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文明起源
1. 景德鎮陶瓷文化從五代到清代曆經 千年而長盛不衰,這在世界陶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她雖然不是瓷器的發明者,但卻能集曆代名窯之大成,以精湛的製瓷技藝和高度的瓷業成就,當之無愧地成為中 國陶瓷的最傑出代表。景德鎮瓷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同時,它也是我國與東西方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因此,景德鎮陶瓷理所 當然地在我們偉大民族的文化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中國的瓷器源遠流長,是人類曆史上不朽的豐碑,陶與瓷的各種關係也是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的 問題,有的用現代的科學解釋、研究陶瓷;有的人用考古學的觀點解釋陶瓷。作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對陶瓷粗淺的研究得出釉陶是中國最早的瓷器,出現在夏朝, 南方地區燒製。
(一)陶與瓷的文明與演變
在史籍記載中,“陶”字可包括“瓷”或是用以稱呼“瓷”,如在《天工開物》《景德鎮陶錄》等書中都用“陶”稱呼景德鎮的瓷器,這就說明了陶和瓷有著不可分割且一脈相承的聯係。
景德鎮夏國安手繪陶瓷花瓶客廳擺件
早 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已經開始製造和使用陶器,陶器的製造和使用並不是受地域文明的影響,而是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和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才出現了 製造和使用陶器的先河,這也為以後瓷器出現奠定了基礎。經過幾千年的曆史演變,完成了陶到瓷的演變過程:陶→釉陶→原始瓷器→成熟瓷器。看似簡單的演變過 程其實並不簡單,這是人們通過長期的生活實踐,其生產技術水平有了質的飛躍,這才完成了陶向瓷由低級到高級,原始到成熟的演變,在商朝早期,中國古代人民 在燒製白陶和印紋硬陶的實踐中,不斷的改變原料和技術水平,在提高了燒製的溫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原始瓷器。
(二)陶與瓷區別及瓷器起源年代
陶 與瓷的區別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有人認為“凡是坯體以高嶺土原料製成的是瓷器,以粘土製成的是陶器”根據殷商時期一些釉陶用高嶺土原料製成,將其定名為 “瓷器”。實際上我國傳統日用陶瓷的主要原料都是粘土,而高嶺土又是粘土的一類,因此用高嶺土區別陶和瓷過於片麵。有的學者還以胎骨中是否含有莫來石晶體 作為區別,他們認為陶器中沒有莫來石晶體,而瓷器有莫來石晶體,但是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溫州精陶和宜興精陶胎骨中可以看到莫來石晶體,隻是較現代龍泉青瓷 和景德鎮細瓷的莫來石晶體少。後來經過研究表明高嶺土和一些粘土燒成溫度達到1000℃至1100℃時,莫來石晶體會自動生成。因此以器物是否含有莫來石 晶體來判斷陶與瓷的區別也是片麵的。
對於瓷器在古人們的心中簡單標準是:質地堅硬、表麵施釉、胎薄而輕,打擊有聲響。明末宋應星在《天工開 物·陶埏篇》中,給瓷器一個簡單的定義,他說“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李家治先生認為陶器發展為瓷器,要具備白色、致密、不吸水和微透的胎骨。因 為要達到“素肌”,製瓷原料鐵的含量必須降低,這就要求瓷土的純度要高。要達到“玉骨”,瓷胎中必須有大量的玻璃質,使瓷胎致密,不吸水,並具有較高的強 度。這除去選擇適當的瓷土外,需要有較高的燒成溫度。(1)
如上麵所提到的原始瓷器出現於商周時期,本世紀60年代以來,對其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的分析,認為它是我國古代陶器向瓷器過度的一種形態,無論胎和釉都表現出原始性和過渡性,(2)所以學術界用“原始瓷”這個名稱。
一 般來說瓷器的形成應具備:(1)胎質必須是粘土燒成,其中粘土包括高嶺土、長石、石英或是含有這些成分的瓷石構成;(2)瓷器必須要經過高溫焙燒,胎質基 本燒結,火候達到1200℃以上,各地瓷土不同,燒成溫度也不相同,主要看它是否燒結,陶器一般的溫度為700--800℃,有的亦達到1000℃。 (3)瓷器表麵一般施有高溫下燒成的玻璃質釉,陶器一般沒有釉或施有低溫釉。(4)瓷胎燒結後沒有吸水性或吸水性很弱,敲打發出清脆的金屬聲,陶器一般具 有吸水性,敲打聲音不脆。除以上四項外,還有兩項也經常提到:(5)瓷器胎質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陶器的胎質一般不透光。(6)瓷器胎質為白色,陶器胎質 均帶色,如紅色、褐色、灰色等。(3)
