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生隻為一個女人畫肖像的藝術家莫奈

(2016-02-01 21:10:20) 下一個

莫奈是印象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是印象主義大師中最有影響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歲的漫長人生始終如一的將創作熱情傾注 在印象派技法上。其他的印象派畫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像雖然沒有參加過印象派八次畫展卻被視為印象派的領袖和奠基人的畫家馬奈:而擅長於畫人物的雷諾阿 在他的藝術人生中,前期和後期是從事印象派探索時期,中間十幾年的時間裏,則將熱情轉向了古典主義。

一生隻為一個女人畫肖像的藝術家莫奈

《睡蓮.水上景色》

1874-1886 年間,巴黎舉辦了八次印象派畫展,畢沙羅參加了每一次畫展,他曾說:“我的一生與印象主義的是完全符合的。”而莫奈第五、六次和最後一次均未參加展出。由 於在這三次展覽中的作品已經有悖於原來的創作手法。為了堅持信仰,莫奈拒絕參加展覽以示反抗。這是他始終如一的堅持印象派信條的表現,也是莫奈在印象派中 影響力最大的一個原因。

莫奈常常可以從普通的風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觀察景物細致入微,對光線的變化十分敏銳。他可以就同一處場景畫出十幾幅作品。如《穀堆》《睡蓮》等。而這僅僅是為了表現同一場景的不同天氣、光線下的不同表象,這是其他畫家很難做到的。

一生隻為一個女人畫肖像的藝術家莫奈

印 象派的理念、技法,本是基於現實的觀察而提出的,但是,由於熱衷於描寫光與色,甚至將其神秘化,從而出現了不顧及現實物象的傾向。莫奈曾說過:作畫裏,要 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種物體,想到的隻是一小方蘭色、一小塊長方形的粉紅色、一絲黃色。因此,就出現了畫家的創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於要表現的景物上,而是 放到了景物周圍的空間環境、光線、煙霧、氣流所產生的效果上,或隻是局限於表達在一定條件下,景物著光給畫家留下的瞬間印象上。因此,就有可能導致隻抓住 了細微的變化,而失去了解對全局的把握;隻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層次,而忽略了景物形體的後果和全局。

一生隻為一個女人畫肖像的藝術家莫奈

莫奈像個隱士,有時有很強的孤獨感。這一方麵由於他的性格使然,他生性沉默寡言,喜愛思索:另一方麵,因為他是印象派中的先行者,當他不得不單槍匹馬奮力前行的時候,自然有一種寂寞寥落的感覺。

莫 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除此之 外,莫奈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莫奈曾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 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

一生隻為一個女人畫肖像的藝術家莫奈

莫 奈在視覺觀察方麵無疑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天才。他善於從光與色的相互關係中發現前人從未發現的某種現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與色上,從而找到了最適 於表達光與色的明度差別變化的形式,他把這種光色明度差別變化從繪畫的各種其它因素中抽象出來,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視覺觀察是天才的、創造 性的、非凡的,可是在這種觀察的背後又是什麽呢?他所看見的東西同他所感覺和他所想象的東西之間關係又是如何的呢?

莫奈在1874-78年 間在阿爾讓特依所畫的一些畫可以回答這些問題。如創作於1872年的“阿爾讓特依的帆船”。在這幅圖裏中間調子代替了色彩對比,但不是借了色彩的混合,而 是通過形成一種光的綜合作用的色彩分解或組合。黑色已不再出現於畫家的調色板,剩下的隻是造成明與暗的光譜色彩,它們形成了形的實體。統一的色彩風格很自 然地遍及整個畫麵:遠景和近景,物體、水和天空,把這一切改造成為一種美妙動人的景象,而渾然一片、不分層次的空間透視,則把這遠景和近景聯成一個整體。 紫色和黃色的調子同河水和天空的蔚藍色交織在一起,這些顏色的調子差別把這些自然現象區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平靜如鏡的河麵,仿佛就成了天穹的基礎。幾何學 的透視已被忘卻;它已讓空氣的不斷運動代替了。每一種顏色單獨看來十分柔和,它們的整體卻又是強烈的;出現在我們麵前的是天邊焰火彌漫,白晝即將消逝的圖 景,一條大帆船靜靜地停在一片灰色的半陰影之中。這是一個幻想家的直觀,在這煙霧繚繞、夕陽西下、一片憂鬱的氣氛之中,莫奈仿佛就是那光的生命,直接參與 著它的逐漸熄滅。這是莫奈創作中的豐收時期,是他創作了色彩的傳奇。

一生隻為一個女人畫肖像的藝術家莫奈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 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 平塗式的輪廓線。

一生隻為一個女人畫肖像的藝術家莫奈

《卡米耶與兒子》

一生隻為一個女人畫肖像的藝術家莫奈

莫奈作為印象派藝術的摸索者,是波折而艱辛的,與他一起渡過艱難歲月,最後一起到達藝術巔峰的是一個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女人---卡米耶,也是他一生中隻為她畫肖像的唯一女人。

莫奈用光和影創作了另外的一個藝術世界,也用心和愛譜寫了一生一世的永恒浪漫。

莫奈的一生最愛的女人叫卡米耶,她是莫奈的最初的模特兒、紅顏知己,以及後來的夫人,一生最愛的女人。他們在巴黎相識,莫奈比卡米耶大7歲。少女卡米耶如出水芙蓉,也是窈窕淑女、人間精靈,渾身散發著讓莫奈著魔的光彩。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仿佛就如一種光依偎著另一種光。

