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是中國五大名器之首(琉璃、金銀、玉翠、陶瓷、青銅)、佛家七寶之一。 《西遊記》中的沙僧就是因為打破一隻琉璃盞而被貶下天庭的。
中國琉璃藝術曆史悠久,最早在商周就有記載,據考證,尤其關於“西施淚”的傳說,其起源約在周敬王三年(越王勾踐三年),據中國通史,這個年代應該是公元前493年。唐朝韋應物《詠琉璃》中描寫“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就傳達出琉璃燦爛奪目的誘人風采。
古法琉璃,亦稱脫蠟琉璃。采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技術純手工加工製成,經過十多道手工工藝的精修細磨,在高溫1000℃以上的火爐上將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後而自然凝聚成高貴華麗、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雲漓彩、美倫美煥;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乾隆時玻璃胎琺瑯彩鼻煙壺
琉璃生產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獨異誌》中有這樣的記載:
開 元間,有長安販夫王二狗者,嚐往返淄郡販絲,微利也。一日,孤館遇盜,財物盡失。二狗歎曰:天不助我。遂懸梁欲自盡。冥冥中見一老者,錦衣玉帶,頭戴朝 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須,溫文爾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寶”,高祖賜封財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爾當大富貴,豈可輕生!不聞淄州出琉璃乎?”又 舍元寶一枚,乃去。二狗遂販琉璃,成長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賜,易名元寶。
廣西合浦縣漢墓琉璃製品
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其早期產品以珠、笄為大宗,還有簪、扣子等。笄,顏色以藍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諸色。明洪武年間,除內宮監在此設“外廠”,為宮廷生產“青簾” 等貢品外,民間琉璃生產也日趨發展。
康 熙年間,在德國傳教士紀裏安·斯頓夫的幫助下,康熙皇帝建造了一個琉璃器皿製作工場,工人們開始嚐試新的玻璃配方,如用膠體金製造出寶石紅琉璃器皿。他們 也開始使用歐洲刮花和切割技術,包括鑽石切割術等等。1740年,另有兩名歐洲玻璃工藝家來到這家作坊。在他們的幫助下,禦用玻璃工藝水平在乾隆時期達到 了頂峰(1736-1796年)。
西夏王陵琉璃"妙音鳥"
古 琉璃器價格不菲,主要有兩方麵的原因: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製作工藝相當複雜,火裏來、水裏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光製作過程就要十到 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隻有70%。更關鍵的是,古法琉 璃不可回收,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其二,琉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更是一種文化產品,更重要的 是,琉璃產品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
琉璃如意
鴻運上上遊
清代 乾隆 琉璃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