歐 洲學者對瓷器的定義這樣認為:(1)瓷器是一種白色漆晶,通常是半透明的胎體被瓷化(玻璃化)了的陶器;(2)一般坯體已充分燒結,呈白色,不吸水,而且 具有透光性;(3)青瓷是一種陶瓷,而這種陶器是在高溫下焙燒而成的,是一種粘土製品,呈白色,粘結後又是一種無孔半透明的焙燒料。歐洲第一批瓷器的出現 大約在公元1575年首先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出現,公元1707年法國薩克森,梅森瓷器工廠也相繼燒製了一批瓷器。英國對瓷器的燒製成功則到1800年。
陶器是一種用粘土為原料,火候在800℃時製成,顏色成白色或是灰白色等均帶色,孔隙率較大,具有吸水性。斷麵稍鬆無光,釉色不純正帶黃,胎釉結合不良,釉麵不均勻,敲打聲音渾濁的一類器具。因此通過對陶與瓷的認識和分析歸納起來陶與瓷的主要區別有四個方麵:
(1)燒成溫度
瓷器的燒成溫度較高,一般高於1300℃;陶器燒成溫度較低不高於1200℃。
(2)胎質密度及吸水程度
瓷器密度較高,吸水程度極小;陶器密度低,吸水程度大。
(3)表麵施釉
瓷器有釉而且釉麵光潤;陶器無釉或有釉,釉麵光潤度較差。
(4)胎釉結合
瓷器胎釉結合良好;陶器胎釉結合不良。
事 物的發展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不是突然轉變的,由陶向瓷過渡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此過程存在著一個中介物,學術界說法不一。於是談到了釉陶, 就考古資料來看,釉陶出現在商朝以前,1977年首先在江山長台營盤山遺址中發現,而後在肩頭弄有較多的出土,目前發現的這類遺存有19處,以平底、高 領、折肩罐、直腹罐、扁把折腹流罐及三足器為代表。在江浙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中也有零星的發現。(4)釉陶與印紋硬陶在商代早期共存,後來一直延續到西周 早中期,其性質為胎質堅硬,燒成溫度較高,胎料細膩,胎顏色成灰白、黃白色。泥條盤築法成型,慢輪修整,器表成深黑或褐黑色,手感光滑,少見裝飾紋樣。
為 什麽說釉陶是陶向瓷演變過程中的中介物呢?因為釉陶有別於陶更具備了瓷器的性質特點,它的胎呈灰白色、黃白色,胎料細膩。由此可知。胎料不是一般粘土,而 是經過精選淘洗的接近於高嶺土的泥料作胎。其次它的胎質堅硬,燒成溫度經上海矽所測試為1200℃左右。最後,器表黑色泥釉與胎結合良好且有亮光,可洗 滌,吸水率很低,有類似瓷釉的特點。在長台營盤山商朝遺址中出土的一件三足器,內壁光潔,有亮光,做吸水率試驗,幾乎不吸水,燒成溫度測試為1190℃。
“釉”古書上稱“沫”,是陶與瓷的重要區別。作為原始的瓷。釉,不一定是青綠釉,首先應當是黑釉。
我 們還可從釉陶與原始青釉瓷胎料、釉料的化學成份和燒成溫度等方麵來看,兩者是比較接近的。李家治等同誌在《浙江江山泥釉黑陶與原始瓷研究》一文中認為, “根據器物組合情況。器形及裝飾的演變及化學成份、燒成溫度和吸水率的變化,可以認為釉陶和原始瓷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連續發展過程。原始瓷的釉是從釉陶的塗 層發展而來的。(5)因此,釉陶是原始青瓷的直接祖先。原始青釉是由黑釉發展而來的,釉陶可以認為是原始黑釉瓷。釉陶的胎料,其化學成份與原始青瓷胎料、 釉料無多大差異。燒成溫度也相差不多。釉陶為1200℃,原始青瓷為1250℃,無論從胎料、釉料,燒成溫度及吸水率變化等方麵來看,釉陶與一般陶器截然 不同,它已具有瓷的主要特征,應屬於瓷的範疇。可以認為它是由陶向瓷過渡的原始階段的瓷器,
而與原始青釉瓷的差異,就在於泥釉中作為助溶劑的缺乏,燒成溫度略低。但實驗表明,如把釉陶加熱到1250℃時,這種泥釉就變成有亮光的釉,吸水率減低。至於商代中期出現的原始青瓷,是在釉陶的
基礎上發展起來。原始青釉瓷的出現,是作為釉的呈色劑,鐵的含量減低的結果。
綜 上所述。盡管釉陶與原始青瓷還有一些差異,但作為原始階段瓷的基木特征已具備,如果這個分析可以成立的話,那麽,釉陶可以稱為原始黑瓷,原始青瓷是在原始 黑瓷的基礎上產生的。那麽我國瓷器的起源可以說是在夏朝。因此說釉陶——這種類似瓷又有別於陶的器物是陶向瓷過度的中介物。
(三)瓷器的南北方起源問題
通 過考古資料的研究對比表明,還可以從南北方燒製陶器的溫度來判斷南北方起源問題,數據顯示北方陶器的燒成溫度高於南方,但仍低於南方的印紋硬陶。南方的印 紋硬陶燒成溫度已高達約1100℃,已經接近原始瓷的燒成溫度。這就說明了在原始瓷出現以前,北方不具備燒成原始瓷所需的高溫技術。因此可以說明原始瓷的 燒製可能是在南方燒製的。從數量上也說明了瓷器南方起源這一觀點,從考古發掘資料來看,南方是原始瓷的主要產地。如商代後期或西周早期的江西吳城遺址出土 的原始瓷數量約占陶瓷總數的12.6%(6),安徽屯溪西周墓出土的原始瓷一般占同墓出土陶瓷器總數的70%左右(7),浙江江山的原始瓷數量自原始瓷出 現以後數量逐漸增多,待到西周中晚期則幾乎全部是原始瓷。(8)另外,南方許多地區都發現有燒製印紋硬陶和原始瓷的窯爐,且某些窯內也發現有大量的印紋硬 陶和原始瓷樣品,如浙江富盛窯(9)等。雖然北方也有原始瓷出土,但它們大多數出土於遺址及墓葬之中,而且數量也少得多,如鄭州商代遺址出土的原始瓷片僅 占陶瓷總數的0.001%。商朝後期安陽殷墟原始瓷片的出土數量雖有增加,但也隻占出土陶瓷總數的0.1%。雖然近來北方也有較多的原始瓷出土,但總的趨 勢還是南方多。綜上所述,瓷器的起源在南方。
