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渾身長滿黑痣的患者,因頸部疼痛在外院診斷為頸椎病。他僅用兩根棉簽,就發現該患者從耳後到胸前都有疼痛性皮疹,“一矢中的”確診為帶狀皰疹。
一個12歲的女孩,嘴巴周圍腫脹、瘙癢。他又是問、又是看,突然問了女孩媽媽一句:“你是不是特別愛吃胡椒?”家長直點頭。他說,這樣的病我治好過一個,你以後做菜不用胡椒,孩子的病就好了。
這就是一位醫生工作的常態,他每天都微笑麵對如此多的病人,用嫻熟的醫術、耐心地講解,溫暖著每一位慕名而來的病人。
時 間已是中午12:30分,周圍的學生不斷提醒他“老師,您快去吃飯吧”,他嗬嗬一笑說“沒關係”,繼續對患者耐心解釋。他就是湖北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著名皮膚病性病專家段逸群教授。從醫35年來,他始終如一日堅守在臨床一線,忙碌並快樂著。
段逸群。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1.為患者省錢 讓“小處方”在醫院蔚然成風
6 名患者,段逸群主任接診一個小時,其實,30多年來,段逸群已經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能從皮膚細小變化判斷病情,但他還是這樣耐心。段逸群同情熱愛病 人,深具悲憫情懷。他認為:“一個好醫生應該是在療效相同的情況下,盡量為患者節約。可用可不用的藥就不用,療效相同的藥則選擇便宜的。”他愛開“小處 方”的故事一直在病人間流傳。在網上,不少患者給段教授留言,感謝他“為患者省錢”。
在他的帶領下,該院皮膚科醫生開“小處方”蔚然成風。皮膚科近三年來的年門診量都在85萬人次左右,但門診患者的人均花費僅為150元左右。
“第一醫院的醫生喜歡開小處方,一方麵是因為醫院一直倡導要減輕患者負擔,為患者服務;另一方麵,第一醫院有很多療效很好的自製藥,這些藥的價格低廉,客觀上也減輕了患者的負擔。”段逸群告訴記者。
民 間流傳著各種關於段逸群開小處方的故事。有一次,一個女孩嘴巴周圍出現潰瘍,已經在多家醫院治療了20多天,錢花了數千元,潰瘍不見好,被認為是疑難病。 段逸群仔細檢查一番,然後說出治療意見:“回家把廚房裏的色拉油‘偷’一點,每天抹兩三次,別的什麽也不要做。”事後,女孩親友覺得段逸群是在敷衍了事, 對他頗為埋怨。但三天後,女孩的病真地就好了。
段逸群在給病人看病。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段 逸群說,多數皮膚病患者經曆長期治療後,都差不多成了“半個醫生”,如果醫生不負責,就會隨便開些藥應付。而他隻相信科學的診斷結果,所以經常讓患者“空 手而歸”,這樣的患者占他門診的一到兩成。在臨床中,他經常向他的病人開出諸如“保鮮膜敷藥治皸裂”、“澱粉浴止皮膚瘙癢”、“色拉油潤唇”、“醋水洗手 防皴”等等這樣不花錢的“處方”。
四川地震期間,趕赴抗震救災一線的同事尹大夫給段逸群打來電話。當時,尹大夫所在的醫療隊正為空降兵某部服務。前線條件惡劣,許多官兵患濕疹,走路都要叉著腿,但因藥品不足,得不到及時治療。
段逸群想了想問:“有沒有PP粉(高錳酸鉀粉)?”
“有。”
段逸群又問:“那有沒有痱子粉、爽身粉呢?”
“也有。”
段逸群叮囑尹大夫,PP粉按比例溶成水,讓官兵們先洗,然後塗抹一些痱子粉。幾天後,尹大夫電話打過來了:“夥計,你的方子蠻管用哪,戰士們都治好了!”
段逸群表示,處方是大是小,都以患者的利益為先,這個利益一個是健康利益,一個則是經濟利益。
2.和患者成為朋友 為坐診婉拒各種活動
從醫35年,段逸群和不少患者都成為了朋友。“現在醫患關係這麽緊張,您是如何贏得患者的信任的?”麵對記者拋出的問題,段逸群說:“如果醫生用真誠的心對待患者,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段逸群給患者看專家號的時候,都是一坐一個上午,到了點還不能下班。“因為我知道不少患者是衝著我來的,有的家很遠,有的掛號掛了兩個多星期。所以麵對每個病人,我都盡可能解釋得更加仔細些。”不少病人看完後,都不禁發出感慨:“這才是看專家啊!”
