庭筠《菩薩蠻》中曾如是描述:“南園滿地堆輕絮。 愁聞一霎清明雨。 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均睡臉。 枕上屏山掩。 時節欲黃昏。 無聊獨倚門”。 這春日有輕絮、清明雨、斜陽、杏花零落。在這氛圍中,春困已是必然。睡醒後看到枕上屏山掩,雖表達出落寞與寂寥,卻給我們勾勒出一幅優美生活畫卷。看來這屏在生活中有這重要的作用。
“屏”有遮擋,屏蔽之意。在古典家具中,有扇屏,是用於遮擋、裝飾的實用物,在居室中分隔空間,或裝飾家居環境。屏風主要分為條屏和通景屏。也有全素的屏風。就實物製作而言,帶座的屏風和宋代的一樣,有的是和底座項鏈的,有的並不相連,而是可裝可卸的。 因而屏風中又有“座屏風”和“插屏式座屏風”之別。座屏風中,又有一種小型的,宋畫中以常見,明代仍多使用。 它可以放在床榻上或桌案上,放在床榻上或稱為“枕屏”, 放在書桌、畫案上的或稱為“硯屏”。 它也可以放在條案上,和青銅鼎彝、玉山英石等擺在一起,雖名為屏具,實際上已是一種陳設了。
我們來鑒賞這精致典雅的小座屏風。
嵌大理石小座屏風
底座用抱鼓和兩塊披水牙子造成。站牙極薄,雖起的抵夾作用較小,但頗有裝飾意義。 絛環板兩塊塊,鎪挖透孔,兩小中間一大。此小座屏造型古樸典雅,韻味十足。這裏我們來說一下古典家具中常見的抱鼓。追本溯源,它來自“抱鼓石”。相傳古代打勝仗歸來的將軍,為顯示其赫赫戰功,把戰鼓置於府門前。後,逐漸演變成以“抱鼓石”來做門枕石,用於彰顯主人的顯赫地位。在民間也有門鼓石有驅邪避災之說。座屏,主要是遮擋作用,並無收納之功用。它有高度但卻不厚實,若底座過於輕,則有翻倒之虞。利用抱鼓加站牙來做底座,可使得底座平穩紮實,屏心的重心落在兩側抱鼓之中,安全,美觀,兩者可得兼。
小座屏風
屏心原裝白石板,因破碎而撤去。它是一件忠實模仿大座屏風造法的例子。屏風邊框內的分隔,把屏心上、下各橫分為絛環板三塊,兩側各豎分為兩塊。這小座屏在墩子上造出如意雲頭抱鼓蕖花安站牙。
插屏式小座屏風
屏風的立柱內側打槽,使屏扇可以嵌插進去。如此便可簡化許多,絛環板被略去,披水牙子隻剩一條,改為垂直的裝置,但大體上還保持著座屏的一般特征。它為家具的由小到大、削繁就簡提供了證例。
雲石鑲嵌在古典家具中是比較常見的,如太師椅的靠背或者羅漢床的側板及靠背板。
小座屏融合了古典家具中諸多精巧的雕飾及鑲嵌等裝飾手法,盡顯其意趣盎然,方寸之地展現美輪美奐的精彩,使得居室變得賞心悅目,怡心怡情,風雅盡顯。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