2.燦爛的景德鎮陶瓷文化
景德鎮陶瓷文化從五代到清代曆經千年而長盛不衰,這在 世界陶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她雖然不是瓷器的發明者,但卻能集曆代名窯之大成,以精湛的製瓷技藝和高度的瓷業成就,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陶瓷的最傑出代表。 景德鎮瓷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同時,它也是我國與東西方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因此,景德鎮陶瓷理所當然地在我們偉大民族 的文化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景德鎮青花陶瓷餐具-荷塘清韻
1. 景德鎮是江西省東北部一個地級城市,地方不大,但名聲很大,無論古今中外,都知道景德鎮以產“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瓷器而成為舉世矚目的瓷 都。“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這是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對景德鎮的高度評價,景德鎮也當之無愧。景德鎮在東晉叫新平鎮,唐武德四年改鎮為 縣,仍叫新平。因其雄居昌江南岸,又叫昌南鎮。
2.北宋真宗時(公元1004-1007年)改名為景德鎮。當時,景德鎮燒製的瓷器光致茂美,名揚海內,真宗皇帝趙恒派官員到鎮督造瓷器,貢奉朝廷,並命陶工在瓷器底部寫上“景德年製”四字。景德是真宗年號,從此以後,這個地方就改名為景德鎮,並一直沿用到現在。
3. 景德鎮瓷器名聞天下,但它是從什麽時候開始製造瓷器的,目前尚無定論,據史書記載;景德鎮陶瓷業是從公元一世紀左右,即東漢時代開始的;經過三國、魏晉到 公元六世紀的南北朝時代的陳朝,它的瓷業生產己較有名氣了;唐代景德鎮產的瓷器被稱為“假玉器,且貢於朝廷”,名震天下。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 發現唐代及唐以前的窯址和實物,在這個地區所發現的最早的窯址及瓷片,均為五代時期。在沒有找到新的實物證據前,隻能把五代作為景德鎮瓷業的開始。
五代景德鎮 五代時,景德鎮瓷業已初具規模。當時,景德鎮製瓷還沒有使用高嶺土作瓷坯原料,僅用瓷石作原料。這種單一的原料製胎,史稱“一元配方”。為減少變形,陶瓷工就把底足加厚加重,以承受上麵的壓力,這樣瓷器的造型風格受到一定影響。
4. 五代時,景德鎮的主要產品是青瓷和白瓷。青瓷,胎呈灰色,與當時名噪南方的浙江越窯製品風格相近,其質量上乘的製品幾乎達到亂真的程度。白瓷較精,白瓷胎 致密堅實,吸水率低,色調純正,與北方白瓷接近,但透光度更好。五代景德鎮燒製白瓷的成就,對於該地區宋代青白瓷的製作以及明清時期彩瓷的發展,都有很重 要的意義。那時的製瓷格局是“南青北白”,即南方以浙江越窯青瓷為代表,北方以河北邢窯白瓷為代表,景德鎮也是南方最早生產白瓷的地方,它開始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壟斷局麵。
5. 宋代景德鎮 宋代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麵,社會恢複安定,生產得以發展,製瓷業也進入到一個“百花齊放”的繁榮時期,各地名窯名瓷不斷湧現,其中官窯、汝窯、定窯、鈞 窯和哥窯被後人稱為五大名窯,成為當時製瓷水平最高的代表。受其影響,景德鎮的製瓷技術日益成熟,規模迅速發展(瓷窯多達300餘處),質量也有很大提 高。宋代景德鎮主要燒製青白瓷一種品種。這種瓷器因釉色青中顯白,白中泛青,介於青、白之間。故得名(也稱為影青、映青、隱青)。青白瓷,清淡高雅,俊秀 挺拔,享有“饒玉”之稱(即饒州之玉,因景德鎮在宋時屬饒州)。它是景德鎮獨創的一種瓷器,因而也成為我國陶瓷史上一個極珍貴的品類。而且還出現了較細致 的分工。此時,瓷工們對成型質量非常講究,坯胎己做得很薄,坯體表麵也加工得十分精細,再輔之刻花、篦點、篦紋和印花裝飾,與影青釉相互配合,相互輝映, 使青白瓷真正收到了光致茂美的藝術效果。北宋中期以後,刻花、篦點、篦劃紋飾在器物上大量出現。南宋以後,盛行印花裝飾。其紋飾題材,布局方法,明顯受到 河北定窯影響,因而又被稱為“南定瓷”(即南方的定窯)。如果從瓷器的致密度、透光度、燒製技術等方麵比較,青白瓷比定窯瓷好,青白瓷的白度和透光度都很 高,已接近現代細瓷的標準。此後,社會上大量使用的白瓷都是在青白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青白瓷的出現,使景德鎮躋身於宋代名窯之林,它以其獨特的風姿而 具備了與同時代的其它名窯名瓷一爭高下的實力。色質如玉的青白瓷一出現,就備受人們喜愛。這也使它的銷售市場極為廣闊,不僅銷往全國大部分地區;還大量銷 往海外。青白瓷對江南地區的瓷窯影響很大,出現了許多模仿青白瓷的瓷窯,它們之間形成了一個以景德鎮為中心的青白瓷係。青白瓷係是江南地區兩大瓷窯之一, 影響麵之大,居宋代六大瓷係的首位。宋代是景德鎮瓷業全麵發展的階段。
