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廳堂,集多種功能用途於一體,家庭祭祀、喜慶活動、會見賓朋、長幼教諭、日常三餐等活動多在廳堂中舉行,地位至高無上。廳堂中的家具,早在宋代就有一定的陳設內容與格式,到明代後期逐漸形成了風格,並迅速流行起來。
常見的廳堂家具有:翹條幾、供桌、八仙桌、長書案、羅漢床、茶幾、香幾、博古架、落地屏、插屏、鏡屏、太師椅、圈椅等。這些不同的家具組合在一起擺放,其陳設規律是相當有考究的,能充分反映出主人的學識、修養、氣質和品位。
在 古代,我國傳統廳堂的陳設講究嚴格有序,中規中矩,以正廳中軸線為基準,采用成組成套的對稱方式擺放,體現出莊重、高貴的氣派。尤其是正廳,這是迎賓宴 客、喜慶祭祀的場所,空間寬敞規整,通常都有前後門,是由外進入內屋的通道,故廳內陳設較嚴整靜穆,多以“疏朗多空餘”的方式陳設布置。家具、楹聯、匾 額、掛屏、書畫屏條都以中軸線形成兩邊對稱布置。
典型的大戶之家或書香門第的廳堂格局特點:
入門:入門正對著板壁或屏風,起到擋風辟邪和加強私密性的作用。
板壁前:放長條案,條案前是一張四仙或八仙方桌,左右兩邊配扶手椅或太師椅,以右主、左賓或左上右下為序,皆以“序”來入座。
牆正中:掛中堂字畫,這一定是按“皇、相、翰林、名人、格言”為序的匾額,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中的“序”和“禮”。
牆兩側:配上條幅,皆是名人字畫,內容多為儒家治家修身格言。
堂中央兩側:擺放對稱的幾和椅,是晚輩或下屬的排列座式。
古代廳堂家具要體現典雅莊重、端方肅穆、秩序井然的氣度,所以中堂家具形體一般都很大,多為六件套:條案、方桌各一張,椅、幾各兩個。除了這些固定的陳設,廳堂之中還經常擺放數套太師椅或中式沙發,布置講究周正、莊嚴、對稱、配套、和諧。
一般而言,廳堂家具的擺放,是最能體現家庭精神境界和生活品位的焦點。可謂“添一筆則無章,少一筆則意寡”,隻有相得益彰,方能起坐之間,自成天地。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