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道的包漿看應到清。花鳥畫有名家風範 (悉尼大師語)。
文房清供是根據文房案頭的需要專門設計出來的,品類繁多,造型奇特,製作精良,特別是文人雅士的參與設 計 製作,使之具有不同尋常的高雅氛圍,為廣大文人雅 士所喜愛,又被收藏家們所珍藏。文房清供不僅種類豐富,工藝技法精湛,造型巧妙雅致,而且所用的材料涵蓋麵非常大,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按材料質地可分為 金、銀、銅、瓷、玉、竹、木、石、牙、角、玳瑁等各種。由於曆代名匠因材施藝,諸多文玩之工藝手法精巧出奇,令人歎為觀止。這些文玩風格多樣,情趣各異, 精湛的工藝令人讚歎神往,由於具有極強的觀賞性,成為書案上精美的擺件。
除了玉和翡翠之外,骨、玳瑁、竹木材質的書撥也是經常可以看到的,尤以竹製為多。由於竹雕工藝的高度發達,在明清時期,古人雅士在竹書撥上雕刻各類摘自經史典故的詩詞佳句、名言警句和各種繪畫圖案,以寄托情懷、詠物明誌。其充滿哲學、美學、文學色彩,匠心獨具,大樸大雅,耐人尋味,充分反映了古人特定的情趣和境界,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豐富的曆史文化內涵。而一些采用名貴材質,如檀香木等製作的書撥則是非常珍罕的。
在西方也是有書撥的,特別是在近年來的西洋銀器拍賣會上,常常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時期的純銀牙書撥,並且屢屢會有好的表現。書撥豐富的功能、獨特的造型以及千姿百態的製作工藝與材質,凝聚了曆代文人的智慧與審美,折射出古代高雅的清居生活,這是其受到眾多藏家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文房這片小小的天地裏,文人雅士悠閑自得,人生價值的追求與人生生存的情趣都得到極大的體現。文房清供正是曆代文人雅士寄托情懷、抒發文思、習書作畫、吟詩賦對的必需,他們與之相得益彰,不離不棄,文房雅致與筆墨精良成為人生一大樂事。
縱古論今看文房,凝視著曆代文化之精華,縱觀各朝文人之風骨,蘊含著時代文人的情緒,以及如詩如畫如歌的曆史軌跡。
清 代的竹木雕文房清供在眾多材料中獨樹一幟,是中華傳統高雅文化的具體體現,把自然、人文與社會的情趣、人生追求的境界都表現到了極致,文到了極點,雅到 了極致,絕妙意趣,璀璨奪目,蘊含著深層的時代美感、豐富的文化底蘊、傳統的人文精神、小眾的高雅格調、超凡脫俗的氣息,映襯出傳統文化的美妙華章。
人生忽然而已,在生命的長河中徜徉,需要心中的明燈。收藏清代的竹木類文房清供,旨在穿越曆史,對話古人,品讀文化,傳承文明。為使眾藏友對清代竹木類文房清供有廣泛的了解和深入的認識,特撰此拙文,奉獻友人,共同傳承中華文明。
附錄:25種文房雅器
筆格,架筆之用,也叫筆山、筆架。有多種造型和多種材料。(這個在現在其實還比較常見,隻是造型上可能比較簡單。)
硯山,指原石製成的硯,既能當硯,又能賞石。
筆床,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物,有瓷、翡翠、紫檀、烏木等多種。
筆屏,插筆與袖珍小屏風合體的專用文房用品。有多種造型和多種材料,一直沿用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並且較為普極。
筆筒,放置毛筆器物,各種材料,各種形狀都有。
筆船,用於橫放毛筆,以木、牙、銅、玉質材料製作。多作長方形,口沿外撇,內設筆擱。