6. 元代景德鎮 元王朝於1278年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專門燒製官府用瓷。為什麽元王朝要把唯一的為皇室服務的瓷局設在景德鎮呢?這是因為蒙古統治者崇尚白色,以白為 貴,當時,景德鎮大量燒造青白瓷,這種白色調瓷器博得了蒙古統治者的喜愛。這便是他們把瓷局設在景德鎮的主要原因。浮梁瓷局的設立,使景德鎮倍受“關 懷”,它得以集中全國各窯場的優秀工匠,得以壟斷優良的原料等,這為瓷業發展提供了保障。元代結束了宋、金、西夏對峙的分裂局麵,社會趨於穩定,蒙古統治 者雖不善於治國之術,卻大力提倡海外貿易。那時,中國的瓷器輸往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達的海上貿易和廣闊的海外市場,必然刺激各種手工業發展,它對 於在宋代已有廣大市場的景德鎮製瓷業來說,無疑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7.元代景德鎮瓷工憑借其出奇的創造力,在製瓷工藝上取得了巨大突 破,發現了新的優良的製瓷原料——高嶺土,並把它摻進瓷石製胎,這便是著名的“二元配方法”。元代景德鎮另一個巨大成就,就是燒製出成熟的青花瓷(青花瓷 是指一種在瓷胎上用鈷料著色,然後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下藍彩瓷器)。清新明麗的青花瓷取代了元代以前的刻、劃、印花等裝飾技法, 而成為我國陶瓷裝飾的主流,開創了陶瓷藝術的新紀元。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優良的使用價值,贏得了古今中外人士的喜愛,為此,青花瓷的生產曆經數百年而不 衰。元代景德鎮的青花瓷器絕大部分供外銷,主要銷往伊斯蘭教地區。釉裏紅瓷器是元代景德鎮的又一重要發明。釉裏紅也是釉下彩,在操作上亦與青花相同;與青 花不同的是,青花的著色劑是氧化鈷,釉裏紅則為氧化銅的呈色。元代釉裏紅的呈色紅而不鮮,樸實無華,象征吉祥與富貴,深得人們喜愛。釉裏紅可以單獨裝飾瓷 器,也可以與青花結合,稱作青花釉裏紅器。此外,金彩、琺華彩、紅釉和藍釉等,也是當時的新品種。這些顏色釉的出現,大大豐富了瓷器的彩飾技法,它表明景 德鎮瓷工熟練地掌握了各種色劑的使用方法。元代景德鎮的瓷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並開始進入黃金時代,它為明清景德鎮成為全國的製瓷中心,奠定了雄厚的基 礎。
8.明代景德鎮 明代景德鎮瓷業在宋元發展的基礎上,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從明代開始,景德鎮瓷業的技術水平和燒造規模都明顯地超過各地窯場,其產品幾乎占據了全國 主要市場,而至精至美的宮廷用瓷也幾乎全部由景德鎮供應。由此,景德鎮成為“天下窯器所聚”的全國瓷業中心。這一局麵的形成,除了其特殊的曆史條件和有利 的地理環境外,禦器廠的設立也有重要作用。在元代浮梁瓷局的基礎上,明洪武年間,朝廷又在景德鎮設立了禦器廠,亦即官窯,專燒皇室用瓷,同時還不斷開發新 品種,從而也帶動了民窯的發展。民窯為了擴大市場,也不斷提高質量。這樣就出現了“官民競市”的繁榮景象。據史料記載,明代景德鎮製瓷最盛時期有官窯58 座,民窯900餘座,從事瓷業的瓷工達10餘萬眾,出現了“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的盛況。清清昌江水,悠悠貫城過。在這條古代景德鎮主要的交通運 輸道上,每日裝運瓷器的“舟帆日日蔽江來”。瓷器為景德鎮這座江南山區的古鎮,孕育出資本主義的萌芽,帶來了空前的興旺。由於商品經濟發展,景德鎮民窯的 分工很細,從瓷土開采到瓷器燒成,要經過72道工序;同時,官窯的分工也極其細致,專業化分工提高了生產力,也提高了產品質量。當時,所產瓷器的瓷質細 膩,釉色精美,藝術造詣相當高。瓷器以青花為最主要產品,其他各類品種也很出色,還能燒造氣勢宏偉的大龍缸和薄如蟬翼的薄胎瓷。按製瓷工藝分有:釉下彩、 釉上彩、鬥彩和顏色釉四大類。釉下彩是指青花、釉裏紅和青花釉裏紅,因彩繪在生胎上,著釉後一次燒成而得名。明代景德鎮釉上彩品種豐富,有單彩、三彩和青 花五彩等。青花五彩創製於宣德朝,盛行於嘉靖、萬曆朝。嘉靖、萬曆青花五彩濃豔奪目,不但官窯器精彩紛呈,民窯器也爭奇鬥豔,青花五彩製作技藝步入一個新 階段。鬥彩,是釉下青花同釉上彩相結合的彩瓷工藝。真正的鬥彩創造於明成化年間,以後各朝均有燒製,但以成化鬥彩成就最高、名氣最大。顏色釉是指各種色澤 的高溫釉和低溫釉。它有一種色澤的單色釉,也有多種色澤施於一器的雜色釉。永樂、宣德時成功地燒造出高溫銅紅釉器,即“祭紅”,它是我國陶瓷史上第一次出 現的色調純正的紅釉瓷,也是景德鎮瓷工的又一重大貢獻。宣德以後,高溫銅紅釉漸趨衰落。
