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枝木
酸枝木有多種,為豆科植物中蝶形花亞科黃檀屬植物。在黃檀屬植物中,除海南島降香黃檀被稱為“香枝”(俗稱黃花梨)外,其餘盡屬酸枝類。酸枝木大體分為三種,黑酸枝、紅酸枝、和白酸枝。它們的共同特性是在加工過程中發出一股食用醋的味道,故名酸枝。有的樹種味道濃厚,有的則很微弱。酸枝之名在廣東一帶行用較廣,長江以北多稱此木為“紅木”。嚴格說來,紅木之名既無科學性,也無學術性,它是一些人對各種木材認識不清的情況下形成的籠統名稱,屬於外行語言。
在三種酸枝木中,以黑酸枝木最好。其顏色由紫紅至紫褐或紫黑,木質堅硬,拋光效果好。有的與紫檀木極接近,常被人們誤認為是紫檀,唯大多紋理較粗。
紅酸枝紋理較黑酸枝更為明顯,紋理順直,顏色大多為棗紅色。
白酸枝顏色較紅酸枝顏色要淺得多,色彩接近草花梨。有時極易與草花梨相混淆。
目前市場上新仿家具中有大量黑酸枝製品被當作紫檀木製品出售。有經驗的專家有時亦難分清,廣大收藏愛好者則更難分辯了。近年來,國內有人從馬達加斯加進口大批優質木材,一直在出售,開始都認為是紫檀,但經過多方考證,其實並非紫檀,而是黃檀屬中的一種黑色木材,學名為“盧氏黑黃檀”。馬達加斯加國家林業研究所還特地給我國林業部門發來公函,說明馬達加斯加根本不產紫檀,本國出口的優質木材,包括出口到中國的木材,均為“盧氏黑黃檀”。
在黃檀屬木材中,有不少材種的顏色呈紫黑色或紫紅色。其硬度也不亞於正經紫檀木。有的的確可以和紫檀相媲美。不失為傳統家具上等美材。
鐵梨木
鐵梨木,或作“鐵力木”、“鐵栗木”。《廣西通誌》謂鐵梨木一名“石鹽”、一名“鐵棱”。產於我國廣東、廣西,木質堅而沉重。心材淡紅色,髓線細美。在熱帶多用於建築。廣東有用其製作桌、椅等家具,極為經久耐用。《南越筆記》載:“鐵梨木理甚堅致,質初黃,用之則黑。黎山中人以為薪,至吳楚間則重價購之”。陳嶸《中國樹木分類學》載:“鐵梨木為大常綠喬木,樹幹直立,高可十餘丈,直徑達丈許,……原產東印度”。在硬木樹種中,鐵梨木是最高大的一種。因其料大,多用其製作大件器物。常見的明代鐵梨木翹頭案,往往長達三、四米,寬約六十至七十厘米,厚約十四至十五厘米,竟用一塊整木製成。為減輕器身重量,在案麵裏側挖出四至五厘米深的凹槽。鐵梨木材質堅重,色彩紋理與雞翅木相差無幾。不仔細看很難分辯。有些雞翅木家具的個別部件損壞,常用鐵梨木修理補充。
雞翅木
雞翅木為崖豆屬和鐵刀木屬樹種。分布較廣,非州的剛果、紮伊爾、南亞東南亞及中國的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地區均產此木。大體可分非州崖豆木、白花崖豆木和鐵刀木三種。雞翅木又作“木”或“杞梓木”。以其木質紋理酷似雞的翅膀,故名。屈大均《廣東新語》把雞翅木稱為“海南文木”。其中講到有的白質黑章,有的色分黃紫,斜鋸木紋呈細花雲。子為紅豆,又稱“相思子”,可做首飾。因之又有“相思木”和“紅豆木”之稱。唐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即是描繪的這種樹。
《格古要論》介紹:“雞翅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純黑色,如烏木。有距者價高,西番作駱駝鼻中絞子,不染肥膩。常見有作刀靶,不見其大者”。但從傳世實物看,並非如此。故宮博物院藏有清一色的雞翅木條案和成堂的扶手椅。如果說雞翅木較紫檀、黃花梨更為奇缺,倒是事實,若說雞翅木無大料,顯然不妥。
雞翅木也有新、老的說法,據此京家具界老師傅們講,新者木質粗糙,紫黑相間,紋理渾濁不清,僵直呆板,木絲容易翹裂起茬兒。老者肌理細膩,有紫褐色深淺相間的蟹爪紋。細看酷似雞的翅膀。尤其是縱切麵,木紋纖細浮動,變化無窮,自然形成各種山水、人物、風景圖案。與花梨、紫檀等木的色彩紋理又獨肯特色。實際情況是新、老雞翅木屬紅豆屬植物的不同品種。新、老雞翅木的說法顯然也不科學。據陳嶸《中國樹木分類學》介紹,雞翅木屬紅豆屬,計約四十種。侯寬昭《廣州植物誌》則稱共有六十種以上。我國產二十六種,有的色深,有的色淡,有的紋美,有的紋差。品種不同而已。新、老雞翅木的說法顯然也不科學。
楠木