從在醫院當實習生開始,段逸群就養成了習慣,每天晚上都要去病房轉轉,“看看有什麽新的病人,和他們聊聊天,了解下他們的情況。”
段逸群還曾經為了了解治療情況,給32個患者寄過調查問卷,其中有30個都給他按時回信了,有一個小夥子是因為出海工作了,一年後也寄來了回信。“我的很多患者看到我需要幫忙的時候,都很熱心。這些事讓我看到,醫生如果能真心對待病人,患者肯定能感受到。”段逸群說。
“我一直認為醫生是一份非常神聖的職業,不僅僅是一份掙錢的工作。既然選擇了,就不要想著按時上下班。這並不是說我有多高尚,而是因為這就是醫生應有的狀態。”段逸群說,一直很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學醫,但兒子卻回絕說:“當醫生太辛苦,我從來就沒見你休過假。”
作為科室主任,段逸群多年沒有休假,常常加班加點,工作到深夜,一直是到科裏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
段逸群(中)受患者歡迎,每次一出現就會被團團圍住。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有 一次,病房收治了一名重症藥疹患者,皮損麵積達90%以上,已體無完膚,還合並有高熱、嚴重的心律不齊。當時值班醫師是剛工作的年輕人,麵對如此危重的病 人,有點不知所措,電話打到段逸群家求助。段逸群聞訊,一邊在電話裏指導,一邊出門往醫院趕,到後與值班醫師一起分析病情,製定治療方案積極救治,終於讓 病人脫離危險。
由於長年辛勞工作,段逸群患上心律失常,嚴重時會出現房顫,但他經常一推完“西地蘭(一種快速強心藥)”,就轉身回到病 房。他身邊也有越來越多年輕人不願意從事醫生工作,覺得既辛苦還要麵對緊張的醫患關係,段逸群則認為:“這隻是暫時的,我堅信醫生的地位會回歸,會重新贏 得大家的尊重,因為這是一份和生命相關的工作。”在他的帶動下,皮膚科醫護人員“早上班,晚下班,不看完病人不下班”,甘於吃苦,樂於奉獻蔚然成風。
段 逸群頭上的光環很多,現任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榮獲第五屆中國醫師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醫德標兵”等。他不但是醫生, 更是名人。這些年,各類社會事務紛至遝來,多到令段逸群頭疼,最讓他不能忍受的是,這些事務越來越多地占用了他坐診、看病的時間。眼下,段逸群幾乎婉拒了 所有非醫療類的邀約,媒體的采訪也是能躲就躲。
這符合段逸群一貫的作風,他常說:“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意味要耐得住寂寞。”
3.“小專業”成就大事業 仁心打造國家級團隊
在武漢,許多人一遇到皮膚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即便是在國內,該院皮膚科也是聲名遠播,位列全國皮膚科病症診療的第一方陣。這樣一個精英團隊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段逸群功不可沒。
職業和事業,一字之差,境界迥別。因為對職業的熱愛,因為對患者的責任心,從當醫生的第一天起,段逸群就立誌將自己的工作當作事業來做,35年如一日,終於在皮膚科這一醫學殿堂中的“小專業”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做 好醫生,必須敬業,更須精業。”這是段逸群的座右銘。皮膚科學是一門形態學,皮膚疾病有上千種,症狀表現更是紛繁多變,要對其臨床和病理表現作出正確診 斷,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而段逸群不僅留心觀察和研究臨床上各種皮損的變化,還注重研究皮膚病理的微觀表現,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段逸群(右)在為患者解釋病情。圖片來源:武漢文明網
段 逸群是國內著名皮膚病學專家,但他深知“一花獨放不是春”,為了建設一流的學術團隊,他致力於青年人才的培養,讓一大批優秀中青年人才在多個專業方向嶄露 頭角,形成了一支業務素質過硬、有相當學術影響的專家團隊。在他的帶領下,武漢市第一醫院這所市屬醫院皮膚科躋身“國家隊”,成為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全 國中西醫結合重點專學科,全國皮膚科“四強”之一。
(本網根據《中國好人榜——段逸群》、《“好醫生”段逸群:35年堅持小處方 傳播“醫者仁心”正能量》等稿件綜合,感謝武漢文明網提供素材。)
“看 病貴、看病難”一直是中國老百姓們頭疼的事,但現在仍然有很多堅守職業道德的一線的醫護人員,用他們高尚的醫德和高明的醫術,為醫界樹立了標杆。段逸群堅 持35年給患者開小處方,這種現象的背後,折射的不僅僅是醫術的高低,更是醫德的多寡。他的敬業與精業精神如同一股清流,滋潤了患者的心田,讓大家看到了 醫者的人生大境界。希望像段逸群這樣的好大夫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