隨 著瓷器的輸出,明代景德鎮的瓷藝也對世界各國的陶瓷產生了影響。在埃及、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等國製作的陶器中,可以明顯地看到明代景德鎮瓷器的 影響,有些產品模仿得非常逼真,在形狀、圖案、紋飾上與明代景德鎮瓷器的風格很接近。隨著瓷器的輸出,景德鎮製瓷技術也傳播到世界各地。明代景德鎮無可爭 辯地成了中國的瓷都,也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瓷城。
清代景德鎮 在清代,景德鎮始終保持著中國瓷都的地位。瓷業生產仍分官窯和民窯兩類,但官窯和民窯的關係與明代相比有區別,它廢除了明代官窯官辦官燒的製度,采用官搭 民燒製度;取消了明代那種對民窯限製性的禁令,充分釋放了民窯的發展潛力。民窯的生產規模,專業分工都上了一個新台階。燒製技術普遍提高,精細瓷器不斷湧 現,清代官窯瓷器多為民窯所出。官窯、民窯相互影響,相互推動,促進了整個瓷業的發展。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鎮瓷業得到了巨大發展,進入 了我國古代陶瓷史上極盛的黃金時期。其全盛時期,製瓷工人有20餘萬之多。
就整個清代來說,景德鎮瓷都的地位比明代更突出:全部的宮廷用瓷 由景德鎮供應,社會上絕大部分民間用瓷也由景德鎮供應;景德鎮瓷器還銷往世界五大洲,其中銷往歐洲的瓷器的數量非常巨大。當時的外銷瓷,大多是按照外國指 定品種、器型、圖案和色彩進行製作的。這些對景德鎮的製瓷技術的提高,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清代景德鎮在製瓷工藝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康熙年間,景德鎮瓷工 對窯爐進行了改革,他們吸取了北方饅頭窯和南方龍窯的優點,發明了蛋形窯(其形狀像半個雞蛋覆於地麵,故名為“蛋形窯”)。蛋形窯也叫鎮窯,又因其以鬆柴 為燃料,所以又把它稱為“柴窯”。其次,改進製作工藝,在瓷胎上大大增加了高嶺土的用量,使瓷胎的理化性能大大提高,達到了現代硬瓷的標準。清代景德鎮的 瓷器,胎質堅實致密,略呈半透明狀,釉色潔白純淨,瑩潤如脂。這為彩瓷和顏色釉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青花瓷仍是清代景德鎮最主要產品,其中尤以 康熙時的民窯青花最著名。
此 時,瓷工利用國外進口的琺琅彩料燒製出顏色豐富的琺琅彩瓷;景德鎮瓷工又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參照琺琅彩的製作工藝,創製出一種新的釉上彩——粉彩。此 外,康熙鬥彩、素三彩也相當出色。康熙顏色釉更是品種繁多,美不勝收。雍正一朝時間雖短,但它的製瓷成就卻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品種之多,製作工藝之 精湛,都是其他朝代所無法比擬的。雍正朝的顏色釉,以仿官窯、哥窯、汝窯、鈞窯為最有名,仿製技藝均達到出神入化、隨心所欲的境界。其青釉的燒製水平攀上 了曆史的頂峰,釉裏紅發色鮮豔,成為空前絕後的傑作。在康熙粉彩的基礎上,雍正粉彩的技藝己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無論官窯、民窯,粉彩瓷的 製作都非常講究。自雍正開始的整個清代,粉彩成為了彩瓷的主流,它和青花兩個品種在整個景德鎮燒製的瓷器中占了極大比重。乾隆時期,景德鎮瓷器無論在數量 上或質量上都攀上了曆史的新高,其精美奇巧的造型,五彩繽紛的釉色,華縟多姿的紋飾,都堪稱一代之奇。若單從成型技巧角度看,乾隆瓷器在我國陶瓷史上確實 達到無以複加的地步。它竭盡製作之能事,無論大件器小件器,均不惜工本,精益求精。
3. 景德鎮高仿瓷器:仿古瓷
市場熱炒的古代瓷器中,民間高手幾乎都能形神兼備地複製出來,記者在景德鎮實地走訪多日,揭開了這些本已身價不菲的“高仿”古瓷器的奧秘。
8月3日下午,江西景德鎮,景電裏村。
陰 冷的冬日陽光很少,狹窄的街巷裏,孩子們正在玩耍,上世紀的水泥老房牆壁上,貼著密密匝匝的小廣告。和其他小城不同的是:小廣告上邊,還貼著一張“高價招 聘、古彩填畫”的小紙。仿古陶瓷藝術家李廣琪告訴記者:“我請一個能畫‘高仿’的工人,月薪過萬元,但好工人還是難找、難留。”
8月5日, 徐悲鴻個人中國畫最高拍賣紀錄在北京再次被刷新。《九州無事樂耕耘》以2.32億元落槌,加上傭金,最終成交價高達2.668億元。收藏界反應波瀾不興, 因為,半年前同樣在北京拍出的齊白石作品《鬆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賣出了4.255億元天價,相較之下,這也就是個“半價貨”。
“盛世收藏,亂世金”,中國已經進入收藏時代。短短30年間,中國內地已經聚集了8000餘萬人的收藏大軍。但是,知名學者吳樹告訴記者,中國收藏有三個“95%”———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贗品,95%的人賠錢。
收藏之亂,首要的問題是———這95%以假亂真的贗品從何而來?
景德鎮一間簡陋作坊量產的“高仿”瓷器
梅瓶造假,是如何成風的?
