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化妝品的始祖---胭脂

(2015-03-25 09:04:47) 下一個

 胭脂是麵脂和口脂的統稱,古代婦女用以塗臉頰或嘴唇。曆代典籍中有關胭脂的寫法有很多,如“焉支”、“煙支”、“鮮支”、“燕支”、“燕脂”、“閼氏”等等。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是燕地婦女采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得名。

  《中華古今注》中記載:“燕支草似蒯花,出西域,土人以染,名為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粉。”

  一說胭脂原產埃及,在漢代經中亞傳入匈奴,因其色澤紅潤鮮美,故匈奴人采之製作染料,並用作婦人美容品。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異族風物中就有胭脂。東漢時班固出使西域回來說過:“匈奴名妻曰閼支,言可愛如燕支。”燕支花,就是紅藍花。

  紅藍花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時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複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豔的紅色染料。

  婦人妝麵的胭脂有兩種:一種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製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

  這兩種燕支,都可經過陰幹處理,到了大約南北朝時期,人們在這種紅色顏料中又加入了牛髓、豬胰等物,使其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成“姻脂”,“(臙)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義。

  除了紅藍外,製作胭脂的原料還有重絳、石榴、山花以及蘇芳木等。重絳是一種絳紅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較濃重,不及紅藍鮮豔透明。在漢魏時常常被用來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種紅色顏料,在隋唐時常用來煉染女裙,時稱“石榴紅裙”,但也可用來製成胭脂。  

  與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種野生植物,經過提煉加工,則可為化妝材料。蘇方木也名“蘇木”,它的顏色雖比較黯淡,但作為染料餓曆史卻很長,早在魏晉時期就是一種主要的紅色染料。

  由於胭脂的推廣流行,漢代以後,婦女作紅妝者與日俱增,且經久不衰。

  “美人妝,麵既施粉,複以燕支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從《妝台論》中對女子曉妝的描述,可見胭脂對女性紅妝是何等重要。

  東晉王嘉《拾遺記1·卷七》中寫魏文帝美人薛靈芸拜別父母後入宮,一路上淚下不止,用玉唾壺承淚,到京師時,壺中淚凝如血,這紅淚一定是因為沾染了臉上的胭脂。

  西晉時胭脂的製作方法:取胭脂綿百二十章,避以沸湯,令盡出其汁。又用赤金箔如胭脂數,真珠末四分,大紅珊瑚末 四分,血珀末三分,梅花冰片一分,和金箔搗為泥。將所避胭脂汁,入精細瓷碗,分作二十分。又將金箔等分作二十分,入胭脂汁內,攪勻置烈日下。候其稠,乃取 胭脂綿縮取其汁,曬之極幹,用淨竹器盛之。下設冷泉水,水中點以時花之極芬者,一二雜於胭脂,移就朗月以吸月華。月初七至十四五,望後之月,雖佳勿取。滿 八九日,又置烈日曬極幹,然後以絹素封固第次取用。

  胭脂在唐代時尤為盛行,如唐詩有“三千宮女胭脂麵”句,王建《宮詞》:“歸到院中重洗麵,金花盆裏潑紅泥。”說 的是一個宮女在盥洗完畢後,臉盆中猶如沉澱了一層紅色的泥漿。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 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說楊貴妃紅妝之重,連擦汗的帕子都染成了紅色。雖然在說法上誇張,但多少反映了當時的濃妝之風,近代 出土唐代彩俑和壁畫也印證了這一點。

  唐代以後,盡管婦女的妝飾風俗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塗抹紅妝的習俗始終不衰。遼代婦女的紅妝,雖不見於文載,但實 例卻屢有發現。如考古發掘報告所記,遼寧法庫葉茂台遼董壁畫,山西大同十裏鋪遼墓壁畫所繪婦女,“雙頰全塗紅粉”,反映了當時的風尚。這種習俗一直沿續到 清朝末年,由於女子教育的興起,青年學生紛紛祟尚素服淡汝,才改變了這種妝飾現象。

  《禦香飄渺錄》中說慈禧用的胭脂,是采集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幹淨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漿後,用細紗過濾取汁,再把當年新繅就的蠶絲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曬幹,就成了上好的胭脂。

  《宮女談往錄》裏提到的胭脂製法:

  差不多一過了陰曆四月中旬,京西妙峰山就要進貢玫瑰花,宮裏開始製造胭脂了。這事自始至終要由有經驗的老太監監督製造。老太後的精力非常旺盛,對於這些事也要親自過目,所以我們也隨著參與了這些事。

