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收藏的愛複古,藏友請吃飯也要來個老北京“八大碗”。老北京什麽都有故事。就連“八大碗”的由來,都和神話故事有關。相傳八仙過海惹怒龍王,久戰難勝,饑餓難忍,便分頭尋食充饑。曹國舅一人不辭勞苦,行至一村莊農宅,菜香撲鼻,不覺垂涎三尺。隻見四方桌上八人圍座,於是帶走8樣誘人的菜肴並留言:國舅為眾仙借菜8碗,日後定當圖報。以後人們為討吉慶改方桌為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並一直流傳至今。大家吃的酒足飯飽,各個成了活神仙,哈。
在民間,老北京“八大碗”,源於流水席,是一種既普通又實惠的菜肴。就是把雞鴨魚肉通過八種精心烹製做成的色香味俱佳的,用傳統瓷碗盛放擺上餐桌的美食。傳統婚喪嫁娶,乃至社日等,都需聚眾而餐,這是與唱大戲同樣重要的民間慶典,由於場麵、桌椅、碗筷等數量不夠,隻好采取“隨來隨吃,吃完即走”的方式。
“八大碗”不一定是八碗,而是主菜八碗,涼菜、主食不計,有時另以小菜名義增加炒蔬菜,頭批入席的多是貴客,加菜情況常見,隻是“八”有“四平八穩”,人們仍維持了這個稱呼。
老北京“八大碗”雖流行在民間,但也曾是皇宮裏的美味佳肴。據傳說慈禧太後逃難時路上遇到百姓家辦喜事,嚐到了民間的“八大碗”。回京後,就叫禦膳房照民間的做法烹製,宴請文武。
數百年磨合下來,老北京民間“八大碗”的菜單基本固定,即大碗三黃雞、大碗黃魚、大碗肘子、大碗丸子、大碗米粉肉、大碗扣肉、大碗鬆肉和大碗排骨。如今的“八大碗”在很多烹飪方法上都有所改進,更加注重適應不同客人的口味需求,迎合現代人追求綠色、健康的飲食觀念。編輯轉帖
你看,四平八穩,四麵八方,四通八達。。。
湊數:四大美女,四大名著,文房四寶。。。
對了,還有三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