吳 樹從北京行家口中得知,國內最開始炒的是明代青花裝酒梅瓶,還不是元梅瓶。當時五糧液集團為了一個明代酒窖中梅瓶的所有權,還打起了官司。收藏界最喜歡的 就是“故事”,借助這個“五糧液概念”,一個雲南人便跑到景德鎮專門訂做了一批仿明梅瓶,再運到離瀘州老窖不遠的地方,將這些“古董”埋進土裏,假稱有人 找到了萬曆年一個酒窖,領著台灣一個古玩商到四川“實地考察”,果然以假亂真,騙到一大票。
一個“故事”成功了,立即跟風者眾。明代梅瓶炒 過之後,恰巧景德鎮旁邊的高安縣一處工地又出土了一窖元青花梅瓶,大概有幾十隻,而且還有墓誌銘。有心人怎麽舍得放棄這個絕好機會?馬上請各大瓷器作坊加 班加點造梅瓶,為了更像回事,裏麵還裝上當地的兌水穀酒,封口泥也進行古法還原———按照出土梅瓶的辦法,不用強力膠加黃泥的現代手法,而是用豬血和糯米 漿摻穀殼做成。做好的梅瓶經過“做舊”,用高錳酸鉀溶液泡去“賊光”(新瓷器釉麵刺眼的光,老瓷器釉麵比較圓潤的光則稱“寶光”)、再滲入“土沁”(土壤 物質滲入古瓷器釉麵造成的洗之不去的痕跡),神仙都看不出來!一時間,梅瓶簡直風靡亞洲收藏界,甚至有些藏家還以喝到梅瓶中的古酒為榮,有人因此進了醫 院。
吳樹告訴記者,梅瓶泛濫成災,終於牛皮吹爆,僅浙江公安部門就根據舉報收繳了幾千隻假古董梅瓶,在不少收藏者做了“水魚”之後,梅瓶收藏熱潮也終於偃旗息鼓。“國內收藏界每兩三年都會有一兩個有影響的騙局出來,上當的都是收藏者。”
然而,假梅瓶穿幫了,真梅瓶也遭殃,古玩城裏有些真東西都賣不上價。幾個月前,吳樹在北京古玩城一家店裏看到一隻宋代磁州窯梅瓶,最近已經不見了,他問老板是不是賣掉了,老板說“怎麽賣得掉?滿街都是假的,這隻真的也賣不動價,嫌占地方便拿回去了。”
2、矜貴的“高仿”
至於“高仿貨”的去處,一位高仿大師翻出一本某拍賣行的拍賣圖冊:“這就是我的東西,我賣出去是6萬元。”記者看到圖冊上的起拍價是:120萬元!
“景德鎮人太厲害了。日本的納米瓷,台灣的法蘭瓷,買回家看看摸摸,過一陣子產品就做出來了,更不要說已經有上千年傳統的仿古瓷,出神入化。”李廣琪因“高仿”明清兩代外銷瓷器在北京大名鼎鼎,在景德鎮卻刻意保持低調:“民間高人多了去了。”
“現 在景德鎮做仿古瓷的有上千家,上檔次的(即‘高仿’)也有幾十家,這些人術業有專攻,仿成化、仿宣德、仿元青花、仿洪武,個個都是水平很高的專業戶。不少 民間高仿戶,看不起我這種什麽都仿的人。”黃雲鵬以“高仿”元代和明初青花瓷見長,他複製的元青花,明永樂、宣德青花瓷,曾獲得全國優質產品獎。在景德 鎮,他也很謙虛———“有不少人仿得比我好”。
在 景德鎮的大街小巷,可能某個老百姓的家,就是一個仿古瓷作坊。爸爸拉坯、兒子女兒描胎雕胎,爺爺燒窯,一家人就是一條生產線。在瓷都賓館,住著不少長期客 人,口音天南地北,但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拿貨。賓館前台服務員說,尤其是冬夏兩季,這種人更多,常常是空手出門,提個紙箱回來。“裏麵裝的都是瓷器,但每 次件數不多,攢夠幾個,他們就會退房,也有些會發快遞,快遞員跟我們說,這種箱子保價費就要好幾百元!”
這種長客的身份,在業內叫“經紀 人”或“業務員”,說白了,就是各家拍賣公司派到景德鎮的拿貨人。他們有些是采購景德鎮陶瓷界的名家作品,但更多的是買“高仿貨”。至於“高仿貨”的去 處,一位高仿大師翻出一本某拍賣行的拍賣圖冊:“這就是我的東西,我賣出去是6萬元。”記者看到圖冊上的起拍價是:120萬元!
