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外銷青花瓷西洋人物像

(2015-02-23 13:43:25) 下一個


康熙五彩西洋夫婦瓷塑像

在18世紀中西方藝術與文化交流中,以西洋人物作為瓷器裝飾的主題成為顯著的中西融合的典範。無論是幽靜淡雅的青花瓷還是豔麗多姿的彩繪瓷,都在以西洋人物這一特殊的裝飾題材,表達著特定文化背景下,中西融合所體現出來的多樣化藝術形態。

  青花瓷  “最好的青花瓷器是為私人買家而作”

  明清兩代,景德鎮產青花瓷步入昌盛時期。訂製瓷器早在16世紀早期就已經出現,不過當時還隻是為了滿足少數葡萄牙皇室貴族或泛海東來的商人、傳 教士的具體要求而製作。明中期以後,民窯青花瓷的燒造數量已大大超過了官窯瓷,以致有人評說“最好的青花瓷器不是為皇帝製作,而是為私人買家和貿易者而製 作”。外銷瓷以民窯燒製,更利於外商提供畫樣。

  17世紀,中國外銷瓷在歐洲被視為奢侈品、收藏品和珍貴器皿,隨著18世紀中西瓷器貿易的蓬勃發展,瓷器不但成為新興的中產階級的必用品,而且 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庭,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外銷青花瓷器上的西洋人物圖像因之更加豐富,出現了以田園風情畫為畫稿的風景人物圖像。

  早期的青花瓷繪西洋圖像以西洋花卉和徽章等較多,而西洋人物圖像則出現較晚且數量相對較少。人物圖像畫麵多表現皇室貴族宴飲、狩獵、演奏等娛樂活動,或表現具有特殊意義的政治事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方麵:

  首先,以青花瓷表現西洋圖像的器物燒造年代多集中在康熙、雍正時期,這一時期裝飾有西洋圖像的訂製瓷價格昂貴,主要消費群體是歐洲的王公貴族。 其次,景德鎮地處內陸,瓷繪畫工多依照送來的畫稿描摹,徽章和西洋花卉等具有圖案裝飾性又容易描摹的西洋圖像成為首選。再次,景德鎮開始於18世紀初期燒 製墨彩琺琅瓷器,能模仿歐洲銅版畫和蝕刻畫的視覺效果,所以在選擇描繪西洋人物圖像種類時,墨彩瓷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青花瓷的地位。

  彩繪瓷  18世紀歐洲市場上的墨彩瓷價格比同類青花器高出四倍

  相對於青花瓷上的西洋人物圖像,18世紀中國彩繪瓷上的西洋人物圖像種類更豐富。無論是明代出現的五彩、鬥彩、素三彩、礬紅彩,還是清代出現的琺琅彩、粉彩、墨彩等新品種,都絢麗而繁盛。

  墨彩瓷兼美水墨畫和銅版畫

  早在16世紀中葉,歐洲傳教士就開始在景德鎮訂購一些宗教用瓷器。18世紀初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產品中,有一種“其底心繪有耶穌被釘在十字架 上的像——十字架兩旁侍立著聖母和聖約翰”。“耶穌瓷”的生產和藝術表現上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18世紀初期墨彩瓷的產生與發展。墨彩是釉上彩瓷器 品種之一,以黑色為主兼用礬紅、本金等釉料,在瓷器上繪畫,經彩繪烘烤而成。宗教題材人物多用墨彩描繪,以墨彩纖細的灰黑線條勾勒圖像造型並敷彩,不僅符 合宗教氛圍,更能再現版畫原作的色調。

  墨彩不僅用來描繪“耶穌瓷”,更多地用來表現歐洲時尚人物和平民百姓的真實生活。濃黑的彩料在似雪的白釉或仿石、豆青、米黃等釉上裝飾繪畫,既 類似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又能模仿歐洲銅版畫和蝕刻畫的視覺效果,因此受到中西文化的雙重接納,在18世紀中國瓷繪西洋人物圖像裝飾上得以普遍應用。康熙皇 帝晚年對法國裏摩日琺琅工藝品非常喜愛,並嚐試將這種華麗繽紛的裝飾手法移植到瓷器上去。法國傳教士錢德明在1723年的報告中提到:“我們親愛的郎世寧 在宮廷裏整天埋頭於他的藝術……他先是在瓷器上彩繪著色,然後以普通的畫技作些油畫和水彩畫。”琺琅彩瓷器在宮廷內部得以流行以及西洋畫師參與繪製,促進 了粉彩的出現和清代彩瓷的發展。

