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洋地名開始在中國各大城市蔓延,搞得許多市民暈頭轉向。泰晤士小鎮、戛納風情街、波西米亞花園……相信類似的地名許多讀者都見過,國內洋地名泛濫,改一改 建築風格、換個洋名字吸引眼球,然而許多地方都是換湯不換藥,反倒給市民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內洋地名泛濫折射出文化不自信,起名者對中 國深厚的文化傳統視而不見,這樣下去容易迷失自我。許多網友都表示,洋地名不會給人一種高端的感覺,反而讓人覺得不裝會死。
國內洋地名泛濫,商業炒作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不過市民對“洋地名”卻不怎麽買賬。“原本記得大概位置的,有些地方換了站名,找都找不到 了;有些‘洋地名’,記都記不住,說也說不出來。”一位老年市民抱怨,不少地名盲目跟風,導致土生土長的他“在自己家,卻迷了路”。
“不 少傳統地名能夠解讀出一個地方大概的位置、曾經發生過的曆史事件,地名承載了一個地方的地理、曆史、文化信息,盲目使用‘洋地名’,會造成 傳統文化的斷代。”雲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國際交流部部長汪潔泉說,一個好的地名不僅有助於指示方位、方便居民生活,更能喚起年輕一代對城市曆史的 興趣,增強年輕一代對城市的認同感。
地名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標誌,每個地方氣候地理、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也會形成不同的 “地名文化”。胡亂起洋名,必會破壞這些文化傳 承。對洋地名的追逐,不僅容易迷失自我,還照見了一種懶惰思維,更折射出一種文化的不自信。其實,《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明確規定不以外國人名、地名命 名我國地名,其中包括居民區、樓群、建築物等。目前,清理整治居民區、大型建築物、街巷、道路、橋梁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的工作 正在進行,希望各地在更名工作中更加注重曆史文脈保護。編輯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