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宗師》中,莊子談起了人們想要守住財寶的事情,他說:
“把 舟藏在深淵裏麵,把山藏在湖泊中間,這可以算是穩固的了。可是,半夜的時候,不料有個大力氣的人,連同你的舟和山一同背走了,而睡熟了的主人對此毫無知 覺。所以,藏小的東西,或者藏大的東西,本以為已經很妥當了,卻還是丟失了。如果你把天下藏在天下,就不會丟失了,這是事物的真實情形。”
無所藏則無所失(資料圖 圖源網絡)
在《胠篋》中,則說得更明白:
“有 人為了防止小偷盜箱子、撬匱子,於是想盡辦法來防備,用繩子、藤子把箱子捆得緊緊的,加上堅固的鎖匙,這是世俗所稱的智慧。然而,來了個大盜,卻背了主人 的匱子、提了箱子一起走了,那大盜還唯恐主人的繩子、藤子和鎖子不夠堅固呢!所以啊,鄉裏人所以為的智慧,難倒不是為大盜積攢財富麽?”
《天地》再一次地發揮了上麵的意思:
“把金藏在山裏,把珠藏在深淵裏,不以財貨為利,不趨近富貴,不以長壽為樂,不以短命為悲哀,不以通達為榮耀,不以窮困為羞愧,不取世間的利益為自己的私有,不以統治天下為自己的顯要。”
莊 子的話顯得有點誇張,卻講出了一個真切的道理,越是把財富藏得深固,丟失的就越快、越徹底,那偷竊的人還生怕你藏得不牢固呢!所以,那些想守藏財富的人, 不是方法不周全,而是太周全了,可是仍然守不住。問題不在方法,而是守藏財富的想法就不對。莊子要告訴人們的是:財富其實是守藏不住的。老子講過“不貴難 得之貨”,因為“難得之貨”不僅守不住,且極可能危害自身的安全。不過,莊子卻開個玩笑說:你的守藏方法不對,你把財富放到它本來的地方,把金藏在山裏, 把珠藏在深淵裏,把天下藏在天下,也就是無所藏,也就無所失。
據說,魯國有個的相國,叫做公儀休,他本性喜歡魚,但他從不接受別人送來的魚。由於公儀休不接受別人送來的魚,再也沒有人從河裏打魚了,所以,河裏的魚就很旺盛。如果公相國接受了魚,那麽人們就會爭相效仿,把河裏的魚都打光了,公相國就再也看不到魚了。
《莊子》原文參考:《大宗師》、《胠篋》、《天地》
夫 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循。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循,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 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循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而況萬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 乎!(《大宗師》)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騰,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騰扃鐍之不固也。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胠篋》)
若然者,藏金於山,藏珠於淵;不利貨財,不近貴富;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醜窮。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顯則明。萬物一府,死生同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