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像
蔣經國是蔣介石之子,又名建豐,俄語名字叫尼古拉,浙江奉化人,出生在辛亥革命爆發的1911年。1920年,蔣經國就學於上海有名的萬竹小學。當時,蔣介石正追隨孫中山在粵工作,就委托在上海經商的陳果夫對蔣經國予以照料。
1925 年10月,蔣經國赴蘇聯留學,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公開反共反蘇,使十七歲的蔣經國被貶 到西伯利亞當列兵。“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後,蔣經國發表聲明,聲討蔣介石背叛革命。1928年秋天,他又回到莫斯科,在列寧格勒托瑪卡紅軍軍校學習。 1935年,蔣經國在蘇聯與礦場女工芬娜結合,芬娜後來改名叫蔣方良。1936年1月,蔣經國在蘇聯《真理報》發表譴責蔣介石的公開信。第二年,在中國抗 日戰爭爆發前夕,他被獲準回國。從1925年10月留學,到1937年回國,蔣經國在蘇聯一共生活了12個年頭。
上海淪陷以後,蔣經國先在 南昌做些一般的工作,1938年,被任命為贛縣縣長。1939年以後,他曾經曆任江西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區保安司令、防空司令、防護團長、三民主義青年 團江西支團部主任、江西省政府委員等職,但一直未取得什麽成績。1944年1月,蔣經國擔任了三青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並在這年10月參與了其父蔣介石 發起的10萬青年從軍運動,任青年軍總政治部主任。
1945年春天,蔣經國跟隨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長宋子文赴蘇聯談判,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抗日戰爭勝利以後,蔣經國被任命為東北行營外交特派員。此後,他一直控製“三青團”,成為國民黨一個派係的首腦,是他父親的得力助手。
1949 年1月,蔣介石宣告“下野”以後,蔣經國陪著父親退居溪口,後來在成都登機飛往台灣。在台灣他曾曆任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台灣國民黨國防部總政治部 主任、國防部副部長、部長、行政院副院長、院長等職。蔣介石病逝以後,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就任台灣第六任總統。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 逝。
蔣經國病逝以後,台灣成立了“蔣經國治喪委員會”,1月30日舉行了遺體大殮儀式,後將遺體安放於桃園縣大溪鎮,準備將來運回大陸安葬。
我國領導人對蔣經國的不幸逝世深表哀悼,並在1月14日發表了談話,肯定了蔣經國先生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灣獨立”,主張國家統一,表示要向曆史作出交待,並為兩岸關係的緩和作出一定的努力這一係列行動。
中共中央以及有關人士和蔣經國在大陸的親屬都向台北發去了唁電。
蔣經國先生的故居——浙江奉化縣溪口鎮剡溪的小別墅至今仍保存完好。轉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