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水吉窯 /建窯---中國國八大名窯之一

(2015-01-13 07:15:27) 下一個

宋代(960年-1279年)八大名窯之一,距今1000多年曆史,是我國古代著名窯場,窯址坐落在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後井村,曆史上水吉曾屬建州 轄地,窯因而得名,後因行政隸屬關係的變化,又有“水吉窯”“建陽窯”等稱謂。 建窯窯址分布在蘆花坪,牛皮侖,大路後門,營長乾等處。創燒於唐代,興盛於兩宋(北宋,南宋),元代趨於衰落以至停燒,早期產品為青瓷,五代末期至北宋初 期始燒黑瓷,兩宋時期達到鼎盛,成為中國著名的黑瓷生產基地和建窯 係黑瓷命名的窯場。2001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12月至1992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單位聯合對建窯大路後門等處窯址進行了大規模科學發掘,清理了晚唐五代至宋末元初的龍窯基地十座,其中 90SJY3(編號)長達135.6米,為國內已知最長的龍窯,堪稱世界之最。1999年建窯遺址考古發掘(1989年-1992年度)被評為“建國以來 福建省十大考古發現”。 因宋時屬建州建安縣(今建甌),故名建窯(曆史上也有人稱建安窯)。是建州文化中的一部分,該窯始於晚唐,盛於宋,而衰於元。以燒黑釉瓷聞名於世。小碗最 多,胎骨烏泥色,釉麵多條狀結晶紋,細如兔毛,稱“兔毫盞”。也有 燒成“鷓鴣斑”和“銀星斑”的,別致美觀。釉下毫紋,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後成的酸化痕跡作裝飾,因建窯瓷皆仰燒,釉水下垂,成品口緣釉色淺。由於器壁斜度不 同,流速快,成纖細毫紋,流速稍慢則粗,就成兔毫之狀。主要是燒製 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其中以黑釉瓷聞名於世。有宋一代在鬥茶風盛行時更是受到皇室的喜愛。 主要產品以盞、碗、盤、碟為主,兼燒盒、罐、壺、燈、爐、缽、梅瓶、冥器等,在宋代盛產黑釉瓷而聞名於世。黑釉盞的特征:胎含鐵量高,一向有“鐵胎”之 稱,胎體厚重,呈黑灰色、紫黑色,胎質粗糙堅硬,露胎處色沉而無光。 造型多樣,有大小斂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而淺,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質剛潤,釉色烏黑,器物內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無釉而露胎。釉麵有明 顯的垂流和窯變現象,有“兔毫”、“油滴”和“曜變”及“鷓鴣斑” 等有名的品種。目前日本所藏的幾種聞名世界國寶級的“曜變”天目盞,就是建窯的產品。在建窯黑釉盞盛名的影響下,各地的仿燒者甚多,除福建本省的南至福清 市,北至武夷山以北的幾十處瓷窯之外,還有江西的吉州窯,四川、山 西、陝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仿燒的,形成了以建窯為首的建窯係。 由於宋代鬥茶風尚盛行,而主燒適宜為鬥茶的黑釉茶盞,亦稱建盞,以水吉建窯製品最為受文人喜愛。北宋後期曾為宮廷燒製鬥茶使用的黑釉盞,並於器底刻"進 琖"、"供禦"字樣。建窯產品使用含鐵高的原料做胎,因而胎色深黑堅硬, 有"鐵胎"之俗稱,或名烏泥窯、黑建、烏泥建等。盞內外均施黑釉,外壁釉不到底,露黑色胎。黑釉盞以鐵結晶形成的斑紋為飾,呈條狀晶紋的稱兔毫,有黃、白 兩色,故又有金、銀兔毫、玉毫、兔斑等別稱,也有呈油滴結晶狀,宋人 稱鷓鴣斑。鐵結晶呈油珠狀的稱為油滴,更有少數窯變花釉,在不規整的油滴周圍出現窯變藍色,尤為珍貴。 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貢茶的宋廷重臣蔡襄(大書法家)總結數十年來的鬥茶習俗,撰寫了一部茶藝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茶錄》(1054年)。書中載: “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紛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炯之久熱難冷 ,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自不用。”《茶錄》充分肯定了建盞的功用和獨秀地位。《茶錄》問世後,鬥茶文化推波助瀾地 在朝野傳播,建窯由此進入鼎盛時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並生產底足 銘有“供禦”、“ 進琖”的建盞進貢朝廷。