李廣琪說,“全國幾乎所有拍賣公司都來景德鎮進貨,原來是別人往拍賣行送,他們收傭金,現在是直接來景德鎮收購。”
一位“高仿”者曾告訴吳樹,去年底今年初送出去60多個“高仿”產品,今年上半年全都拍賣出去。黃雲鵬對此表示相信:“除了(拍賣公司)自己進貨,拍賣公司知道(送拍的人拿來的古董)是假的也願意拍,因為能收圖錄費啊。幾萬元一單都是小意思,不賺白不賺。”
記 者在采訪一位高仿大師的時候,就見到這樣一位“業務員”:在大師的陳列室裏,他和其他遊客有很大區別,手裏握著一個皮包,看見記者一行顯得很警惕,跟大師 低聲耳語:“你這麽多客人,不大方便吧,或者我明天再來?”大師回答:“這些都是朋友,你先上樓喝喝茶,等會兒我拿東西上去。”
帶記者前往 的一位行家悄悄告訴我們,這人便是個“業務員”,“這種人看瓷器專盯著破綻看,眼光毒得很!買回去的貨,常常先請專家出具鑒定證書,再做一些概念包裝,就 可以上拍賣會。仿得精湛的,甚至會先送出國‘漂一圈’,扮成‘海歸古董’,進海關時蓋上火漆,回國拍賣身價倍增,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都有。”
黃雲鵬告訴記者:“雖然我聲明做的都是現代工藝品,但確實有一些人買我的仿製瓷器,重新‘做舊’後‘上拍’。景德鎮有不少人專門做高仿,拿去拍賣行當老東西拍賣,如果賣出100萬元,製作者提成3成,拿30萬元。”
揭秘景德鎮高仿瓷器:仿古瓷的那些事兒
3、民間的“智慧”
在景德鎮人看來,稱得上“高仿”的陶瓷,一是從品質、材質、工藝上可與真品媲美;二是要經過“做舊”,足可以假亂真。“和真品接近到80%以上,就真假難分了。”黃雲鵬說。一隻好的高仿明清官窯,售價已是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
在古轄瓷都的景德鎮市浮梁縣,記者有幸見到一位高仿大師。走進作坊院子,隻見到處擺著燒成的瓷器,好幾個時代的景德鎮名瓷都能見到。“這些都是燒壞的,好的成品另外放。”介紹人說,他們做好的“高仿”,能賣到幾萬元一件。
在 院子裏,赫然放著十幾尊大水缸,裏麵盛滿了水,蓋著帆布。原來,缸裏正進行胎泥沉澱。好的胎泥光沉澱就要好幾個月時間,從一個缸換到另外一個缸,沉澱好幾 輪;沉澱完之後,再用人工揉泥的辦法,把裏麵的雜質進一步揉出來,“你扔一顆黃豆到上百斤的胎泥裏,工人都能給你揉出來!”工作人員說。
行家介紹,一件好的官窯高仿品,除研製、繪畫、工藝必須符合宮廷規製之外,還必須滿足幾個輔助條件:一是胎土,必須取自當朝的老坑;二是色料,必須出自當年的原料產地;三是柴窯燒製。
首先是胎土,高仿者一般會購買仿製古瓷臨近的老坑胎土,雖然往往當地政府有所管製,但依然能在黑市買到。現在好一些的高嶺土要幾百甚至上千元一袋。
其次是釉料,釉料要比胎土貴很多,但幾千元一斤的釉料發色已經很好。
再 次是柴窯,古瓷都是由柴窯燒製,而新瓷則大多數是在電窯、氣(煤氣天然氣)窯燒成。目前燒柴窯一窯的成本就要3000元至1萬元,因為必須用鬆木當燃料, 還要請老師傅看火。但柴窯燒出來的瓷器,由於窯火會有大小、導致窯內溫度變化,因此瓷器釉麵會留下大小不均勻的氣泡,這種特征已經成為專家鑒定古瓷的重要 標準。而後兩種瓷窯由於溫度穩定,氣泡較少且均勻。
高仿大師告訴記者,一件高仿品,人工、材料、設備成本可能就要幾萬元。要仿得天衣無縫, 仿製者還常常要把真品拿來比照著仿。但並不是說仿官窯就要買一件官窯成品,“怎麽買得起?我們一般是買價格低的殘品,或者在景德鎮的碎瓷片市場買相同時代 和特征的碎瓷片,淘瓷片需要長期的積累,在景德鎮瓷片市場上,買瓷片的一般就兩種人:藏家,仿家。”
黃國軍是位還原古瓷燒製技術大師,在他 的展示廳裏,記者看到一件精美的仿古瓷,連瓶底的土沁都很明顯,表麵沒有“賊光”,泛出隻有古瓷才有的寶光。工作人員說:“這個是博物館訂做的仿品,我們 燒製好之後,請外麵的人‘做舊’。不少博物館為了防止特別珍貴的展品被損壞,會在展示廳裏放置高仿品。”
出門之後,同行的行家告訴記者: “有可能是博物館買的,也有可能是‘業務員’訂的貨。這件高仿品一般要賣好幾萬元,拍賣行如果當真品賣,200多萬元不在話下。”在另一家高仿者的作坊 裏,記者看到地上放著一缽灰色的細渣,開車的朋友龍叔說:“這是草木灰,古代燒瓷器的時候墊在胎下麵,防止瓷器沾上匣缽(燒製時用於擺放陶瓷胎體的容 器),現在還用草木灰這種材料,擺明這裏在做高仿。”
4、脆弱的真相
高仿真的能騙過專家的眼睛?吳樹告訴記者,曾經有一位民間高手,向他展示了如何騙過專家的眼睛,“真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高 仿“隱士”李華明(化名)從不在媒體上露麵,每年按照境內外拍賣公司和古董商人的訂單出貨,每年“上拍”的成交率超過60%。他主要做明清官窯,之所以以 這個為“主攻方向”,主要是因為明朝朝代長,雖然流落民間的官器少,但還可以找得到,藏家正因為這個原因,紛紛仗著自己“眼力好”,喜歡“淘寶撿漏”,為 高仿品賣高價開了便利之門。李華明說,現在專家上當的事非常多,他就曾經看到一期尋寶節目中,一隻在樊家井(景德鎮民間陶瓷展銷集散地)遍地都是、幾十元 錢的四係青花小罐,專家鑒定竟然說是元代的,後來,同樣一個款式的小罐在另外一個鑒寶節目上又出現了,專家依然說是元代出品。
