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08)
2016 (1154)
2017 (680)
2018 (352)
2019 (290)
2021 (1)
2024 (2)
茄鯗(xiǎng)是小說《紅樓夢》之中的一道菜名。這道菜在小說的實際情節之中所占份量不多,僅僅由書中人物劉姥姥吃了二口,但是作者藉著另一位書中人物王熙鳳之口,說出它製作過程複雜的程度,讓鄉下來的窮親戚劉姥姥目瞪口呆。據王熙鳳的說法,這道菜主要是用茄子作成,不過要「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隻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幹、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裏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了。」劉姥姥聽了後,「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隻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作為植物一員,就比較可憐。沒有漢賦裏那些香草的華麗名字,也沒什麽詩人拿它當筍芝之類的靈物歌詠。恨隻恨傳入我國太晚,過了先秦漢時歌頌植物的高潮。
沒了植物靈秀的品格,茄子依然是茄子,紮紮實實,不避葷素。多虧曹雪芹,茄子才在文學史有名氣。劉姥姥二進大觀園吃的茄鯗,是所有紅樓宴不可少的一味。說來複雜,其實極易分辨。鯗在江南指鹹魚,有歇後語所謂“老貓聞鹹魚——嗅鯗啊嗅鯗(休想啊休想)”。茄鯗的做法是茄子去皮切丁用雞油炸,拿雞脯子肉配、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幹、各色幹果子,雞湯煨幹香油一收糟油一拌收起來。這意思明白:“香油一收”和“收起來”,說明這和江南鹹魚類似,是道涼菜,清朝時所謂路菜,耐久藏,可以拿出來吃。和梁實秋所謂下粥用的野雞醬瓜差不多。
劉姥姥當時乍吃之下,沒吃出是茄子。細嚼了半日,才說“有點茄子香”。想來之所以選茄子而非別物做這菜,一半就為了這點“茄子香”吧?另一半,就是茄子本身的質地了。
茄子肉頗厚潤,善吸味,能藏油。皮的口感很韌,本身又有茄子香。沒有筍子的清節秀致,倒像個團圓圓好脾氣的漢子。茄子沒什麽個性,素做也可以,但素了嫌淡,又太軟些。因此,反而是配重油的好。比如茄鯗,多少雞、油們一搭,看著都嫌油膩了,但真吃起來卻未必。因為一來如前述茄子吸油,二來茄子本身味甘而平,不是煽風點火在腸胃裏發飆的類型。因此,本身無才具,隻一段茄子香,但重油大火,自然承受得住。
茄鯗這道菜反映出《紅樓夢》中賈府生活的精緻與奢華的一麵,同時也讓人看到了鄉下農婦劉姥姥純樸可愛的一麵。現代許多紅樓宴中,茄鯗幾乎是一道必然名列其中的菜餚,不過它的滋味究竟如何,是否能與紅樓夢中所描寫一般,讓吃到的人如此驚豔,則是未必見得。 網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