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博藏道光瓷器精品

(2015-01-12 22:31:43) 下一個

  道光時期(1821—1850年),社會動蕩,民族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發了鴉片戰爭,內憂外患不斷,隨著經濟、文 化的衰落,景德鎮瓷器生產也受到了影響,景德鎮的瓷業生產與嘉慶時期相比,燒造規模進一步縮減,無論官窯還是民窯的產量和質量都明顯下降。《陶雅》記有: “嘉道而降,畫工、彩料,直愈趨愈下”。 道光皇帝素以儉樸著稱,即位之初,首先裁減宮內脂粉費數百萬兩,對於瓷器也力求簡樸,控製費用,但作為宮中生活、陳設用瓷,其製作還是非常嚴格的,其中不 乏一些精美之作,盡管製作水平上無法與康雍乾三朝相比。《陶雅》記有道光瓷器 “極精之品,猶自有不可理沒處” 。“大清道光年製”款和“慎德堂製”款的瓷器為皇帝禦用品,工藝製作精細,代表了道光瓷器的製作水平。
道光瓷器承襲乾嘉時期瓷器的藝術遺風,燒造品種和造型創新少,紋飾多采用寓意吉慶的圖案,繪製技法工筆多於寫意,道光時期瓷器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燒造品種

道光時期瓷器燒造品種有彩瓷和顏色釉瓷。彩瓷主要有粉彩和青花瓷等。粉彩是道光彩瓷的主流,有珊瑚紅地粉彩、綠地粉彩、黃地粉彩、抹紅粉彩等,另外還有少量的鬥彩、五彩,多見於官窯器。
道光時期青花瓷使用國產料, 早期的青花呈色穩定,色澤亮麗濃豔,晚期呈色淡雅,層次清晰。民窯器青花色調暗淡漂浮。淡描青花的製作在道光朝非常流行。青花瓷有青花描金、青花描金墨 彩、青花粉彩、青花鬥彩、青花紅彩、青花黃彩、哥釉青花、青花加紫、青花釉裏紅、冬青地青花、青花堆粉等品種。青花粉彩器大量出現。青花堆粉,又稱為“堆 粉青花”或“青花加白”。堆粉青花瓷最早始於康熙時期,雍正、乾隆時有燒製,但數量不多,嘉道時期比較盛行。
道光時期燒造顏色釉有霽紅釉、霽藍釉、豆青釉、天藍釉、白釉、窯變釉、醬釉、仿官釉、仿哥釉、木紋釉、爐均釉、孔雀綠釉、鬆石綠釉、珊瑚紅釉、胭脂紅釉等。

器物種類

道光時期瓷器基本上繼承前朝傳統器形式樣,創新較少,多為日用器皿。有盤、蓋碗、墩式碗、賞瓶、玉壺春瓶、梅瓶、錐把瓶、將軍罐、花觚、燈籠尊、洗、 盆、燭台、魚缸等。小件器物豐富多彩,酒杯多種多樣,有套杯、臥足小杯、鈴鐺式小杯。形製較小的器物有筆筒、冬瓜罐、鼻煙壺、鳥食罐等都較為新穎,均為道 光時期的典型器。新出現形狀像冬瓜的“冬瓜罐”,造型別致。道光瓷器製作無論是仿古代名窯,還是仿乾隆、嘉慶朝的製品都很粗笨,胎體往往厚薄不一,比例不 協調。形體大多趨於簡單粗笨,器物線條生硬,無圓潤秀美之感。

胎釉特點

道光瓷器胎體細白,胎質疏鬆,胎釉結合不緊密。大件器物胎體厚重,小件器物胎質比較輕薄。器物釉麵肥厚,釉麵大多數是粉白釉,大件器物白釉泛青,釉麵不平,往往出現波浪狀,稱為“波浪釉”,俗稱為“浪蕩釉”,為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