  官搭民燒,彩繪瓷日漸繁盛

  當然,宮廷和民間瓷繪技藝並非截然分開。由於粉彩瓷的興盛及需求量的不斷增大,清廷采取了官搭民燒的措施,加之乾隆七年(1742年),清廷詔令“禦器廠燒造之腳貨瓷不必送京,即在本處變價處理”,彩繪瓷“由是日漸著”。

  民窯中運用西洋裝飾元素應該早於官窯。據記載,自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就不斷有廣東瓷商帶外商到景德鎮訂購彩瓷,銷往歐洲的彩繪瓷器被賦予“玫瑰族瓷器”的美譽,以致18世紀歐洲市場上的琺琅彩、墨彩瓷的價格要比同類青花器高出4倍。

  雍正年間,廣州出現了附屬於洋行的彩繪瓷作坊,將來自景德鎮的白瓷加工成適應外銷的彩繪瓷,被稱作廣彩。廣彩瓷絕大部分產品銷往海外,出口數量 龐大。一位美國旅行者威廉(William Hickey)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參觀廣州珠江南岸的“廣彩”加工場後描述說:“在一間長廳裏,約三百人正忙著描繪瓷器上的圖案,並潤飾各種裝 飾,有老年工人,也有六七歲的童工。”足見當時廣彩瓷生產加工的龐大規模和興盛景象。

  身著西式服飾的中國人形象

  彩繪瓷的發展豐富了外銷瓷品種。不僅如此,18世紀的西洋人物瓷塑更成為中國瓷器外銷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康熙五彩、素三彩以及乾隆粉彩西洋人物瓷塑,還包括一直深受西方人喜愛的福建德化窯白釉人物瓷塑,讓我們從立體的角度了解到小到服飾大到當時重 要的曆史事件等西方社會的方方麵麵。有趣的是,多數瓷塑西洋人物形象,雖然身著西式服飾,發金臉白,但是一望五官便覺得是典型的中國人形象,完全不見西方 人高鼻深目的五官特征。這或許是因為中國瓷繪畫工很少有人真正見過西洋人,也並不熟悉人體解剖知識及西洋藝術表現技法,使得多數18世紀瓷器上裝飾的西洋 人物圖像,或多或少都打上了中國傳統藝術表現的烙印。

  中國外銷西洋彩繪瓷的另一個特點是傳統的俯瞰法與西洋透視法既融合又矛盾地處在同一畫麵中,中國傳統的以線造型和西方以光影與體積塑造形體的方 法共同塑造了人物的形象。從這些瓷繪西洋人物作品中,可具體地看出畫工理解與接受西洋繪畫技法的困境與出路,也反映了中西文化雙方有選擇地借鑒和吸納的事 實。

  馬未都說

  如果知道猴子和鳥的含義中國工匠估計就不會做了

  中西文化碰撞時,我們會發現很多差異。那麽多外銷瓷,直觀上都不能認定那是我們的文化。這種文化是帶進來的,又被返銷出去,我們沒有保留這樣的文化。

  中國文化表達跟西方表達在很多細部是有碰撞的,而我們有時候並不清楚。比如,我們文化中畫猴子。猴子代表什麽呢?對於中國人來說,猴子象征了官 階。比如“馬上封侯”,猴子騎在馬背上,意思是你馬上就要升官了。還有“封侯掛印”,猴子去捅馬蜂窩。猴子沒事捅馬蜂窩幹嘛?因為“蜂”同“封”諧音,又 是要當官了。

  在歐洲人眼裏,這就有差異了。我曾看到一個外銷盤子上,畫著幾個猴子,歡快地打開一個鳥籠。西方人認為,籠中鳥是女子的貞節,猴子是男性性欲的 象征。它打開這個籠子,就是要放這個貞節出來。今天覺得這可能有點色情,但在當時的歐洲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含義,有一點婦女解放的意思。

  然而中國的工匠不了解這個。中國人畫猴子,就是當官的意思,鳥也就是花鳥魚蟲,都是怡情養性的事。中國工匠肯定不知道歐洲的含義,所以很高興地給畫了。如果當時中國工匠知道它的準確含義,我估計還就不給畫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