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青花瓷起源與鈷藍zt

(2016-06-06 07:34:07) 下一個

中 國實用鈷藍的曆史悠久。1950年以來,在河南、湖南、山東、陝西等地曾多刺激從春秋戰國以後的曆史墓葬中出土過各種類型的玻璃人造飾品。經過對它們的化 學組成和顯微結構進行分析,證明帶綠色光澤人造珠的主要著色劑是銅,帶藍色光澤的主要著色劑是鈷。 春秋末河南固始縣侯固堆出土的蜻蜓眼綠琉璃基體上,配有藍白兩種色調的琉璃。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了藍琉璃珠。經過對這類藍琉璃作電子探針成分分析,發現藍 色琉璃的著色元素是鈷,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境內所發現的最早的鈷藍。

青花瓷起源與鈷藍

除 以上兩例外,在考古發掘中,還有如下與鈷藍相關的考古器物出土:湖北出土嵌有鈷藍飾件的越王劍;江蘇銅山縣出土有鈷藍彩的東漢玉雕小獸;山西太原北朝墓中 出土過一批藍釉陶器。唐三彩更是集鈷藍運用之大成。唐三彩中籃彩器對鈷藍單獨運用於瓷胎繪畫 對青花的起源有直接的影響。在唐三彩中,含籃彩之器比較珍貴,全藍彩器則最為名貴。唐三彩的製胎原料有陶胎和高嶺土兩種。高嶺土胎唐三彩的燒成溫度在 900℃,高嶺土沒喲瓷化,所以它仍然是陶器,而唐青花是瓷器,燒成溫度在1100℃以上。

青花瓷起源與白瓷

白瓷以含鐵量低 的瓷坯,施以純淨的透明釉燒製而成,湖南長沙窖東漢墓已出現早期白釉器。河南安陽北齊武平六年(575)範粹墓出土了比較進步的白瓷。陝西西安郊區隋大業 四年(608)李靜訓墓出土了成熟的白瓷,胎質潔白,釉麵光潤,胎釉中已不見白中閃黃或泛青的現象。1959年,河南省安陽市豫北紗廠張盛墓出土了80餘 件瓷器,其中絕大部分是白瓷。唐代是白瓷的極盛時期,其中以邢窖和河南鞏義窖為代表,而當時南方瓷窖多生產青瓷,它們是越窖、嶽州窖、洪州窖和婺州窖,尤 其是越窖為皇家生產精美絕倫的宮廷用瓷 秘色瓷,故在陶瓷史上,唐代的瓷業生產有“南青北白”一說。



青花瓷起源與鈷藍

白瓷的釉是高溫透明釉,對瓷胎的白度要求很高,因此在部分胎質較粗和灰白色的瓷胎上,必須先施化妝土,以增加燒成後的白度。到中晚唐時期,許多生產白瓷的窖口已經使用高質量的坯料,因而減少或不用化妝土,白瓷精品已經達到胎薄釉潤,光潔純淨的水平。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李家治教授等在《河南鞏縣隋唐時期白瓷的研究》中對河南鞏義黃冶河、白冶河瓷區窖址中的白瓷片進行了研究,並將河南鞏義白瓷和河北臨城邢窖及景德鎮瓷做了對比,其中與青花瓷起源有直接關係的對比如下:

對比之一;鞏義窖瓷胎中三氧化二鋁(A

)的含量都非常高,厚瓷胎樣品高達37.4%,薄瓷胎也達37.15%,而景德鎮清代雍正朝瓷胎中的三氧化二鋁(A

)含量亦不過為27.42%。但鞏義白瓷瓷胎中的氧化鉀(

)的含量也特別高,達7.35%,為中國南北各地瓷胎中氧化鉀(

)含量之首,這就使得三氧化二鋁(A

)含量如此之高的配方能在1300℃左右溫度基本燒結。

對比之二;鞏義白瓷胎中三氧化二鐵(F

)含量較低,比景德鎮曆代瓷胎都要低,含鐵量低,這就保證了瓷胎的白度;而同時鞏義白瓷中二氧化鈦(Ti

)的含量較高,這又使其胎微微泛黃。

對比之三:鞏義窖白瓷的釉已發展為石灰 堿釉,和景德鎮曆代青花瓷的釉相近。石灰 堿釉的特點是高溫黏度較大,不易流動,釉色光澤柔和,而傳統觀點認為中國與南宋後期才有石灰 堿釉。

對比之四:鞏義白瓷的釉中,三氧化二鐵(F

)的含量比景德鎮曆代釉瓷都低,這就決定其有較高的外觀白度。

對比之五:鞏義白瓷的燒成溫度一般在1300℃~1350℃之間,斷口也具有玻璃光澤。景德鎮清代白瓷的燒成範圍也大致在此之內。

對比之六:在數處鞏義白瓷窖址中的灰燼堆積中均找到木柴灰燼。可見鞏義窖是采用木柴做原料生產白瓷的,這與景德鎮的燒窖原料相同,而傳統觀點一直認為北方完全用煤燒窖。

中科院考古所碳十四實驗室對鞏義窖址中所出的木炭堆積作了碳十四測定,木炭年代為距今1440±150年,說明這些窖址的燒造年代確在隋唐時期。

通過以上比較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河南鞏義隋唐時期燒造的白瓷應是中國最早出現的精細白瓷之一。而高質量的白瓷對青花 這種白藍兩色相間瓷器的起源有直接的影響。

