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魚(學名Coilia ectenes Jordan),又稱刀鱭,毛鱭,因魚體扁而狹長,形狀酷似短刀而得名。是一種洄遊魚類,與河魨、鰣魚一起被譽為“長江三鮮”。平時生活在海裏,每年2~3月份長頜鱭由海入江,並溯江而上進行生殖洄遊。刀魚從立春開始由海入江,逆江而上作生殖回遊。產卵群體沿長江進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長江幹流進行產卵活動。近年來,刀魚產量逐年下降。刀魚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細嫩,但多細毛狀骨刺。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清明後,刀魚肉質變老,俗稱老刀。是吃貨春季最愛的美食之一。
有一首歌兒這樣唱道:“我像隻魚兒在你的荷塘,隻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然而,人類和魚類之間的關係,絕不像歌曲裏唱的那樣浪漫。
對於人類來說,魚其實隻分兩種,一種是不好吃,但是長得好看,可以用來觀賞;另一種是不好看,但是味道鮮美,可以製作各類美味佳肴,清蒸、紅燒、油炸、慢燉,甚至製成罐頭煉出魚油,一定要物盡其用。
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大多數魚兒都被人類馴化了,可以養殖了,因為物美價廉,成為人們餐桌上尋常的佳肴。
總有那麽幾種魚,雖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卻依然保持著桀驁不馴的野性,最終在人類胃口大開和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現代,變成了珍惜品種,價格一漲再漲,隻有足夠有錢的人才吃得起。長江刀魚,無疑屬於後者。
長江刀魚,學名長頜鱭,其實不是主要生活在長江中的魚類,隻有每年開春三月,平常生活在海水裏的刀魚,才會從海洋溯長江而上,洄遊到長江中遊的幹流、支流或湖泊中產卵繁殖。
孵出的幼魚,順江而下,來到河口區生長,最終回歸大海。對於人類來說,產卵前的長江刀魚,最為肥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最上乘的佳肴,民間說法是“清明前細骨軟如綿,清明後細骨硬如針”。刀魚和鰣魚、河魨和鮰魚一起被譽為“長江四鮮”。
然而,隨著環境惡化和人類對美食需求的無限增加,長江刀魚的產量也一年比一年低,從尋常魚類躋身名貴食材。雖然人們在努力實現刀魚的人工養殖,還是沒能滿足市場旺盛的需求。如今,一斤刀魚,能賣數千元到上萬元還一魚難求。
那麽,新鮮的“長江第一鮮”刀魚究竟怎麽做才好吃呢?清蒸無疑是最能保留刀魚鮮味的選擇。清潔好的新鮮刀魚,配以新鮮的春筍和菌菇,加上蔥段、薑片和豬油蒸五六分鍾,淋上勾芡好的黃酒等調料,美味無比營養豐富的刀魚就可以吃啦。這樣蒸出的刀魚,魚肉細嫩白皙,聞上去都能流口水。除了清蒸,還可以糖醋、紅燒,用刀魚做鹵下麵吃也是極好的選擇。
如今,長江已經進入禁漁期,隻有刀魚經特許才能分時段捕撈,這也是為了保護人們對美食的需求,有限製,才長久。想起美味的長江刀魚,真的是無比的想念,但願不要被人們吃絕跡啊。轉帖
謝謝大家留言。
長江刀魚人工養殖技術成熟
資源銳減、市價飆升引來了學者的關注。刀魚的人工繁殖和苗種培育技術成為國內外專家關注的焦點和熱點。 刀魚必須經過水溫、水流等外部因子的刺激,性腺才能發育成熟,其繁殖生態條件較為苛刻。 上海市水產研究所長江刀鱭繁育科研團隊於2007年開始聯合嘉定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攻克刀魚人工繁育子一代的親本培育、催產、受精、室內水泥池孵化和鱭苗培育等關鍵技術難關。
幾位網友吃過養殖的刀魚,據說味道不錯,還有4兩以上的。
您最好改吃美國鯉魚。謝謝!
長江汙染嚴重.還敢吃這些野生魚==?????????????????????????
關於刀魚的一道名菜“刀魚薺菜羹”,據說是這樣做的:鐵鍋裏放多一些水,木頭鍋蓋下麵用鐵釘,釘在刀魚的脊骨上,然後開火蒸。鐵鍋裏的沸水衝擊著鍋蓋上的刀魚,直到魚骨留在鍋蓋上,魚肉掉入水裏,兩者分離。不知是真是假。老饕們不妨可以一試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