裝飾紋飾特點

道光瓷器追求乾嘉時期官窯的藝術風格特色,裝飾以繪製為主,所繪紋飾不如乾隆時生動活潑,紋飾圖案式化,寫意畫較少,圖案缺少層次變化,構圖趨於疏朗。 瓷器紋飾雖然官窯產品還盡力保持工整細致的特點,但用筆拘謹板滯,缺乏活力,寓意吉慶幸福的圖案增多。民窯器畫麵更是趨於草率和簡單化。官窯器常見紋飾有 纏枝蓮、鴛鴦荷蓮、菊花、石榴、佛手、三果、雲龍、雲鳳、龍鳳、夔鳳、花鳥、魚藻、博古、八寶、瓜蝶、三羊、獅球、花蝶、草蟲、四季花(牡丹、荷花、菊 花、梅花) 、三果、人物紋有八仙、仕女、嬰戲圖等,繪英雄人物的無雙譜較為流行。風景圖案有燕京十景、廬山十景、西湖十景等,以及梵文“壽”字、“喜”字、“萬壽無 疆”、戒煙歌、禦題詩句等多種文字裝飾,尤以戒煙歌最具時代特征。
道光時期的紋飾除延用乾嘉時的傳統紋樣外,新創紋飾也別具特色。喜繪動物 紋多達十餘種,有貓、蝶、狗、牛、羊和象、鴛鴦、鴨、仙鶴、喜鵲、鴿子、燕子、螞蚱、蟈蟈、蜻蜓、蝙蝠、雉雞等,為沉悶的官窯紋飾增添了一些清新的氣息。 這些動物圖案與多種花卉、瓜果組成吉祥紋樣。鬥雞、戲狗的通俗畫麵開始盛行。

款識

道光官窯器多 銘以“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以青花為主,也有抹紅及描金款,字體有力,筆畫較粗,排列工整,風格與嘉慶款相似。道光朝堂名款極為盛行,主要是皇 帝本人的禦用款和王公貴族的私家用款,瓷器製作甚為精致。道光帝在未登極以前就用過“薢竹主人”及“薢竹造”的款名。登極以後又使用過“慎德堂”、“頤壽 堂”等禦用款。“慎德堂”款與 “大清道光年製”六字款的瓷器製品,都為官窯器物。陳瀏《陶雅》記:“慎德堂係道光官窯,而價侔雍乾之高品,亦一時風尚使然……。慎德堂製楷書款識,以側 鋒書寫,字體秀麗。筆法工穩,以抹紅為最多,亦有泥金者”。
“慎德堂”為圓明園內的一組建築,它位於圓明園九洲清晏的西麵,修建於道光十年 (1830年),次年落成,為道光皇帝夏季避暑、處理政務之所,晚年主要生活在此。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駕崩於“慎德堂”內。道光十一年 (1831年)道光帝曾作《慎德堂記》(收錄在道光《禦製文餘集》),將節儉修身圖治聯係起來,闡述了節儉、修身、圖治的關係,表達了他的治政方針。道光 皇帝禦用璽印有“慎德堂寶”,常鈐於書畫之上。傳世“慎德堂”銘款器物品種豐富,以粉彩、青花製品多見,製作精美,堪稱道光官窯的珍品。陳瀏《陶雅》記 有:“慎德堂為道光窯中無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質地之白,彩畫之精,正在伯仲間。”
在清代,堂名、齋名一般是帝王、王公貴族和文人士大夫 的居室之名,在道光時期,皇親國戚所訂製的瓷器很多,瓷器落款多是這些人起居室或書齋的名字。 “退思堂製” 、“養園仿古”、“友堂雅製” 、“竹韻山房”款,係道光朝睿王府用瓷。定王府則書“行有恒堂”、“道光××年定府行有恒堂珍藏”等款,多數為青花、紅彩楷書款。“植本堂”、“聽雨 堂”、惜陰堂”都是當時王府名堂。
嘉、道時期還盛行仿製明清款識,有:“大明成化年製” 、 “大明成化年製” 、“成化年製” 、“大明嘉靖年製” 、“雍正年製”、“大清乾隆年製”,款識寫法與真品相差甚遠。還有一種紅彩滿文款,有粉彩瓷碗、盤,器裏外均畫粉彩紋飾,外壁粉彩繪七珍,加飾青花和金 彩,底部紅彩方框內書滿文款,較為別致。
總之,道光時期燒造的瓷器,承襲乾隆嘉慶時期瓷器的藝術風格,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代表了清代中期禦窯的製瓷水平。今特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數件道光瓷器精品,供大家鑒賞。


