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萬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孔雀藍釉盤

(2015-01-12 22:14:57) 下一個

 孔雀藍釉,又稱“法藍”,是以銅元素為著色劑,燒製後呈現亮藍色調的低溫彩釉。一般藍釉是高溫燒成,釉麵不易脫落。孔雀藍釉則是低溫釉。生坯掛釉,或於白釉器上二次掛釉燒製。由於部分器物發色偏綠,因此也有人為其命名“孔雀綠”或“法翠”。

    孔雀藍釉屬於西亞地區的傳統釉,曆史悠久,很早便傳入中國,五代十國時期的閩國王後劉華墓裏即出土三件孔雀藍釉陶瓶。明清官窯均燒造孔雀藍釉器,各朝的色調及釉質都有所差別。

 此器敞口,孤形腹,圈足,內施青釉,盤心暗刻龍鳳紋,刻劃有力,生動形象,內沿處暗刻一周波浪紋,線條流暢,優美自然。

    外沿及近足處分別有兩道暗刻弦紋裝飾,主題紋飾繪九條雲龍紋,形態各異,翻騰於江崖海水之上,外施孔雀藍釉,釉麵瑩潤。底部露胎,外沿暗刻“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款。

    孔雀藍釉青花製品在金元時期已經製作,但鈷料發色明顯偏黑,這除了與燒製技術不成熟、胎體直接施孔雀藍釉入窯燒成有關外,還可能與製作素胎時裸燒鈷料,導致青花氧化變黑有關。孔雀藍釉盤,鈷料發色端正,不存在裸燒變黑痕跡。仔細觀察盤子的口沿處,還可以發現二次孔雀藍低溫釉與一次高溫釉銜接麵存在素胎裸露情況。

由此推測,這可能是當時禦廠采取先燒製內部掛釉、外側無釉的高溫素胎,然後才使用鈷料繪畫外側麵、施孔雀藍釉燒製的二次性工藝,從而保證了釉下青花的理想發色。

    不過無論如何,這種孔雀藍釉的表現,應該是明代宣德官窯真品的特征無疑。

 由於孔雀藍釉器屬低溫釉,施釉較薄,燒製起來非常不易,因此,孔雀藍釉器存世稀少,較為珍罕,而且由於釉薄,時間一長很容易剝落,因此保存較起來也比較困難。

    而明宣德年間的孔雀藍釉盤,卻曆經數百年而釉麵依舊完好,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之物,非常的難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