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張作霖的死給中國帶來了什麽?

(2016-01-27 08:40:00) 下一個

事實上,張作霖不是沒有考慮過乘坐汽車離京返奉。畢竟張作霖的情報機構也不是吃閑飯的,雖然他不知道有這麽一個狂熱分子專門和他過不去,但日本人心 裏的小算盤他還是有數的。特別是奉天憲兵司令齊恩銘在他返奉前幾天給他發了一份電報,內中提及日本守備隊在皇姑屯車站附近的老道口和三洞橋四周,日夜放哨 阻止行人通行,好像構築什麽工事,情況異常,因此提請張作霖嚴加戒備或繞道歸奉。齊恩銘的提醒,對張作霖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他有些猶豫,選擇汽車還是火 車?

張作霖的死給中國帶來了什麽?

(奉天火車站)

坐汽車的話輕車簡從,行動秘密,比較安全,但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路況不佳,顛顛簸簸,再說為一個壓根兒不知道有沒有的所謂風險而繞行,豈非大掉身價?

坐火車的好處那是風風光光、體體麵麵,對張作霖這樣一個好大喜功的人而言是很符合他的脾氣的,此外火車也比較舒適,路上很享受,缺點就是目標太大,容易引起日本人注意。

張 作霖舉棋不定的時候就抓鬮決定了,他在兩張紙頭上分別寫上“汽”和“火”,然後從中抓了一個,一看是“火”,也是天意如此,命中注定,這下再無爭議,張作 霖於是下定了決心坐火車。皇姑屯事件發生後,有人反過來分析時提到張作霖抓到的那個“火”,說那火其實就是火海的意思,意味著張作霖坐火車必將身陷火海, 死無葬身之地,可惜這是後話,張作霖已經聽不見了。

張作霖的死給中國帶來了什麽?

(奉天城局部)

張 作霖執意要坐火車,其實也不僅僅是因為抓了一個“火”字,根子上還是因為他不信邪,說白了就是不相信小日本能折騰出什麽名堂:一來他對手下人十分信任,張 作相向他保證了北京至山海關一段的安全,吳俊升向他保證了山海關至奉天一段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坐火車,豈非膽小怕事,畏敵如鼠?傳出去也不好聽, 搞不好兄弟們還有怨言,以為對他們不信任。第二是張作霖不相信日本人真敢對自己下黑手,盡管自己處處讓日本人不爽,但他是“東北王”,除了他自己日本人還 真找不出第二個可以代替的,日本政府沒理由傻到要除掉他。應該說張作霖對日本政府的判斷沒錯,日本政府對他是恨得牙癢癢的但還得供著他,不過這次不是日本 政府而是日本的關東軍要對他下手了,那時的日本軍人已經瘋狂得有些失控了,不可以常理來推斷。

張作霖的死給中國帶來了什麽?

張 作霖不信邪,但不代表他就是一介莽夫,隻會由著自己的性子蠻幹,恰恰相反,張作霖做事非常細致和認真,雖然他不知道河本大作在他的前方給他布下了死亡陷 阱,但他還是采取了針對性的防範措施。我們按照河本大作給他設計暗殺方案時所選取的時間、地點、方法和人選來進行逐一比對分析。

第一是時 間。河本圈定暗殺張作霖的時間是離京之日到返奉之時,一共也就30個小時左右,這裏麵最關鍵的就是張作霖離京時間的確定,關於這一點,張作霖可以說耍盡了 心機,他充分采取了兵不厭詐的手法,回奉日期一改再改,先是說6月1日出京,之後又是6月2日,等到6月2日專車出發了,車上卻隻有他的家人,如果不是河 本有一個町野武馬在張作霖身邊臥底,差一點就給老張蒙騙過去了,隻要6月2日專車一炸,河本的陰謀也就徹底破產了。雙方在這方麵應該說是各使心計,互相打 成了平手。

張作霖的死給中國帶來了什麽?