建盞中的優品成了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尋的寶物、文壇巨匠抒發懷謳歌的極品。 建窯以產黑瓷而著稱。唐代始創燒,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為極盛時期,建窯原是江南地區的民窯,北宋晚期由於“鬥茶”的特殊需要,燒製了專供宮廷用的黑盞,部 分茶盞底部刻印有“供禦”或“進琖”字樣。這種瓷器在日本被稱為: 天目釉。日本和韓國的茶道都非常重視此物。它的胎體厚實、堅致,色呈淺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盞為主。 仿燒代表的窯口有:福清窯,武夷山窯和茶洋窯。以福清窯數量居多,武夷山窯的加金彩的器物為貴(窯址中發現殘片若幹,唯 一四件完整器現存於日本某博物館中),茶洋窯年代最晚。 建盞胎體厚重堅致,胎色紫黑。釉色黑而潤澤,器內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掛,有的凝聚成滴珠狀。釉麵呈現褐黃色,銀灰色和褐藍色。因釉色細而下垂, 酷似兔毫,故稱"兔毫盞",按其釉色又叫"金盞"、"銀盞"和"藍盞"。"藍 盞"更為可貴。在高倍放大鏡下,可見其釉麵開細小蟬羽紋,點綴著雪花片的金星、銀星和紅星。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紋,呈現著濃淡深淺、曲曲彎彎不規則的宛如西 北黃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濃下淡,以至消失,給人一種自然的美感。在 太陽光下,其黑色釉麵閃爍著金紅色的光點,盛滿水其金紅色光點在水中跳躍,其妙無窮。 宋代是黑釉瓷的黃金時代。建窯瓷器,主要生產一種大口小足形如漏鬥的小碗,俗稱“建盞”。建盞胎骨灰黑,造型凝重,樸實大方,釉色紺黑如漆,溫潤晶瑩,閃 現赤褐色,銀灰色,青藍色等的放射狀花紋,分別稱為金兔毫、銀兔毫 、玉毫、異毫、兔毛斑、兔褐金絲等;此外還有油滴釉(曜變天目、鷓鴣斑)、醬褐色、龜裂釉等;還有裝飾工藝的黑釉白斑、黑釉褐斑等,斑紋清晰,奇特自然。 建瓷利用氧化鐵的結晶,燒造出變幻莫測、瑰麗多姿的窯變紋釉是世界 上最早的結晶釉製品,反映了宋代製瓷工藝的先進水平,展現典型的中國民族風格和濃鬱的東方藝術光彩。 中國宋代有關建盞記載最重要的著述是《方輿勝覽》,作者祝穆寫到:“兔毫盞,出鷗寧之水吉。黃魯直詩曰:‘建安瓷碗鷓鴣斑’。又君漠茶錄‘建安所造黑盞紋 如兔毫’。然毫色異者土人謂之‘毫變盞’,其價甚高,且艱得之。” 祝穆是南宋歇州人,徙建寧府崇安,幼孤嚐從僑居建陽的姑父朱熹學習。崇安建陽均近建窯,著意收集南宋名跡的他對建盞的情況當非常了解.這段文字清楚表明毫 變盞極難得且價格昂貴,非寶莫屬。 日本古代有關建盞記載最重要的文 獻是《君台觀左右帳記》(1511年),這本書是足利將軍的朋友們對他收藏的唐物(東山禦物)進行評鑒的記錄。在這本書中被高度評價的唐物,是當時所能收 集到的最好的東西,因為是以優美和稀少作為選擇標準。而且在所謂唐物莊 嚴的世界,隻有將軍家才能做到這一點。書中記載的建盞有關情況如下:曜變,是建盞之最,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油滴是僅次於曜變的第二重寶,值五千匹 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從中日兩國古代有關記載,毫變和曜變的對應 關係一目了然。     宋代建盞是當時最流行的茶具,是一種時代風尚。許多文獻記載推崇備至,讚頌建盞。如宋徽宗《大觀茶論》:“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藝術品味 超卓的宋徽宗趙佶愛好茶道,常與臣屬“鬥茶”,上行下效,影響極大。現 存有“供禦”、“進琖”、“官皿”等銘款的建盞就是當時的貢品。又如宋代蔡絛在《鐵圍山叢談》中寫:“伯父君謨嚐得茶甌十,兔毫四散,其中凝作蛺蝶狀,熟 視若生動,每寶惜之。” 君謨即書法宋四家之一蔡襄,他十八歲舉進 士第一,官至吏部侍郎。這可以證明窯變建盞已成為當時士大夫們珍玩的寶物,日本把所藏的"曜變天目茶盞"視之為國寶。現在國內北京、上海、廣州、香港以及 台灣等地的鑒藏家都有珍藏建瓷。自此可見,建窯瓷器是我國勞動人民高 度智慧創造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精華,在我國陶瓷發展史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史上,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其高貴的藝術成就,永葆著深遠的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