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壽司,大家應該都會想到的是日本,就像中國的餃子,意大利的匹薩一樣。不知何時,中國的壽司成了日本的代表。
隻要有日本料理的地方
就一定有壽司
即使是沒有料理店的地方
路邊也經常能夠看見一些壽司小店
或者說是紫菜包飯小店
講到這裏可能小夥伴們就奇怪了
壽司和紫菜包飯有什麽區別嗎?
壽司最早是保存魚肉的一種手段
是一種方便易於攜帶的口糧
製作時間通常需要幾個月或者一年之久
是一種易於儲存而不易變質的食物
“
最早的時候
壽司是以一種酸漬食物的形式出現的
就相當於現在的酸菜鹹魚一樣
用大量的鹽或醋將壽司發酵
並且中國“壽司”的出現
是《養老律令》裏作為實物稅出現的
一千八百多年前,壽司已在中國流傳,奈良年代壽司開始傳入日本。當時是一些商旅,用醋醃製飯團,再加上海產或肉類,壓成一小塊,作為沿途的食糧,後來廣泛地流傳日本,當時的配料更用上各種剌身,並名為“江戶散鮨”亦稱“握鮨”,即是現今最受歡迎的壽司。除“握鮨”外,尚有兩種“卷鮨”與“箱壽司”。“卷鮨”是把青瓜、吞拿魚、雞蛋與醃蘿卜等材料用紫菜包著。“卷鮨”又分為太卷與細卷,顧名思義,大小之分也。 最早的壽司是用米飯生魚和醬汁做成的一口就可以吃掉的小型食品,現在的壽司則很多種,可以放一大堆東西,不過必須是一口可以吃掉的。 壽司在公元九二七年完成的平安時代法典「延喜式」中,就己有記載。當時的壽司指的是一種保存魚的方式。在魚身上抹上鹽,用重物壓緊,使之自然發酵。當產生酸味後,即可食用,其味甚佳。據說,這種方式是從中國傳去日本的。這種方式費時費力,不久便發展成幹脆用醋泡魚肉的方式。現在,所謂壽司則是指凡是在拌過醋的飯內加進其他餡的食物。 現在除「握鮨」外(即現在我們常吃到的壽司),還有「卷鮨」與「箱壽司」。「卷鮨」是把飯、鮪魚、雞蛋與醃蘿卜等用紫菜包著,此外可分為大卷與細卷,即大小之分。 壽司卷通常一根用米九十克,煮成飯大約二百克,用紫菜包後食用。有時也可用薄炒蛋皮替代紫菜。用一整張紫菜包的壽司卷叫「太卷」(即粗卷),隻用半張包的就叫「細卷」。壽司卷裏一般夾煮過的甜寒天,黃瓜,香腸,蘑菇,炒蛋皮,魚鬆或鴨兒芹。 壽司“SUSHI”、“酸”即是酸醃製的食物。在公元200年即後漢年代,中國已開始流傳“壽司”這種品,在辭典中的解釋為以鹽、醋、米及魚腓製而成的食品,宋朝年間,中國戰亂頻仍,壽司正好為逃難的充饑食品,而品種更多,由菜蔬類,魚類,肉類,甚至貝殼類都有。公元700年左右,出外營商的日本商旅將壽司流傳入日本,當時的日本人,用一些醋醃製過的飯團,加上一些海產或肉類,壓成一小塊,整齊地排列在一個小木箱之內,作為沿途的食糧。直到公元1700年,即江戶年間,壽司才於日本廣泛流傳,經久不衰,成為一種普通美味的食品。並受到人們的歡迎。
紫菜包飯的由來(傳說)
傳說紫菜包飯最初是由日本的職業賭徒發明的,因為忙於參賭,而隨身攜帶的飯團會粘到手和牌具,所以索性用紫菜包起來吃。
雖然這隻是個傳說
但紫菜包飯
的確是由日本壽司演變而來的
區別
紫菜包飯/日本壽司
區別
從外形來看
日本的壽司外形比較多樣化,不一定是用紫菜包卷而成的,可以是用鮮三文魚或墨魚或魚卵,和飯一起裹成圓或長方形狀。日本人稱之SUSHI
韓國的紫菜包飯,顧名思義就是用紫菜包飯粒裹成圓狀。韓國人稱之為KIMBAP(英文叫RICE ROLL,意即飯團)
從味道上看:
日本壽司口味較多樣化,主要根據材料的搭配而定。而且在食用時,經常會配綠芥末和日式醬油。
韓國紫菜包飯味道清甜,有著淡淡麻油香味。食用時不需要粘輔助調料,一般情況下配蛋花湯。
從做法用料來看:
用料主要是在“米”的部分有明顯區別。
日本壽司用的米,是把糯米和米以1:5的比例搭配進行蒸製,然後再將米飯和壽司醋以6:1的比例攪在一起。
韓國紫菜包飯用的米是純的大米,製作過程中將米飯與芝麻及麻油攪勻。
壽司種類
有卷壽司、太卷、細卷、手卷、裏卷、軍艦卷、押壽司、握壽司等十幾種壽司
吃壽司小技巧
想要吃出壽司鮮美味道應該:
預先準備好一碟魚生醬油+芥末
喝一口茶清清口或吃一片薑醒醒胃
將壽司翻轉,隻讓魚部分蘸少許醬油便可一次入口
芥末要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哦
結果你吃不了
那不就浪費了
1這種多彩的、精致的食物所含熱量低、脂肪低
2它非常美味
3享用方式的多樣化
4它有相當廣泛的口感
5壽司不僅僅是食物,它更是精妙的藝術
6壽司店本身就是一個造訪的好去處
7你可以自己做壽司,體驗創造的快樂
壽司為何受歡迎??
1.大眾化
壽司不像鵝肝,還需要坐到西餐廳裏才能吃
大排檔、逛街、坐車
隨時隨地
想吃就吃
2.平價
價錢低廉是壽司大受歡迎的一個主要原因
3.便捷
不需要太多時間的等待
特別是對於上班族來說
節省了不少時間
編輯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