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無款官窯瓷器

(2015-10-20 21:25:41) 下一個

一般而言,有款的官窯瓷市場表現更好,然而,在明清官窯瓷器中,存在著相當一部分無款的瓷器,但這部分瓷器時代特征明顯,絕對算是當代的佳品,甚至是極品。

    它們與同一時期的有款瓷器相比,存世量更少,反而彌足珍貴,在近年的拍賣會上,這類無款瓷器的成交價格已有不俗的表現。

    如在前幾年拍賣的明清官窯瓷器中,身價超過千萬元的無款官窯瓷器共有好幾件,有以1376萬港元成交的明成化青花折枝番蓮“八寶”紋出戟觚,以1096萬港元成交的清雍正至乾隆鬥彩加粉彩垂肩如意瑞果紋梅瓶。

    還有中國嘉德以5280萬人民幣拍出一件清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粉彩瓶,更是讓這種無款官窯的價格達到巔峰。”

    所謂“官窯”,是我國古代由朝廷直接控製的官辦瓷窯,專燒宮廷、官府用瓷,明清兩朝曆代官窯器署紀年款是慣例,直到清朝末代的宣統終止。

    官窯瓷器的款識有三種情況:第一類是大家都知道的帝王年號款的器物,占官窯器的絕大多數;

    第二類是無款官窯器,南、京博物院藏有清雍正仿明永樂官窯的青花牽牛花紋倭角瓶,其中一件就是無款,為刻意仿明之作。在清宮檔案中也有乾隆皇帝授意某種器物不具款的記載;

    第三類是帝王的堂名款器。如“慎德堂製”、“大雅齋製”等,因此,有款識的器形不一定就是官窯,無款識的器形也不見得就不是官窯。“款識”並不是評價瓷器是否為官窯的唯一標準。

   藏於首都故宮的乾隆粉彩霽藍描金花卉詩句大瓶。和藏於台北故宮的乾隆粉彩霽藍描金花卉詩句八方瓶均無底款,這主要是由於當時的皇帝,尤其是乾隆帝。總是精益求精,不惜工本,要求禦窯廠一再燒窯實驗,直至燒造出滿意的絕佳式樣為止,因而這個時期有些無款器物是奉旨不加款識的。

    同時,這也與皇帝比較迷信有關,據傳康熙帝怕太監將官窯瓷器打碎,寓意不吉利,唯恐自己的江山不保,因此要求燒製的瓷器不落本朝款或不落款。

    還有一種情況是仿前代瓷器,如宋瓷、明瓷,倘若原件無款,仿製出來的瓷器自然也就不會帶款,而模仿宋明經典瓷器,正是清代官窯的一大特色。

    再者,從存世官窯瓷器來看,清代祭器和供器往往是不署款的,這件粉彩霽藍描金大瓶與首都故宮和台北故宮的另外兩件一樣,正是作為宗教祭祀之用。

    要評判官窯器不能光看官窯的款識,還要綜合多方麵的知識,如可通過瓷質、造型、畫風、釉色等多方麵來進行評判。

    官窯除了製作精細,各個朝代都有自己代表的畫風、釉色和器形。

    比如明嘉靖信奉道教,那時候的器形主要以葫蘆造型的瓶為主,並出現了大量與道教有關的紋飾,如八卦、雲鶴、仙鶴、鬆樹等紋飾,像這種紋飾的官窯,其他朝代較少見,是明嘉靖朝官窯所特有。

    款式方麵也很重要,明清官窯瓷器寫款,從明永樂才開始有款,雖然洪武二年開始設了官窯,但是洪武的官窯瓷器,沒有一件帶款的。

    所以如果見到寫“大明洪武年製”,或者“大明洪武年造”這種款的瓷器,那肯定是仿品無疑,又如永樂瓷器的款,永樂時期雖然開始寫款,但並不是很多,因此市場上能真正見到的很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