  首先,要選花。標準是要一色砂紅的。花和花的顏色並不一樣,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把花放在一起,那 顏色就分辨出來了。一個瓣的顏色也不一樣,上下之間,顏色就有差別。因此,要一瓣一瓣地挑,要一瓣一瓣地選。這樣造出胭脂來才能保證純正的紅色。幾百斤玫 瑰花,也隻能挑出一二十斤瓣來。內廷製造,一不怕費料,二不怕費工,隻求精益求精,沒這兩條,說是禦製,都是冒牌。

  選好以後,用石臼搗。石臼較深,像藥店裏的乳磨,但不是縮口,杵也是漢白玉的,切忌用金屬。用石杵搗成原漿,再 用細紗布過濾。紗布洗過熨平不許帶毛絲。就這樣製成清淨的花汁。然後把花汁注入備好的胭脂缸時。搗玫瑰時要適當加點明礬。說這樣顏色才能抓住肉,才不是浮 色。

  再把蠶絲綿剪成小小的方塊或圓塊,疊成五六層放在胭脂缸裏浸泡。浸泡要十多天,要讓絲綿帶上一層厚汁。然後取出,隔著玻璃窗子曬,免得沾上塵土。千萬不能烤,一烤就變色。

  用的時候,小手指把溫水蘸一蘸灑在胭脂上,使胭脂化開,就可以塗手塗臉了,但塗唇是不行的。塗唇是把絲綿胭脂卷成細卷,用細卷向嘴唇上一轉,或是用玉搔頭(簪子名)在絲綿胭脂上一轉,再點唇。老太後是非常考究的,對這些事絲毫也不馬虎。

  我們兩頰是塗成酒暈的顏色,仿佛喝了酒以後微微泛上紅暈似的。萬萬不能在顴骨上塗兩塊紅膏藥,像戲裏的醜婆子一 樣。嘴唇要以人中作中線,上唇塗得少些,下唇塗得多些,要地蓋天,但都是猩紅一點,比黃豆粒稍大一些。在書上講,這叫櫻桃口,要這樣才是宮廷秀女的裝飾。 這和畫報上西洋女人滿嘴塗紅絕不一樣。

  “現在先說我們所用的這種粉:它的原料其實也和尋常的粉一般是用米研成細粉,加些鉛便得,並且你從表麵上看,它 的顏色反而尤比尋常的粉黃一些,但在實際上,卻大有區分。第一,它們的原料的選擇是十分精細的,不僅用一種米;新上市的白米之外,還得用顏色已發微紫的陳 米,如此,粉質便可特別的細軟。第二,磨製的手續也決不像外麵那樣的草草,新米和陳米揀淨之後,都得用大小不同的磨子研磨上五六次;先在較粗的石磨中研, 研淨後篩細,再倒入較細的石磨中去研,研後再篩,這樣研了篩,篩了研的工作,全都由幾個有經驗的老太監擔任,可說是絲毫不苟的。這兩種不同的米粉既研細 了,就得互相配合起來,配合的分量也有一定,不能太多太少,否則色澤方麵便要大受影響。第三,我們這種粉的裏麵,雖是為了要不使它易於團結成片的緣故,也 象外麵一樣的加入鉛粉在內,然而所加的分量是很少很少的,隻僅僅使它不團起來就得;外麵所製的往往一味濫加,以致用的人隔了一年半載,便深受鉛毒,臉色漸 漸發起青來,連皮膚也跟著粗糙了,有幾種甚至會使人的臉在不知不覺中變黑起來;如果在舉行什麽朝典的時候,我們的臉色忽然變了黑色,豈不要鬧成一樁絕大的 笑話!”

  “我們所用的胭脂,製造起來,簡直尤比粉來得講究:它們是純粹用玫瑰花的液汁所製成的,玫瑰花汁原算不得是什麽 希罕的東西,尋常的胭脂中,用它的盡有;所以我們的特長,又在精選,因為玫瑰花的顏色不但不能幾千萬朵完全一樣,便是同在一朵上的花瓣,也往往深淡各別, 如把這種深淡各別的花瓣一起收來,搗成液汁,結果便難望能有顏色鮮明勻淨的胭脂可得,至少必不能和一朵顏色極正常的鮮玫瑰花相比。因此,我們把許多玫瑰花 采來之後,必須逐一檢驗,隻把顏色正常的花瓣摘下備用,其餘的一概棄去;這種揀選工作峭但很費時間,而且也不是一個毫無經驗的生手所能從事的。……”

