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郎廷極和他的郎窯綠郎窯紅

(2016-12-02 03:36:21) 下一個

郎廷極和他的郎窯綠郎窯紅

郎廷極

郎廷極(1663-1715),清代隸漢軍鑲黃旗,奉天廣寧(今遼寧北鎮)人。湖南布政使、山東巡撫郎永清子。康熙間以門蔭授江寧府同知,遷雲南順寧知府,累擢江西巡撫,督造官窯瓷器,世稱郎窯,官終漕運總督。

郎廷極和他的郎窯綠郎窯紅

清康熙 郎窯紅釉刻乾隆禦題詩膽瓶 成交價:345萬 2014年 香港蘇富比秋拍

郎廷極是一個極富才華的人,郎家也是世代官宦,到郎廷極這一代兄弟四人皆為官,而郎窯係列也是郎廷極在江西巡撫任上時所創燒。由於他酷愛陶瓷,對陶瓷也很有研究,於是乎康熙皇帝就充分發揮他的特長,在康熙44年—51年這7年間,任命他為景德鎮禦窯廠督窯官。所以在這一時期所生產的瓷器我們統稱為“郎窯”。

郎窯一名最早見於劉廷璣《在園雜記》,書中載有"近複郎窯為貴,紫垣中丞公開府西江時所造也。仿古暗合,與真無二,比摹成、宣、黝水顏色,桔皮棕眼,款字酷肖,極難辨認"。紫垣為郎廷極的別號,他在任期間監督匠師模仿宣德、成化時期瓷器,能達到亂真的程度。

我們都知道,清代官窯器都會留下款識的,唯獨郎窯紅和郎窯綠大多數是沒有款識的,這也是郎窯的一大特色。

郎窯綠

郎窯綠是含氧化銅的石灰釉,在氧化氣氛中呈現綠色,屬於銅綠釉。通常掛釉後入窯經過1300℃左右的高溫燒製而成。

郎廷極和他的郎窯綠郎窯紅

清 · 康熙 郎窯綠釉小梅瓶 成交價:92.5萬 2013年香港寶港國際拍賣

但是由於燒製工藝複雜,郎窯綠的燒製溫度很難控製,要想燒製出理想的翠綠色釉麵,往往要反複燒製多次,才能有一件滿意的作品。所以成品率極低,因而也是存世量極少的原因。其產品也多以小件為主。從現存的瓷片和實物來看,郎窯綠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郎窯綠釉層均勻較薄,釉色穩定,呈翠綠色,鮮明豔麗,釉麵上有較強玻璃般光澤,似有一種翡翠玉般的感覺。

二、在釉下緊貼胎體處布滿細紋片,俗稱“蒼蠅翅”。用10倍放大鏡細看,在釉麵上可見密集細小的小點點,這也許是在高溫燒製過程中,由釉內小氣泡所形成。

三、在器底近足處有一圈不過足垂釉,俗稱“郎不流”,但垂釉非常自然整齊,似有一種釉流至底足前曳然而止的感覺,厚釉處釉色加深,呈現深綠色。

郎廷極和他的郎窯綠郎窯紅

清康熙 綠郎窯觀音瓶 成交價:67萬 2011年北京中貿聖佳 春季拍賣會

四、圈足呈泥鰍背,內牆為內弓,底足內施白中閃青釉,低款青花雙圈足見。

五、器內施青白釉,釉層較厚,無開片,其釉色與底足內白色閃青釉有較明顯區別。口沿處有一圈明顯粉白釉俗稱“燈邊草”。

郎窯紅

郎窯的最大成就是恢複了明中期失傳的銅紅釉燒造技術,成功地燒成著名的郎窯紅。以銅原料作為著色劑,早在漢代的鉛綠釉陶器上就使用過,鉛綠釉就是銅在低溫氧化焰中的呈色。高溫銅紅最早出現在唐代的長沙窯,另在唐長沙窯和宋代均窯中還作紋飾使用過。真正燒成渾然一色的銅紅釉瓷器始於元代的景德鎮窯,釉色為暗紅色。它為後世銅紅釉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郎廷極和他的郎窯綠郎窯紅

清·郎窯紅觀音瓶 成交價:194萬 2015年AAA中國藝海春季拍賣會

到明早期的永樂、宣德年間景德鎮窯才真正燒成通體鮮紅的高溫銅紅釉瓷器。可是到明代中期這種燒造技術就失傳了。直到200多年前的清代康熙朝,在郎窯中才又成功地燒製出高溫銅紅釉瓷器。

郎廷極和他的郎窯綠郎窯紅

郎廷極和他的郎窯綠郎窯紅

清·康熙 郎窯紅觀音瓶 故宮博物院藏

郎窯紅是模仿明宣德時期寶石紅釉特征燒製的。釉凝厚,玻璃感強,佳品呈鮮紅色。傳世品以瓶較多,常見的有觀音瓶、棒棰瓶(棰口直頸者為硬棒棰,撇口圓肩者為軟棒棰)、直頸扁腹瓶;盤碗也為數不少,有通體呈菊瓣形的。郎窯紅器皿的口部多為白色,與宣德紅釉瓷器的燈草口特征相似,器皿的底部有白色、米黃色者稱為米湯底,淺綠色者稱為蘋果綠。郎窯紅瓷器底部書寫年款的有"大明宣德年製"、"大清康熙年製"兩種,但數量不多。

郎窯紅是銅紅釉中較鮮豔的一種,其釉麵光潔透亮,有玻璃質感,開紋片並有牛毛紋,釉色深淺不一。色深者紅豔,有""明如鏡、潤如玉、赤如血""的特征,其釉色瑩澈濃豔,仿佛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光彩奪目。色濃者泛黑,色淺者粉紅,色淡者暗褐。 郎窯紅器裏釉有米黃色、微青色、白色三種,均開有紋片。器足底釉有米湯色,蘋果青色,均顯露紅色的斑暈,偶然也有紅釉底和白釉底。

郎廷極和他的郎窯綠郎窯紅

郎廷極和他的郎窯綠郎窯紅

清 康熙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故宮博物院藏

郎窯紅器有單層釉和雙層釉兩種。雙層釉是沒有""脫口""現象的,單層釉者其口沿釉在高溫中往往下垂流,使口沿顯露胎骨之色,一般呈白色、米黃色、淺紅色或淡青色,形成了""脫口""。由於釉逐漸垂流,使器物上半部釉色淺淡,下半部釉色深豔,形成了""垂釉""。但因為製作工藝精湛和掌握好火候,使郎窯紅器垂釉一般均不過足,稱之""郎不流""。統稱""脫口、垂釉、郎不流"",這是郎窯紅器的鑒定要點。但是""郎不流""也不盡然,根據耿寶昌先生的調查統計,約有15%是流釉過足而稍加修整的,但與後世窯變釉的斬足現象又有程度不同的區別。

由此可知,郎窯的主要成就在於模仿明代宣德、成化景德鎮禦窯瓷器。由於宣德禦窯瓷器以青花、祭紅、祭青、甜白瓷為勝;成化禦窯則以青花、鬥彩瓷著稱,因此,郎窯的主要成就亦應體現在模仿這些品種上。郎窯代表了康熙晚期景德鎮乃至中國和世界範圍內瓷器的燒造水平。

看完記得轉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