(圖版 1)青花詩句紋壯罐高28.1厘米,口徑12.4厘米,足徑11.8厘米。器呈燈籠式,口足相若,上下粗壯,俗稱“壯罐”。器身、蓋均青花裝飾,器身青花 楷書乾隆禦題詩一首:“佳茗頭綱貢,澆詩必月團。竹爐添活火,石銚沸驚湍。魚蟹眼徐揚,旗槍影細攢。一甌清興足,春盎避輕寒。”下鈐篆書“大清”圓形印和 篆書“道光年製”四字方形印。
壯罐流行於明清時期,明代永樂宣德禦窯廠有青花品種,清代乾隆時期多有仿製,道光時期製品不多見。清代乾隆弘曆帝稽古好文,品茗作賦,喜以題寫詩句裝飾茶具。嘉慶、道光時期瓷器也較為流行。此罐裝飾紋飾別致,為清代道光官窯器不可多得的精品。


(圖版 2,-1,-2)青花花卉紋鹵壺高6.6厘米,口徑3.3厘米,足徑3.3厘米。直口,短頸,扁圓腹,腹一側置長流,圈足,帶蓋。器淡描青花裝飾,有折 枝、纏枝花卉紋。蓋飾有蓮瓣紋。外底紅彩書“退思堂製”四字二行楷書款。“退思堂製”款有的前冠以“睿府”或“睿邸”二字,故“退思堂”是嘉慶、道光時期 睿親王端思仁壽的府邸堂號。此壺造型別致,小巧玲瓏,胎體輕薄,青花色澤淡雅宜人,描繪精細,簡潔凝練,為道光時期的佳作。


(圖版 3)粉彩仕女嬰戲圖雲耳瓶直口,粗頸,溜肩,鼓腹,假圈足。頸兩側置對稱雲耳,通景粉彩繪仕女嬰戲圖。蒼鬆芭蕉樹旁,一組為仕女樂舞圖,一仕女甩袖起舞, 旁有吹長笛、笙等奏樂,載歌載舞,姿態各異。另一組為玩童放箏圖,一仕女領四童放飛魚形風箏。仕女麵容清秀、身材柔美、婀娜多姿,稚態可拘,天真活潑的孩 童刻劃得淋漓盡致,有入畫臨境之感,引人有“兒時複屆,憧憬胸懷”的遐想。器外底紅彩書“慎德堂製”四字二行楷書款。為道光官窯製品。
嬰戲圖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是中國瓷器上裝飾紋樣之一,較早見於唐代長沙窯的釉下彩繪瓷上,宋、金時期的定窯、耀州窯、景德鎮窯、磁州窯等瓷器上有刻劃、印花、繪畫等技法裝飾的嬰戲紋。明代正德、嘉靖時期最為風行,清代也較為常見。
嬰戲圖題材多樣,內容豐富,以放風箏、嬰戲蓮、放花炮等多見,小童天真爛漫,姿態各異,稚趣可愛,表現得淋漓盡致,畫麵洋溢著自然活潑的情趣,歡愉之態躍然而出,通過對孩童嬉戲場麵的生動描繪,表達了人們祈盼多子多福的美好意願。
放風箏是中國曆代嬰戲圖曆久不衰的表現題材,風箏作為童嬉,唐代才開始興盛,唐代風箏多以紙鳶為稱。宋後至明清多在清明前後放風箏。
乾隆時期,瓶尊等琢器頸肩部常附加各種裝飾性的雙耳,有雲耳、鳩耳、螭耳,戟耳、象耳、如意耳、夔龍耳、鋪方耳、犧耳、貫耳、蝙蝠耳等,便器物趨於平衡協調,同時也增添了器物的美感。裝飾雙耳的工藝技法影響了乾隆時期以後各朝的器物,此器裝飾具有濃鬱的乾隆遺風。


