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扒花,陶瓷上針紮的藝術

(2016-09-23 02:19:59) 下一個

扒花,陶瓷上針紮的藝術

“扒花”的前世今生

撰文/吳紫薇

在景德鎮陶瓷博物館裏,我們能看到色釉雕地再加以粉彩裝飾的扒花陶瓷器物,這種顏色絢麗、裝飾繁縟,甚至還鑲有金口的瓷器一看就出身不凡、富貴異常。追根溯源的話,它誕生於乾隆時期,當時為專供皇室貴族賞玩的珍貴工藝品,具有名副其實的“貴族”血統。

扒花,陶瓷上針紮的藝術

扒 花”,學名為“粉彩紮道瓷”,在古籍中記載為“錦上添花”。誕生於乾隆時期,是乾隆彩瓷中的瓷中精品,以工藝的繁複著稱。它是在瓷胎坯體上施以紅、黃、綠 等各種色釉作為底色,即為“錦地”,然後再在“錦地”上刻印極為細小的紋樣,其中以鳳尾紋最為常見,也最為典型。其它還有卍字紋、卷草紋等等。這些密布於 器物全身的細小紋樣是以“紮道”的工藝實現的。所謂“紮道”,即以繡花針狀工具在各種色地上拔劃而出,因此,“錦上添花”也可稱作“紮道錦地”,亦可叫做 “雕地”,景德鎮彩瓷藝人形象地將其稱為“耙花”。它受西方琺琅彩的影響,再結合中國粉彩裝飾,色彩深淺分明,立體感極強,不像中國傳統國畫般注重意境, 而更沾染些西洋油畫的情調,可以說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

扒花,陶瓷上針紮的藝術

這 種裝飾繁縟的器物對工藝的要求極高,一般的民窯和民間藝人根本沒有這種人力和財力去生產與經營。據古籍記載,一般認為它始創於清乾隆時期的“唐窯”。唐英 是中國陶瓷史上非常著名的督陶官,他所監製的“唐窯”代表了中國古代製瓷工藝的最高水平。由於清三代國力雄厚,乾隆帝又極愛收集奇巧之物,對藝術品的要求 極高,這種“錦上添花”瓷器就是為了迎合他的喜好而造。藍浦的《景德鎮陶錄》中記載:“陶至今日,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鹹月異歲不同矣。”繁縟滿 密、精巧華麗是乾隆彩瓷的典型特色,“錦上添花”則是最能體現這種特色的裝飾技藝了,不僅是體現了乾隆帝自身的審美趣味,更是能從中窺視中國古代的強勁國 力。

扒花,陶瓷上針紮的藝術

作 為一種裝飾技法,“扒花”的發展並非是一蹴而就,它和早期的刻劃裝飾有著承接關係。早在東漢時期,刻劃裝飾就已經很是流行,至唐宋之時,越窯、耀州窯、定 窯、磁州窯等各大名窯的刻劃裝飾更是繽紛異彩,各具特色,技術也爐火純青、登峰造極了。明代之後,中國瓷器裝飾的主流轉為了彩繪,但刻劃裝飾並未消失,而 是與彩繪及色釉緊密結合,形成更加豐富多彩的裝飾效果。

如今,由於“扒花”瓷製作成本極高、工藝複雜,故而價格昂貴不便銷售,為此作坊都不 願意生產,所以呈現出逐漸沒落之勢。值得慶幸的是,現在已經有一些景德鎮的年輕人在對它進行挽救,他們用新穎的視角、豐富的理論知識、新奇的創新意識來重 塑這樣一種傳統的器物。如果說傳統的扒花瓷器由於顏色的濃重、對比的強烈而被視為豔俗,那麽新的扒花瓷器創造性地減淡色調,清新之感沁人心脾。

扒花,陶瓷上針紮的藝術

就像在景德鎮陶陽新村就有家 扒花作坊已經創研出獨門絕技——混色扒花,即將兩種或多種色料噴塗於器身,形成自然的顏色過渡,非常美麗;如果說傳統的扒花瓷器由於雕地的紋樣少而被視為 單調,那麽新的扒花瓷器創造性地結合幾何紋樣、抽象紋樣,利用構成的方法設計出新的色地,現代感極強;如果說傳統的扒花瓷器喜歡結合粉彩裝飾,層次重重而 顯得繁縟,那麽新的扒花瓷器摒棄了粉彩裝飾,而結合景德鎮傳統的玲瓏工藝製造出更加剔透的效果。

這些深入研究“扒花”瓷的創業青年,有不少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學曆,設計意識很強,創新態度很堅決。他們不希望傳統藝術的精髓消失,而是期許繼承改良、發揚光大,希望讓中國傳統陶瓷的美影響得更深遠。

扒花,陶瓷上針紮的藝術

但 這並不能說明“扒花”瓷已實現曆史意義的複興,筆者在景德鎮蓮社北路陶瓷街進行走訪後發現,扒花瓷器所占的產品比重是很小的一部分,店家往往隻以一小塊位 置用來展示。產品質量雖然很精良,但是器型與裝飾都還是延續了傳統的樣式,而且往往幾家店都是銷售相似的產品,價格的昂貴也是讓人望而卻步。通過與店員進 行交流,了解到這些產品都並非他們本公司所生產,而是有人將貨品放在他們這裏寄賣,但是具體的生產商就不得而知了。問到銷售情況的時候,她們露出了無奈的 表情,她們表示,這些器物價錢不菲,裝飾老派,而且顧客往往認為有毒不適宜飲用而不選擇購買。

扒花,陶瓷上針紮的藝術

除 了蓮社北路,在景德鎮的新廠陶藝街、老廠等經營陶瓷的店鋪也可偶見扒花瓷器的蹤跡。相比於蓮社北路價格的昂貴,這裏就親民許多,但是質量卻也不敢恭維,器 型不規整、花紋不勻齊、發色不明亮、紮道又寬又粗等等問題或多或少地存在。那些店家同樣表示,這類器物不是由他們本人生產,而是從其他地方拿貨代賣。銷售 的量也是非常少的,僅僅有一些喜歡古玩的顧客會來選購。綜合可知,扒花瓷器之所以在當今的市場上不好銷售,其主要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器物造型和裝飾都過於傳 統、製作工藝不夠精良、價格昂貴、主要用於觀賞而不適用等等。

傳統需要繼承,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精髓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物,如何在世界大環境下留有中國陶瓷獨有的特色,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扒花作為一種傳統的瓷器種類,亦或是作為一種瀕臨失傳的工藝,它應該被更多人所重視,期待有更多的有識之士來對其進行批判性地繼承與改良。

扒花,陶瓷上針紮的藝術

▲▲▲

注:原載《中國陶瓷》藝術版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