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高麗青瓷與李朝瓷器

(2016-07-14 00:09:32) 下一個

高麗青瓷與李朝瓷器

優 美精致的高麗青瓷是高麗王朝(918-1392年)瓷器中的代表作,它是受中國唐宋青瓷影響而發展起來的,是貴族物質、文化生活的象征。部分上品可與中國 宋代汝窯媲美。統一新羅時代生產高溫灰釉陶,高麗時代青瓷發展迅猛,受越窯影響較深。10世紀末期大量宋瓷輸入後,受中國北方汝窯和南方龍泉窯影響最深, 高麗青瓷開始呈現深沉的綠玉式格調,刻劃花以菊花唐草為主要裝飾紋樣,造型以典雅清秀取勝,已不見宋瓷的大膽誇張。12世紀始,高麗青瓷發展達到高峰,釉 色綜合了汝窯、龍泉窯的工藝特色,產品近似於龍泉窯、汝窯的梅子青、艾葉青、粉青、天青、月白等色,最主要成就在於燒出了美麗絕倫的翡翠色調。器形薄輕乖 巧,與雕刻的牡丹、蓮荷、唐草、竹節、水禽等圖案紋飾巧妙結合,更顯和諧與完美。仿生瓷是高麗瓷的魅力所在,人物、鴛鴦、獅子、鴨子、麒麟、摩羯、龍鳳、 魚龜等動物形象的水注、硯滴、香熏、筆架等和南瓜、石榴、竹節、荷花、葫蘆等植物形象的各式器皿,栩栩如生,精雕細刻,反映出高麗民族崇尚自然的藝術傳 統。

高麗青瓷與李朝瓷器

高 麗青瓷的生產是由宮廷直接派官員“窯直”管理的。尤以全羅南道康津郡大口麵沙堂裏和全羅北道扶安郡保安麵柳川裏的窯場最著名。其青瓷產品隻供上層貴族,器 物務求華麗,重質不求量,不惜工本,廣泛采用青瓷堆花(化妝土堆花)、透雕(鏤空雕)、象嵌(鑲嵌)、辰砂(高溫銅紅釉)、象嵌描金(鑲嵌描金)、鐵繪 (褐彩)等高難度的精工技巧,或單獨使用,或多種工藝綜合於一器。仁宗長陵出土的青瓷瓜形瓶及方形台有類於宋代青瓷的高雅寧靜,而青瓷透雕七寶香爐、青瓷 透雕唐草紋盒、青瓷鑲嵌透雕龜甲紋套蓋、青瓷透雕雙龍筆插、青瓷龜形水窪注、青瓷堆花蓮荷唐草紋水注的華麗精巧,已超過宋瓷,足與金銀工藝爭勝。

高麗青瓷與李朝瓷器

青 瓷鑲嵌技法的學習、創新、發展是高麗民族對世界陶瓷藝術的最大貢獻,雖然我國早在唐代已發明創燒了黑釉刻花填彩瓷,但並未發展起來。是高麗陶工學習使用了 該技法,並廣泛用於青瓷(也用於白瓷、黑瓷),並發展成多色彩。12世紀中葉後,鑲嵌已成為青瓷裝飾主流,以人物圖案為裝飾的稍少,梨花女大博物館藏12 世紀青瓷鑲嵌人物紋梅瓶堪為代表;又創造了青瓷鑲嵌金彩、辰砂等,將鑲嵌青瓷藝術推到了極致。14世紀高麗青瓷走向衰落,被其後李朝的粉青砂器所取代。

李 朝(1392-1910年)瓷器亦有官窯民窯之別,白瓷是李朝最珍貴的瓷品,皇室禦器專用白瓷,白瓷燒造一直貫穿於整個李朝五百餘年。這與朝鮮半島的人文 地理不無關係,他們喜好潔淨,講究清潔,自古以白色為好。高麗王朝時作為元帝國的駙馬國,元人尚白的傳統亦可能影響到這裏。李朝的《世祖實錄》載:“元人 尚白,大明尚黑,以至日本尚青>>吾東方常時好著白衣。”日本學者柳宗悅認為:“李朝工藝的本質是從白色中追求線條的美,正是民族深刻的悲劇 意識的表現。”白瓷以其樸素潔淨,符合儒家理想和民族審美情操而成為李朝瓷器的代表,色調有純白、乳白、青白等。京畿道廣州郡牛山裏、道馬裏所產白瓷最 好,被司饔院定為禦窯。15-16世紀廣州官窯白瓷釉色純正,白中略見淡青,胎質細潤,底足稍大,實用且穩重,線條簡括柔和,有沉穩恬靜之美感。1757 年廣州官窯遷至分院裏至1884年官窯民營化為止的官窯器,被稱為“分院器”。此期白瓷胎骨堅致,釉色白中泛青,部分接近於青白瓷。受清乾隆期瓷雕的影 響,亦喜用刻花、透雕等技法進行裝飾,作品玲瓏剔透,招人喜愛。 “壬辰之亂”(1592-1598年)後,粉青砂器停燒,被新進士大夫喜好的白色全部取代,所有佛教色彩的器皿一律加以限製和禁止。這時白瓷盛行,並發展 出白瓷鑲嵌、白瓷刻花、白瓷透雕、白瓷鐵繪、白瓷辰砂等多種技法。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