(圖版4)粉彩嬰戲圖瓶高32.8厘米,口徑8.8厘米,足徑10.3厘米。撇口,長頸,鼓腹,圈足。頸部粉紅地粉彩繪番蓮、雙喜字紋 等,肩部為如意雲紋,腹部通景粉彩繪嬰戲圖,脛部變體蓮瓣紋,足牆繪回紋。外底施鬆石綠釉留白紅彩書“大清道光年製”六字篆書款。嬰戲圖繪有加冠進爵、采 花、托船、放風箏等遊戲,玩童神態活潑,童真童趣,活靈活現,富有濃厚的生活情趣,充滿熱鬧歡快氣氛。


(圖版5)粉彩蓮塘鷺鷥圖瓶高32.3厘米口徑9.1厘米足徑10.2厘米。撇口,長頸,溜肩,圓腹,圈足。外底鬆石綠釉地上紅彩書“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
器腹通景粉彩繪蓮塘鷺鷥圖,描繪出盛夏時節,荷塘中多組碧荷襯托盛開的紅蓮,浮萍和蘆葦點綴其間,白鷺或昂首挺立,或側目而視,,或弓身低俯,描繪出一 派水光接天,鳥語花香的景象,給人以怡靜的生活氣息。“鷺“諧音“路”,“蓮”為“連科”,中國古代科舉考試連考連中稱為“連科”,故“蓮荷鷺鷥圖”寓有 “一路連科”之意。“一路連科”是古時對參加科舉考試考者的祝詞,有科舉連連及第,步步高升,仕途得意之寓意。此器描繪精致,色彩明豔,為道光官窯的代表 作。


(圖版6,-1,-2)粉彩石榴紋螭耳瓶高31.9厘米,口徑5.1厘米,足徑10.8厘米。直口,長頸,圓腹,圈足,頸飾對稱螭耳。器粉彩繪石榴紋,輔以洞石、靈芝紋等,脛部飾變體蓮瓣紋,外底紅彩書“慎德堂製”四字二行楷書款,為道光官窯製品。
石榴是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石榴從西域引進中國的,又叫“安石榴”、“金罌”、“金龐”、“天漿”等。五月是石榴花開的季節,石榴花一般為大紅色,等到百 花都凋謝以後,石榴才一枝獨秀,散發出亮紅的光芒,有“五月石榴紅似火”之說。古人有詩讚曰:“五月榴花照眼明”。火紅的石榴花是富貴吉祥的象征。
此器紋飾祥瑞,繪製精細,設色鮮豔,畫麵清晰明快,鮮花綻放,令人賞心悅目,為道光官窯少見的精品。


(圖版7-1,-2)天藍釉地描金纏枝蓮紋三孔葫蘆瓶高27.3厘米,口徑2.3厘米,足徑8.8厘米。器由三葫蘆形瓶粘合為一體,瓶 腹相通,分別有三個口流,三連弧式圈足。通體施天藍釉,金彩作飾,主題紋樣為纏枝蓮紋,其間點綴“卍”字與桃果紋,並輔以罄、結、蝙蝠等紋樣,寓有“福樂 長壽”、“萬壽吉慶”吉祥之意,外底鬆石綠釉地上紅彩書“慎德堂製”四字楷書款。
瓷質葫蘆瓶始燒於唐代,明代嘉靖時期葫蘆瓶式樣較多,有四方、六方、八棱、上圓下方等。葫蘆瓶在清代乾隆時期盛行一時,始製三孔葫蘆瓶,瓶體相連,製作奇巧。此器承襲乾隆時期造型,端莊規整,釉彩明豔,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為道光時期色釉瓷的珍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