  “待到顏色正常的玫瑰花瓣揀滿了相當的數量以後,於是便把它們安在潔淨的石臼裏,慢慢在舂,一直舂到花瓣變成厚漿一般才歇;接著再用細紗製成的濾器濾過,使一切盡可能質完全濾去,成為最明淨的花汁,這樣就得開始做胭脂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了。……”

  “花的液汁製成後,我們便用當年新繅就的蠶絲來,(當然是未染過的白絲),壓成一方方象月餅一樣的東西;它們的 大小是依著我的胭脂缸的口徑而定的,所以恰好容納得下。這一方方的絲綿至少要在花汁中浸上五天或六天,才可以通體浸透;瞧它們一浸透,便逐一取出來,送到 太陽光下麵去曬著,約莫曬過三四天,它們已幹透了,方始可以送進來給我們使用。所費的工夫,仔細算來確也不少,幸而我們也用得不怎樣浪費,每做一次,總可 夠五個月半年之用咧!”

  太後擦胭脂又是怎樣搽法呢?

  “伊先剪下的一小方紅絲綿在一杯溫水中浸了一浸,便取出來在兩個手掌的掌心裏輕輕地擦著,擦到伊自己覺得已經滿 意了,這才停止;因為從前的女人,掌心上總是搽得很紅的,所以太後第一步也是搽掌心。掌心搽好,才搽兩頰;這時候伊可沒工夫再和我說話了,伊把伊的臉和鏡 子湊得非常的近,並用極度小心搽著,以期不太濃,也不太花,正好適宜為度。最後才是點唇,不過從前的人決不象現在人一樣的把上下唇的全部統搽上口紅,伊們 是隻在唇的中間搽上一點胭脂,這恐怕就是受著文人“櫻桃小口”的一句形容詞的影響罷!”

  這段話提到麵脂外,也提到了點唇的口脂。前麵說了胭脂是麵脂和口脂的統稱。口脂也是素來被看重的,戰國宋玉《神女賦》寫“眸子炯其精朗兮,暸多美而可觀。眉聯娟以娥揚兮,朱唇的其若丹。”

  唐岑參《醉戲竇美人詩》中 “朱唇一點桃花殷。”說的都是女性紅唇之美。《唐書》中記:“臘日獻口脂、麵脂、頭膏及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說用來盛口脂的容器是雕 花象牙筒,可見口脂在諸多化妝品中是多麽被重視和喜愛。唐代人把抹口脂又稱為點唇,僖宗年間,口脂的種類計有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半邊嬌、萬 金紅、聖檀心、露珠兒、內家圓、天宮巧、洛兒殷、淡紅心、猩猩暈、小朱龍、格雙唐、媚花奴共十六種,並稱為胭脂暈品。

  一般認為胭脂的原料是染色植物紅藍花或蘇木,何坦野先生對這一傳統說法提出質疑,認為古代製作胭脂的原料是一種叫“紫茉莉”又叫“胭脂花”植物的花瓣,並認為古代文獻中所提的紅藍花可能是一種根本不曾存在的植物。萬方對此考辨如下: 

  在古代紫茉莉主要供藥用,也可取其種仁製作美容化妝品“紅粉”、“香粉”之類。

  但據《本草綱目拾遺》和《草花譜》中的說法,紫茉莉的花朵顏色並不是“胭脂紅”色,而是紫白黃三色,開花時間 短,易褪色,用於製作美容化妝品的主要是它的種子內的白粉,故有“粉豆花”、“粉團花”、“粉孩兒”、“胭脂水粉”等多種異名。說它可以點唇,是用紫茉莉 的紫色花朵的新鮮自然汁液點染嘴唇,作為胭脂的替代品使用,故有“胭脂花”之別名。

  《紅樓夢》中第四十四回“變生不測鳳姐潑醋,喜出望外平兒理妝”①中平兒被寶玉勸到怡紅院理妝,不見粉,寶玉將 一個宣磁盒子揭開,裏麵盛著十根玉簪花棒兒,說“這不是鉛粉,這是紫茉莉花種,研碎了,對上料製的。”平兒見它輕、白、紅、香四樣俱美,撲在麵上,也容易 勻淨,且能潤澤,不像別的粉澀滯。以及第六十四回“茉莉粉替去薔薇硝”也是此物。紫茉莉種子為堅果,無論何時都不呈現朱紅色,也沒有果汁,故不存在以“花 瓣和顆粒果汁滲入無色油脂”製作胭脂的可能。

 

紫茉莉,又有人稱胭脂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