“自戀”的莫奈一生很少為別人畫肖像,但他愛上卡米耶後,常以她為模特兒畫肖像,或把她當做點景人物。莫奈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全部以卡米耶為原型。

莫奈的家人看不起這位模特兒,父親逼迫他們分手,並中斷了他們的經濟來源。藝術天才莫奈也從此成為了一個窮小子,雖然他們自己種土豆,舉債度日,但他們是幸福的、是快樂的。富有產生不了愛,貧窮也摧毀不了愛。莫奈深深的愛著卡米耶,卡米耶也給予莫奈無限的創作靈感。

1872年,莫奈創作了揚名於世的 “印象·日出”。這幅作品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麵無限的光輝,也使莫奈在藝術界散發出耀眼的光芒。莫奈用他的畫筆佐證了對卡米耶的愛情,也讓自己一生最愛的女人——卡米耶,如花般嬌容,留影萬年……

莫奈晚年耗盡心力,完成最後的巨作《睡蓮》,有人說:莫奈筆下的睡蓮就是卡米耶的化身,是莫奈心中日夜思念的睡美人。

在莫奈的心中,卡米耶不但是他畫中的模特、知心的知己、親密的戀人、賢惠的妻子,也是他一生的靈魂伴侶、一生的親密愛人,心中永遠最美麗的女神……

莫奈於1926年12月6日安然長眠。他被埋葬到卡米耶身邊,那裏有令他永生的光和永恒的愛。

富有產生不了愛,貧窮也摧毀不了愛。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與自己最愛的人摯守一生,才是最浪漫的事,才是Monet莫奈法式永恒浪漫情懷。

一生隻為一個女人畫肖像的藝術家莫奈

《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

莫 奈創作了揚名於世的 “印象·日出”。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麵無限的光輝,並非 準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由於它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有位批評家就借用此畫的標題, 嘲諷以莫奈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創造的青年畫家為“印象主義”,這一畫派以此得名。這幅畫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 出,這幅作品是莫奈畫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一生隻為一個女人畫肖像的藝術家莫奈

《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

《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

這 幅畫對於他未來風格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意義。此畫是他從羅浮宮的一個陽台上畫的,這幅畫是要表現樹葉上的反光。並排的筆觸生動地表現了空氣的振動,依靠這些 筆觸的結合而取得了綠黃色的光和綠黑色的影的生動效果。這裏的用筆方法已經是印象主義的了,但色彩還不夠透明,甚至藍色的陰影也還是渾濁的;它們畫得就像 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顫動的樹葉相比之下顯得過於密集了。畫中沒有整體的形象,但樹葉的畫法卻給我們透露出一點莫奈的色彩理想來。

一生隻為一個女人畫肖像的藝術家莫奈

《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

《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

這 幅肖像引起了爭論,但總的說來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馬奈的肖像畫相媲美。這幅肖像充分顯示出了莫奈的個性:他對造型的淡漠態度,以及這個女人的動勢和 她的裙子上顫動的光都賦予整幅畫特殊的說服力;由此而產生了一種動力感和生動性。這裏的畫麵基本上是根據一幅照片安排的,這說明莫奈並不介意使構圖服從了 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來也該使莫奈想到空間的深遠效果的,然而,莫奈對此也並未介意。但這幅油畫缺乏色調效果:光線和陰影落在了人物所占據的同一個平 麵上,因此,光線不能滲透人體,不能成為形的實體。大片固有色起了過多的作用。所有這些合在一起,與其說是真實表現了所見的事物,不如說是一種公式,但這 種公式正是一個空前大膽的綱領。這一綱領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線便將滲入中間調子,生命也將滲透每一個筆觸,而整體的統一也就將要形成,那時,藝術就會變 得花團錦簇,印象主義就要完全成熟了。

一生隻為一個女人畫肖像的藝術家莫奈

《聖拉查爾火車站》

《聖拉查爾火車站》

每 一個研究莫奈創作活動發展的人都會發現,如果說最初的命運促成了莫奈的發展趨勢,那麽後來就是他自己創造了他的命運。之所以莫奈成為“印象主義”風格奠基 人、被他的朋友公認為“班首”,是因為莫奈不可動搖的堅強意誌。從所周知,印象主義意味著感覺和觀察方式的變革,它不僅改變了繪畫,而且改變了雕塑、音 樂、文學,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沒有失去影響力,仍然改變著我們。繪於1877年的“聖拉查爾火車站”是一幅表現巴黎火車站的畫,這是一個日常生活場麵的實 際“印象”。莫奈神往於光線穿過玻璃頂棚射向蒸氣煙雲的效果,神往於從混沌之中顯現出來的機車和車廂的形狀。莫奈相信光線和空氣的神奇效果是最為重要的, 他巧妙的平衡了畫麵的調子和色彩,這幅畫出色的表現了力量、空間、對比和運動。轉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閑閑客 回複 悄悄話 也喜歡莫奈,上次在巴黎參觀了他的博物館。
baoermama 回複 悄悄話 最近在讀莫奈的書,看他的畫,寫得真好,這篇文章來得及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