李華明除了用高仿者通用的一些手法外,還自行研發了一些手段,一一騙過專家的鑒定測試:
一、 筆法。明清官窯都是宮廷畫家描繪,線條流暢精確。李華明從來不死照真品來畫,而是融會貫通,在領會宮廷畫法的精髓之後,套用典型的畫麵布局,人物和風景比 例,自行“創作”,信手畫來,天衣無縫。而一些低仿的畫者心裏沒底,才會用打底描摹的方法去依樣畫葫蘆,自然畫虎像貓,容易穿幫。
二、完美 去掉“賊光”。李華明說,如果用柴窯,就把劈柴先用鹽水浸泡一下再裝窯,鈉在高溫下氣化熏在釉麵上,回燒出很柔和的“肉質感”,天然沒有“賊光”;如果用 電窯或者氣窯,則需後期加工,或者是前期用電,後期用木炭;又或者在適當的時候往爐子裏加一些鹽水泡過的鬆樹枝,結果都是一樣的,像明清官窯真品一樣油 潤、肥亮。
三、製造“包漿”。又稱“黑漆古”,是器物在悠悠歲月中因為灰塵、汗水,把玩者的手澤,或者土埋水浸,經久的摩挲,甚至空氣中射 線的穿越,層層積澱,逐漸形成的表麵皮殼,顯露出一種溫存的舊氣。包漿無非是長期把玩摩擦造成的,李華明便雇傭一些老人,讓他們用比較細膩的獸皮去摩擦, 加速形成包漿。對於這種加工方法,記者竟在網上也能搜索到同樣的答案:除了獸皮,棉布也能製造包漿效果。如果嫌手工麻煩,還有人使用藥水浸泡的方法,現在 景德鎮高仿者早已經擯棄了早年的高錳酸鉀、氫氟酸等化學溶液的浸泡方法,因為很容易被識別出來,而且會傷害釉麵,而改用自然物質配合研製的溶液推陳出新, 給瓷器泡出“包漿”效果。
四、 是科技測試。瓷器胎體用的是舊泥,化學成分與古瓷一致;釉麵的年份則靠一種化學高手研製出來的藥水浸泡,泡的時間越長釉麵“年份”就越久。說到藥水,李明 華還說了個真實的笑話:有一次要做一件乾隆年間的高仿品,由於藥水浸泡時間偏長,拿到北京做科技測試,竟然測出是400多年前明代的“真品”,他不得不返 工。
最後一招是“假心真皮”。打算拍出天價的高仿品,不妨找一個差不多年代的真品錦盒,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拿出來“上拍”,那就更加威風八麵了。
5、坦蕩的“山寨”
在景德鎮,記者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高仿”者並不遮遮掩掩。對此,李廣琪的說法是:“我們是打開大門做高仿、賣高仿,賺的都是辛苦錢,騙人的不是我們,而是拍賣行、古玩店,我們為何心虛?”
一些名聲在外的高仿大師,還喜歡複製知名作品,因為越是知名作品,越能凸顯其技藝精湛、堂堂正正。
在 黃雲鵬的展廳裏,正中央陳列著兩件堪稱名動天下的瓷器高仿品,一件是“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一件是“萬曆五彩鹿紋罐”。前者在2005年英國佳士 得拍賣行進行的“中國瓷器及藝術品”拍賣中,以1500多萬英鎊(合2.4億元人民幣)成交,拍出了當時中國瓷器的最高價。後者則是北京故宮(微博)博物 院的珍稀藏品。
“‘鬼穀子下山’拍出2億多元,拍賣前在上海、北京、香港預展,我去現場看過,還托了熟人,摸了摸真品,把所有信息都記下 來,拍賣一成功,我的10件仿品就直接上市,堂堂正正賣的是高仿工藝品,售價是2.8萬元一個,一下子全部賣光,最後一件賣到12萬元,現在流通市價已經 要20萬元。”黃雲鵬介紹。在展廳裏,不是黃雲鵬親手製作的“鬼穀子下山”,目前售價也要23900元。
李 廣琪則仿製過2010年11月11日在英國拍賣的清乾隆官窯花瓶,當時真品以5160萬英鎊(約合5.5億元人民幣)成交,再次刷新中國瓷器拍賣價格的世 界紀錄。“在拍賣的時候,我們就去觀摩過,很多人看不到的細節,我們會注意,所有的照片、尺寸記錄都有。現在仿製品在英國已經公開‘上拍’,成交價是五萬 英鎊。”
但即使是高仿品能賣到幾萬元至幾十萬元,在仿製者看來,他們掙的依然是“辛苦錢”。李廣琪做了24年的高仿,覺得高仿的成本越來越 高。“真正完全還原古瓷的生產流程和原料成本太高了。比如元青花高仿,以前到山上撿青花料不用錢,現在買一斤成本要1萬元。前幾年一噸高嶺土600元,現 在要8000元,而1噸隻能淘出300斤實用。這些年我做高仿賺了不少錢,但也花了不少錢去研究。比如說宋影青,我會去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做分子分析,回來 研究配方,回去再測,直到過關……胎體還沒做出來,已經花了不少錢。接下來描花、燒製……又是一係列很複雜的流程。”
除了製作艱難之外,高 仿行業的一個“潛規則”讓高仿者無法批量生產。李廣琪說,“高仿瓷做得再像,也是養不大的兒子。仿第二個,之前的客人就跟你急:‘我花了二三十萬元買你的 高仿,你怎麽還賣給人家?我的就不值錢了!’現在我的生意裏,最掙錢的都是日用瓷生產,單利小但是批量大;高仿幾乎不做了。”
吳樹為一件高仿藏品的所得算過賬,一件高仿明清的官窯瓷器,目前在景德鎮的行價為2萬至8萬元,一般都在境內外拍賣公司拍出,成交價是出廠價的10-100倍。
真正的獲利者,是拍出高仿品的最後一個擁有者。
此文章由小葉收藏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