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越古老,它越親近動物題材,以地域為區分的人群,都會用神化了的動物認同信仰。
神化了的動物們,給早期文明時代的人類帶來了許多精神慰藉,也促使人們創造出了許多不朽的藝術品。
青銅藝術便是最好的見證!尤其青銅器上的紋飾更是美不勝收。那麽,各類青銅器有何區別?饕餮紋是否等同於獸麵紋呢?夔紋和鳳鳥紋有哪些區別?
“青銅器紋飾一瞥”
常用於青銅器的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龍紋(爬行龍紋、卷龍紋、雙體龍紋)、蛟龍紋、蛇紋(蟠虺紋、蟠蟲離紋)、鳥紋、鳳紋、波紋等青銅紋樣。
◆ ◆ ◆
饕餮紋
饕餮紋
饕餮紋名稱出自《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主要特征是它的主體部分為正麵的獸頭形象,兩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與耳。
饕餮紋的鼻、角、口部變化很多,從角、耳的不同形態可以認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動物。牛、羊是祭祀活動的主要“犧牲品”。
上麵圖中,大家看出獸麵紋與饕餮紋的區別了嗎?
其實,饕餮紋是獸麵紋的舊稱,《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北宋人將青銅器上表現獸的頭部、或以獸的頭部為主的紋飾都稱饕餮紋。
獸麵紋一般裝飾於器物的主要部位,以柔韌的陰線刻出,或作陽線凸起。構圖豐滿,主紋兩側以富於變化的雲雷紋填充,具有陰陽互補之美。
一些典型的獸麵紋,如下圖:
商代早期的最簡單的僅有一對雙目,而將其他各部分都省略了;西周後期以後逐漸失去主題紋飾的突出地位,常用作器耳或器足上的裝飾;到東周以後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導地位和獰厲色彩,而成為華美的裝飾。
夔龍紋
夔紋是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
說文:“夔,神也,如龍一足。”圖案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 有的夔紋已成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
有的夔紋已發展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變化很大。常見的有身作兩岐,或身作對角線,兩端各有一夔首。
盛行於商和西周前期。
龍紋
龍是古代神州傳說中的動物,《考工記·畫繢之事》謂:“水以龍,火以圜。”是用龍的形象來象征水神,因此在青銅水器中,龍的圖卷或立體形象有更多出現。
作為青銅器紋飾,龍的形象最早見於商代二裏岡期,以後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戰國,都有不同形式的龍紋出現。
蛇紋
蛇紋是青銅器上的一種紋飾。
有三角形或圓三角形的頭部,一對突出的大圓眼,體有鱗節,呈卷曲長條形,蛇的特征很明顯,往往飾縮得很小,有人認為是蠶紋。
商末周初的蛇紋,大多是單個排列;春秋戰國時代的蛇紋大多很細小,作蟠旋交連狀,舊稱“蟠虺紋”。
鳳鳥紋
鳳鳥紋也是商周兩代共有的青銅器紋飾,其發展衍變中出現的變異具有斷代的意義。
稱為鳳鳥紋的一類,頭有華冠,有的有角,尾羽紛披,常用於主要的裝飾麵。
商晚期至西周時期流行長尾的鳥紋和小鳥紋,多用於裝飾帶或作輔助性紋飾。
其它紋飾——
“該如何區別青銅器上的紋飾?”
小編在此主要說一下夔龍紋與鳳鳥紋的區別,想要了解更多,請關注我們河南博物院中原國學講壇文物考古類講座——
夔紋,是龍紋的舊稱。小編覺得有必要打一下該字的拚音——夔(Kui 二聲)
其實在搜集研究了這麽多夔龍紋的資料,小編發現了一個規律:一般來說,在青銅紋飾中,凡是蜿蜒形體軀的動物,都可歸於龍紋類。
比如,這個——
爬行龍紋:
爬行龍紋,通常為龍的側麵形象,作爬行狀 。龍頭張口,上唇向上卷,下唇向下或向上卷向口裏,額頂有角,中段為軀幹,下有一足、二足或僅有鰭足之狀,簡單的也有無足的,尾部通常作彎曲上卷。
大多作對稱排列。
盛行於商和西周前期,多飾於器物的頸部,連續的幾個纏繞一周;也有在器物下腹部,由兩條組成三角形或蕉葉形。
再如——
卷體龍紋:
卷體龍紋,龍的軀幹作卷曲狀,龍頭很大,上有兩角,軀體盤繞彎曲,首尾相接,或者呈螺旋蟠卷狀,常飾於盤的中心。
《儀禮·玉藻》:“龍卷以祭。”鄭玄注:“畫龍於衣。”
孔穎達疏:“龍卷以祭者,卷謂卷曲,畫此龍形卷曲於衣,以祭宗廟。”
還有——
交體龍紋:兩條或兩條以上龍的軀幹相互交纏的紋飾。
雙身龍紋:亦稱“雙尾龍紋”。以龍首為中心,兩邊體軀向兩側展開。以龍首為中心,兩邊體軀向兩側展開。
盛行於商末周初。
鳳鳥紋
包括鳳紋和各種鳥紋。
它與龍紋的區別在於鳥紋的尖喙是閉合的彎形,而龍紋則為張口分出上下唇的。
鳳鳥紋
1、鳳紋:頭上有華麗的冠,長冠垂於頸後,長的可達背部;尾有長尾和寬尾下垂兩種,盛行於西周。
2、鳥紋:
絕大部分鳥喙是閉合的彎鉤形,頭頂有角,有時因圖案結構需要,體部有作長條卷尾形的,類似鳥首龍體,鳥長翎垂尾或長尾上卷,作前視或回首狀。
在青銅器上大多作對稱排列。
下圖,鴟鴞紋——
小編最後推介一下:
河南博物院文創產品——“鴞傲江湖”係列即是根據商代婦好墓出土的文物“婦好鴞尊”開發出來的文化衍生品。
知道嗎?該文物中主體紋飾就是上圖中鴟鴞紋。
如圖:
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