河 南安陽張盛墓發掘於1959年,是重要的隋代墓葬。張盛(502~594)官秩正四品,享年93歲。其墓出土了192件隨葬品,都是按照葬製固定設置的, 其中瓷器80餘件,除了3件青瓷碗,其他都是白釉瓷。造型有日常生產、生活用具,而以各類人物、動物傭最具特色,有僧俑、侍吏俑、樂女俑、仆侍俑、武士 俑、人麵獸身鎮墓俑等。大部分白釉瓷的釉色微微泛淺青色或泛淺黃色,少數柏油點黑彩鎮墓獸和侍立俑上的白釉瑩潤潔白,接近於標準的白瓷,五官四肢上有黑彩 勾勒,陶瓷史上將此視為白釉黑彩瓷的萌芽。

青花瓷起源與鈷藍青花瓷起源與釉下彩

1983 年,南京市博物館在南京雨花台區長崗村發掘了六朝墓葬群,其中一座三國東吳時期的五號墓出土了一件帶蓋青釉褐彩瓷罐,高32.1厘米,口徑12.6厘米, 腹徑31.2厘米。瓷罐的胎上用黑彩通體滿繪紋飾,在青黃釉的映襯下顯現出深褐色。紋飾分蓋、頸、腹三個部分,有人首鳥身動物,龍、鳳等真禽瑞獸,持節羽 人(共兩排21人),仙草運氣等主體紋飾,邊飾有曲折紋、連弧紋等。罐身肩部中央貼塑佛像。它的出土證明中國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具備燒製釉下彩瓷先進工 藝。1983年,東吳青釉褐彩持節羽人紋瓷罐被國家文物局專家組認定為國寶級文物。

2002年和2004年,南京市博物館為配合城市基本建 設而進行的搶救性發掘中,在中山東路大行宮一帶和城南秦淮河南岸船板巷等三處地點又發現了一批青釉釉下褐彩彩繪瓷殘片,有兩件經黏合複原後可以看出瓷型。 它們是青釉釉下褐彩開光祥瑞紋帶蓋雙領罐,高28.6厘米,口徑20厘米,底徑18厘米。青釉釉下褐彩開光瑞獸紋盤口壺,高21厘米,口徑10.4厘米, 底徑13.4厘米。另外還出土了一批瓷片。

古陶瓷史上原來認為唐代長沙窖的青釉褐綠彩瓷石最早的釉下彩繪瓷,東吳青釉褐彩釉下繪瓷的出現,將釉下彩繪技藝的誕生年代提前了500年。但是,在彩繪瓷中,它的出現是那樣的突兀,前無鋪墊,後無延續,如此成熟,是一個還未完全解開的謎。

撇開東吳青釉褐彩釉下彩繪瓷,釉下彩的裝飾手法還是發展有序的。西晉晚期,青瓷上即出現了褐色點彩,東晉時普遍使用,並發展到條彩、塊彩、斑彩。這種彩繪多出自浙江的青瓷窖係。

浙江省臨安縣吳越王錢戮之母水邱氏墓出土的越窖青釉褐彩如意雲紋嬰、越窖青釉褐彩如意雲紋鏤空熏爐是六朝時期浙江彩繪瓷的繼續。

唐 代長沙窖的褐綠釉釉下彩繪瓷,是早期釉下彩瓷時尚的一個高峰。彩瓷的早期時斑彩、條彩裝飾,中、後期進一步發展成為釉下彩繪工藝。唐代長沙窖釉下彩繪瓷, 以鐵或銅為主要著色劑,在瓷坯上直接繪圖案紋樣,題材有詩文 、隨筆寫意、人物、建築、動物等,然後在施青釉,燒成釉下褐彩、綠彩瓷器。在唐三彩中有與長沙窖執壺造型相同的粗頸執壺,這種造型是唐代器物的時代風格。青花瓷起源與鈷藍

胎 釉 中 的 鐵 含 量

東 漢六朝時期,寧波、上虞一帶燒製黑釉瓷、青釉瓷。黑釉、青釉和褐釉的著色劑均為鐵。一般來說,瓷釉中當鐵的含量為1%以下時,為白釉;當鐵的含量為3%以 下時,為青釉;含量達8%以上時,為黑釉;含量在3%~8%之間,則呈不同色階的褐色。要將瓷胎中的鐵含量減少到1%以下,有一定的工藝難度,所以三國東 吳到唐代的大部分彩瓷是青釉彩瓷。