筆洗,洗涮毛筆之用,多為陶瓷、石頭等製成。
筆掭,伺候毛筆的文玩,測墨的濃淡。
水中丞,就是指水盂,是置於書案上的貯水器。有多種造型和多種材料。
水注,原名硯滴,滴水磨墨之用。明宣德年間,受阿拉伯人影響,曾燒造出的較大的青花水壺瓷器,常用於淨手或澆花。
硯匣,又叫硯盒,安置硯台之用,多為優秀木材製成,常刻銘文。
墨匣,也叫墨盒,安置墨塊之用,類似小箱子。
印章,包括姓名、閑章、肖形章等,過去讀書人大多有多枚,齊白石就有“三百印石富翁”之署。
書匣,用於存放書、書劄、柬帖的小盒子。
印色池,就是用其蓄藏印泥器物,多為瓷器和漆器。
糊鬥,用來盛放漿糊的器具。
蠟鬥,古時文人用蠟之處很多,緘封必用蠟,而不用糊。糊鬥和蠟鬥作用相同。圖為五彩雙喜花卉,圖無蓋,應有蓋。
鎮紙,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多為長方條形。
壓尺,用於壓紙,與鎮紙類似。圖為老銀十二生肖。壓尺一般多為金屬,壓紙需要重量。
貝光,用來砑光紙張的。砑光意思就是壓實磨光的紙張,常常用於好紙。最初以貝殼所製,故稱之為"貝光"。
靉靆(ài dài),詞義:雲彩很厚的樣子,形容濃雲蔽日。古代此詞也代指眼鏡。
裁刀,用於裁紙。主要有金屬刀、竹刀和象牙刀。
剪刀,古稱鉸剪或鉸刀,一種剪裁物件的工具。
書燈,類似今天的台燈。這個燈的主體其實是可以盛水的,燈煙會順著上方銅人的袖子進入到主體部分,溶於水,這樣就是無煙燈的,設計得非常環保!
竹臂擱與三朱
臂擱這東西,用毛筆寫字能用到,墊著手臂,手腕很舒服,也能避免墨汁沾染袖子。現在自然是極少用了;除了練書法,除了簽名,寫硬筆字都很少了。
不過,臂擱卻是古玩收藏的一個小熱門,首先它是文房的東西,也沾文玩。再者,臂擱一般二三十厘米長,幾厘米寬,很適合把玩。
製作臂擱的材料很多,竹子切一塊,本身就有一個弧形,最多見。另外,瓷器臂擱在清代康熙之後也大量出現。
這件竹臂擱,一般材質是老楠竹。
竹雕,也叫竹刻。竹刻者,刻竹也。
這不是廢話,意思在於以刀代筆,以竹為紙。
竹子並不值錢,就像墨汁和紙張也不值錢、但很多書畫作品卻價值不菲一樣,要看水平如何,是誰的手筆。
竹雕成為藝術,當然要比書畫晚,大致從唐代才開始形成共識。明清時期,是竹雕的鼎盛時期,所以湧現了不少竹雕名家。
明清時期的竹雕名家的作品,現在不少大博物館都有收藏,而出現在拍賣會上,過百萬的也不鮮見。
你要說在紙上寫字,行書比楷書順溜,可要是拿著刻刀在竹子上刻字,行書可是比楷書難多了!連筆的地方,往往很難連著刻,那就得重新下刀,但是這一斷,筆意就容易斷。
但是這不僅好看,而且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刻的,而不是一筆一筆刻的,這得多高深的功力啊!
腕枕,就是臂擱,另一個說法而已。
朱稚征, 號三鬆,明代嘉定人。
明代竹雕,以嘉定為首;嘉定竹雕,以三朱為冠。
三朱,是祖孫三代,都是明代的竹雕大師。朱鶴,號鬆鄰,其子朱纓,號小鬆;朱稚征,是朱鶴的孫子、朱纓的兒子,號三鬆。
別看他排在三朱之末,那是因為輩分,沒辦法。若論竹雕水平,三鬆猶在朱鶴和朱纓之上。
朱鶴主要是開創了獨到的技法,朱纓則主要擅長神像佛像,到了朱稚征這一代,才是集大成者,尤其是山水景物,朱稚征明顯勝過了他的祖父和父親。
也正是朱稚征,作品廣受關注,學徒接踵而來,讓三朱聲名遠播。
三鬆朱稚征有傳世的作品,大多是筆筒,華夏曆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都有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