第 二是地點。沿線有那麽多地點,張作霖無法判斷哪個地點更加危險,按照張作霖的兵力及個性,他也不需要去判斷哪個地方更危險,反正不管了,每個地方都派兵防 守總可以了吧,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沿途動用了十幾萬奉軍護路,那陣勢比乾隆皇帝下江南還要壯觀。全線布防,沒有重點,這既是張作霖預防措施的優點也是他 的缺點,說是優點,是因為這種布防也確實讓河本感到比較棘手,起初他準備在巨流河埋設炸藥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行不通,隻好臨時取消,重新選擇地點;說是缺 點,是因為三洞橋這個地點實在是應該重點布防的,三洞橋作為南滿鐵路和京奉鐵路的交叉點,其潛在風險應該很容易想到的,特別是在齊恩銘已經預先有過提醒的 情況下,不知道當年的張作霖以及他的一幫智囊團為何就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導致在這個地方棋差一著而滿盤皆輸,實在有些可惜。

張作霖的死給中國帶來了什麽?

第 三是方法。張作霖用於預防的方法是乘坐藍鋼車,這藍鋼車十分堅固,等閑炸藥很難炸壞,且前麵還設置了一輛壓道車,以防止有人破壞鐵軌。應該說這兩道預防措 施正好對應了河本的暗殺計劃,尤其是河本打算破壞鐵軌的後手招在有壓路車的情況下很難施展開來,不過河本用不著采用後手招了,他的前手招威力巨大,120 公斤的炸藥連一幢十幾層的樓房都可以掀翻,何況區區幾節小小的車廂,河本對此信心十足,不過實際情況卻與設想相差很遠。由於藍鋼車異常堅固,這節車廂雖然 被炸得很慘,但張作霖卻沒有被立即炸死,而是被抬到了奉天急救,雖然最後還是不治身亡,但卻為奉軍迎立新主和調兵遣將贏得了時間,等最終各方知道張作霖已 經死亡的消息時,東北局勢已定,從而徹底破壞了日本人想趁火打劫甚至出兵東北的計劃。應該說在方法的選擇上,張作霖還是很有先見性的,有效彌補了在地點選 擇上所犯下的錯誤,在這方麵的較量上算是占了上風。

第四是人選。張作霖派來預防的是他的鐵杆盟友和心腹大將張作相及吳俊升,前半程張作相沒 有出事,後半程吳俊升不僅出事還把自己的老命也搭上去了;而河本選擇的一批人包括東宮鐵男上尉及其他人均無一傷亡也無一出事,很好地完成了各自任務,因此 在這一方麵的較量上,張作霖因為用人不當,盡管所用的人忠心耿耿但卻沒有起到應有作用,可以說是完敗。

通過以上四個方麵的分析,張作霖與河本這一輪的生死較量可以說一目了然,其結局也就注定了,當然,一個在明裏,一個在暗裏,明裏的人總是要吃虧很多的,這也是一代梟雄張作霖陰溝裏翻船的原因之一吧。(文/吳振宇)

張作霖的死給中國帶來了什麽?

張作霖的非正常死亡對東三省的淪亡帶來了多大的影響?由於他的非正常死亡極其意外,日本並沒有承受太大壓力,這就直接或間接促進了日本的軍國冒險主義;如果他沒有死,東三省會不會亡得那麽快?日本會不會那麽快發動侵華戰爭,這中間千絲萬縷存在著很強的因果關係。

張 作霖的死亡對中國的統一帶來了什麽影響?從客觀上說是促成了中國的迅速統一,但如果細加以分析,國民黨當時的表麵統一是建立在蔣馮閻桂四派軍閥暫時的妥協 之上的,奉軍退往關外,北伐目標暫失,蔣馮閻桂紛爭一定會起(後來果然爆發了中原大戰),對於擁有較強實力和審時度勢能力的張作霖來說,如果他沒有死,中 原逐鹿是否一定是蔣氏天下還真的很難說;此外,他的死亡還直接與張宗昌等人的敗亡相關,如此,山東還有韓複渠嗎?

站在今天的角度上看,河本的暗殺計劃仍然可以說得上是天衣無縫;但是,這個計劃其實也還是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的,那就是河本的計劃都是圍繞著鐵路展開的。如果張作霖不走鐵路而改乘汽車,那麽河本的計劃無論多麽完美,都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zt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