青花瓷起源與中國古文化審美觀

任何物質文明的發展,除了生產力的因素以外,時代、社會背景也是重要條件。

唐 代是繁榮昌盛的大帝國。陶瓷藝術中最能表現盛唐氣象的是唐三彩。三彩釉器物絢麗斑斕,富有浪漫色彩,反映了唐人的生活意趣;鳳頭壺、龍首杯等具有異域風韻 的新造型,表現了唐人對異域文化廣收博采的自信與氣魄;而三彩陶俑就是那個時代的藝術記錄。發達的交通,繁榮的商業,都為陶瓷製品準備了市場。盛世出佳 器,後來一度成為中國瓷器主流的、被外國人譽為“國瓷”的青花,起源於唐代,不能不說是曆史的產物、時代的產物。

青花瓷起源與鈷藍

時期 著色劑 呈色 說明
明代以前 鐵(Fe)元素 氧化氣氛下呈紅色、褐色、黑色、黃色。 l清代在前朝的基礎上增加了銻元素和金元素作為著色劑。l同一種元素在不用的溫度下和不同的化學氣氛中,呈現的色澤不一樣。l這些原色都以氧化物的形式出現,不單獨出現。
銅(Cu)元素 氧化氣氛下呈紅色、綠色,還原氣氛下呈黑色、青色    
鈷(Co)元素 氧化氣氛下呈藍色、紫色,還原氣氛下呈藍色,暗紅色。    
錳(Mn)元素 氧化氣氛下呈灰藍色,還原氣氛下呈灰褐色。    
清代 銻(Sb) 元素 氧化氣氛下呈黃色(銻黃)。  
金(Au)元素 氧化氣氛下呈粉紅、胭脂紅(金紅)色,還原氣氛下呈薔薇色。    

六 朝青瓷上,褐彩裝飾的主要著色劑為鐵;唐代長沙窖釉下褐彩、綠彩分別有綠、黃、藍、白等多種色彩,但以黃、綠、白為主,它們的著色劑也是銅和鐵。綜上所 述,鈷僅僅在唐三彩的藍彩中才能窺見其身影,而且帶藍彩的唐三彩是唐三彩中的珍品,這從一個側麵說明鈷的珍貴稀少。為什麽鈷能“後來者居上”,在青花上大 放異彩呢?

生物界的“物競天擇”規律同樣適用於人類的社會生活中。不過此處的“天”不是自然,而是人類的文化意識沉澱,這種文化意思的沉澱是以造成這種沉澱的物質的潛在表現力為基礎的。

和 東方中國人的宇宙觀有根本聯係的“陰陽五行說”認為,青色是一種吉祥之色,它是與春天、東方、木、龍、肝髒相對應的。於是,有了青陽、青春、青年、青雲、 青運、青蛾、青霞這些美好的詞匯。《禮記·月靈》中記述:天子有這樣的習俗,在立春之時,騎上青馬,穿上青衣,帶上青玉,在東郊迎接春天。官家如此,民間 呢?樂府民歌《陌上桑》中,以“青絲為籠係”來襯托采桑女子的美貌,可說明民間對青色的寵愛。

當然,“青”色在中國古代也牽涉到綠色和黑色,但這並不否認“青”色主要為藍色之意。青,本意指靛青,是從藍草中提煉出來的,色澤比藍色更深。《荀子·勸學》中“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就是純從色彩舉例的,這是中國文化從色彩上對青 深藍色認識的一個例子。

1676 年,牛頓用三棱鏡做了著名的光學實驗,發現白光可分散為色譜,這是18世紀~19世紀自然科學的重大發現。這個實驗後來引起歌德對光、色的興趣。但他對光 譜並不在意,而是醉心於他的“生理學色” 說明人類眼睛所反映的色彩並向縱深發展的研究。他在《色彩論》中認為:黃色和藍色是兩種純色。它們受到光照時,色彩顯得相當明亮和生動。歌德的理論並不否 認牛頓的真理,而是將牛頓七色光譜應用於日常生活的一個例子。它道出了色彩極其直觀和可感的現象。

在中國文化中,將黃色作為天子的象征,紅色亦象征熱烈與至高無上,黃、藍、紅三色把色與龍、吉祥相連,除了其他原因,與這三色在陽光下的表現力是有關係的。這種表現力對人來說是直觀的感覺,而對物質來說是潛在的能力。

青花對白地的選擇,從感官上來說是最適宜的,這無需做過多的解釋。而且但是鞏義窖出產高質量的白瓷,以白色為地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有趣的是,清華色彩的搭配與現代美學中所認為的“藍白兩色相配是永恒色”的觀點不謀而合。

關於這一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結論:唐代帝國的繁榮昌盛、中華民族的宇宙觀和中國古文化審美觀是青花起源於唐代的潛在因素。青花是中國古文化審美觀為適應外域審美觀而進行的一種選擇。

後天八卦 自然物像 方隅 八千四維 地支 二十四節氣 五行 無色
壬葵 大雪
冬至              
小寒              
東北 醜寅 大寒
立春              
雨水          
甲乙 驚蟄    
春分              
清明              
東南 辰巳 穀雨
立夏              
小滿          
丙丁 芒種    
夏至              
小暑              
西南 未申 大暑
立秋              
處暑          
西 庚辛 白露    
秋分              
寒露              
西北 戍亥 霜降
立冬              
小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