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瓷片學習

(2015-02-10 10:04:32) 下一個
北京藏友會時,有藏友問我,用瓷片來學習時,該如何入手,我連比劃帶說,也沒能讓藏友弄明白。今天,發一個瓷片學習知識的普及小貼吧。

【瓷片可以這樣學】-圖1

【瓷片可以這樣學】-圖2

【瓷片可以這樣學】-圖3

【瓷片可以這樣學】-圖4 

【瓷片可以這樣學】-圖5

 
北京藏友會時,有藏友問我,用瓷片來學習時,該如何入手,我連比劃帶說,也沒能讓藏友弄明白。今天,發一個瓷片學習知識的普及小貼吧。
這個片子是我在北京藏友會的前一天,於報國寺購買的,購買的原因是因為這個片子的各方麵特征都比較典型,而且紋飾也相對有特點。拿回家後,自己又打磨了一下,這些天一直在手裏把玩著。
昨天,開始拍圖,結果拍了100多張,也沒有特別滿意的,所以隻能請大家仔細觀看圖片了。做了一上午的圖文,本人水平比較差,隻能有勞大家湊合著看了。
這個瓷片的紋飾特征應該是青花留白纏枝並蒂牡丹菊花釉裏紅。
這個瓷片雖然沒有落款,但是其各方麵特征都非常明顯,綜合看,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康熙時期的民窯瓷器。
那麽我們在學習瓷片時,尤其是新手,該如何入手呢。
那就需要學習者從實物資料的各方麵特征來入手了。
下麵,我們一一來說。
【圖一】,剛才說了,這個瓷片的紋飾特征是青花留白纏枝並蒂牡丹菊花釉裏紅,青花留白的纏枝花卉紋飾在清三代,尤其是在康雍時期,非常常見,類似的紋飾還 有纏枝人物,比如連生貴子等等,青花留白纏枝在明晚期開始常見於日用瓷器,到康雍時期盛行於世,在清中期之後,就不太多見了。首先,了解了紋飾特征和演 變;
【圖二】,通過觀察和觸摸,發現這個瓷片的底部中心隱約有一個小乳突。乳突在元末-明早期的民窯瓷器中非常常見,到明中期成弘時期,就已不顯見了,其後曆代民窯瓷器均不多見,因此,乳突已經不再是民窯瓷器斷代的主要特征依據了;
【圖三】,這個瓷片的足根處,呈現平切狀,但平切中帶有明顯的折角。我個人認為,這是康熙瓷器斷代的很有效的依據之一,大多數這種足根修切方式均出現在康 熙中晚期,到康熙末期至雍正時期,其足根的修切方式已經不再是這種康熙時期常見的平切帶折角的修足方式了,而被足根圓滑的修足方式所取代,比如常說的泥鰍 背就是在康熙晚期到雍正時期所流行。因此,我個人的經驗是這種平切帶折角的足根修切方式是康熙中晚期的重要斷代依據。但是足根平切的不僅僅在康熙時期所僅 見,在明晚期嘉靖時期這種修足方式就已出現,我就收藏了一片嘉靖六字本年款的足根平切的瓷片,因此,瓷器斷代不能絕對化;
【圖四】,在這張圖中,我們可以學習到三個特征,1、足牆內斜,清早期部分民窯瓷器的足牆均有內斜的特征;2、火石紅,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修足內牆接近 足根處,有不規則的火石紅出現,淡淡的顏色,很是漂亮,有藏友說火石紅到乾隆時期就沒有了,其實,那是官窯瓷器的特征,民窯瓷器至清晚期火石紅也一直存 在,而像這個瓷片中,火石紅隻出現在修足內牆接近足根處,在足根外側胎釉結合處沒有出現的特征,也隻是在康熙時期常見,明晚期和雍正之後的火石紅特征是足 根內外側胎釉結合處均呈現火石紅,但是,我個人認為火石紅並不是瓷器斷代的主要依據,因為相當部分的康熙精品瓷器並沒有火石紅,因此,瓷器斷代不僅不能絕 對化,還要綜合分析;3、胎質致密,我們可以從這個瓷片中,發現其胎質是相當的致密,遠不同於清中晚期民窯瓷器中疏鬆的胎質特征,如此致密的普通的民窯瓷 器,隻在康雍時期常見,由此可見,康雍時期製瓷水平之高;
【圖五和圖六】,是跳刀痕的特征,圖五是足牆內側跳刀痕特征,圖六是底部放射狀跳刀痕特征。圖五和圖六的跳刀痕是隱約出現的,不仔細看,很難看出,這種特 征和明晚期類似,跳刀痕在民窯瓷器中也是貫穿於整個明清時期,隻不過在巔峰的康雍時期,跳刀痕並不明顯,甚至看不到,而到了清中晚期,跳刀痕又歸於明顯;
【圖七】,是旋痕的特征,康熙時期的民窯瓷器中,特征隱約出現的圓形旋痕比較常見;
【圖八】,是上麵總結的底部各類特征的匯總;
【圖九】,是碗心釉麵的使用痕跡和牛毛紋,瓷片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明顯的使用痕跡,還有方向完全不規則並且長短不一的牛毛紋,以牛毛紋為依據斷代,一 定要嚴格遵守“方向完全不規則並且長短不一”這個基本要求,但是沒有牛毛紋和使用痕跡的瓷器未必都是假貨,因為相當部分的瓷器,尤其是官窯和外銷瓷器幾乎 沒有使用痕跡和牛毛紋;這個瓷片的釉水是典型的白中泛青的釉色,有別於粉白釉色。
最後,以上特征的分析了解,應限於國內傳承有序的瓷器的分析和比較,因為部分出土瓷器的釉麵特征和外銷瓷器的修足等特征與國內傳世瓷器頗有不同,因此,我們應比較分析。
(責任編輯:梁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