楠木,又寫作“木”、“木”。產於我國四川、雲南、廣西、湖南、湖北等地。據《博物要覽》記載:“楠木有三種,一曰香楠,二曰金絲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紋美。金絲者出川澗中,木紋有金絲,向明視之,閃爍可愛。楠木之至美者,向陽處或結成人物山水之紋。水楠色清而木質甚鬆,如水楊,惟可做桌、凳之類。《古玩指南》載:“楠木為常綠喬木產於黔蜀諸山,高十餘丈,葉為長橢圓形。經冬不凋,花淡綠色,實紫黑。其材堅密,芳香,色赤者堅,白者脆”。
《群芳譜》載:“楠生南方,故又作‘南’,黔蜀諸山尤多。其樹童童若幢蓋,枝葉森秀不相,若相避。然葉似豫樟,大如牛耳,一頭尖,經歲不凋,新陳相換。花赤黃色,實似丁香,色青,不可食。幹甚端偉,高十餘丈,粗者數十圍。氣甚芬芳,紋理細致,性堅,耐居水中。子赤者材堅,子白者材脆。年深向陽者結成旋紋為“骰柏楠”。
《格物總論》還有“石楠”一名,石楠葉如枇杷,有小剌,淩冬不凋,春生白花秋結細紅實,人多移植屋宇間,陰翳可愛,不透日氣”。
晚明謝在杭《五雜俎》提到:“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窮穀不知年歲,百丈之幹,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紋理,堅如鐵石。試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傳說這種木材水不能浸,蟻不能穴。南方人用作棺木或牌匾。至於傳世的楠木家具,則如《博物要覽》中所說,多用水楠製成。
明代宮殿及重要建築,其棟梁必用楠木。因其材大質堅且不易糟朽。以故明代采辦楠木的官吏絡繹於途。清代康熙初年,也曾派官員往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采辦過楠木,由於耗資過多,康熙皇帝以此舉太奢,勞民傷財,無裨國事,遂改用滿州黃鬆。故而如今北京的古建築楠木與黃鬆大體參半。世俗都取楠木為美觀,至有於雜木之外另包一層楠木的。至於日用家具,楠木最占少數,原因是其外觀終究不如其它硬木華麗。
櫸木
櫸木,也可寫作“椐木”或“木”。明代方以智《通雅》又名“靈壽木”。我國江蘇、浙江產此木。櫸木屬榆科,落葉喬木,高數丈,樹皮堅硬,灰褐色,有粗皺紋和小突起,其老木樹皮似鱗片而剝落。葉互生,為廣披針形或長卵形而尖。有鋸齒,葉質稍薄。春日開淡黃色小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後結小果實,稍呈三角形。木材紋理直,材質堅致耐久。花紋美麗而有光澤。為珍貴木材,可供建築及器物用材。
據《中國樹木分類學》載櫸木產於江浙者為大葉櫸,別名“櫸榆”或“大葉榆”。其老齡而木材帶赤色者,特名為“血櫸”。有的櫸木有天然美麗的大花紋。色彩酷似花梨木。櫸木之名多見於南方,北方無此木種,而稱此木為“南榆”。它雖算不上硬木類,但在明清兩代傳統家具中使用極廣,至今仍有大量實物傳世。這類櫸木家具多為明式風格,其造型及製作手法與黃花梨等硬木基本相同。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
烏木
烏木屬柿科杆物,又作“巫木”。晉崔豹《古今注》載:“烏木出交州,色黑有紋,亦謂之“烏文木”。《諸蕃誌》卷下稱“烏木”。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時又稱“烏梨木”。烏木為常駐綠亞喬木,產於海南、南番、雲南等地。葉長橢圓形而平滑,花單性,淡黃,雌雄同株。其木堅實如鐵,老者純黑色,光亮如漆,可為器用。人多譽為珍木。
烏木並非一種,《南越筆記》載:“烏木,瓊州諸島所產,土人折為箸,行用甚廣。誌稱出海南,一名‘角烏’。色純黑,甚脆。有曰茶烏者,自衛番泊來,質甚堅,置水則沉。其它類烏木者甚多,皆可作幾杖。置水不沉則非也”。明末方以智《通雅》烏木為“焦木”。“焦木,今烏木也”。注曰:“木生水中黑而光。其堅若鐵”。可見烏木可分數種,木質也不一樣,有沉水與不沉水之別。
還有一與烏木相類似的“櫨木”,檀萃《滇海虞衡誌》說:“烏木與櫨木為一類。吳都分櫨木與文木而二之,謂文木材密致,無理,色黑如水牛角。日南有之,即如王會所謂夷用焦木也。《一統誌》所載滇之北勝元江俱出烏木,恐或是櫨。真烏木當出海南,今俗鑲煙管用烏木,或訾之曰此櫨木管。想與烏皆黑色木名,以堅脆分耳”。以上所說櫨木與文木俱為黑色,隻是堅脆不同。而現行各大詞書中有關櫨木的解釋卻都說是黃色,名曰“黃櫨”。也可單稱“櫨”。因其外皮為黃色,屬漆樹科,落葉喬木。唐陳藏器《本草拾遺》說:“黃櫨生商洛山穀,蜀川亦有之,葉圓木黃,可染黃色”。日本習慣把野漆樹稱為“黃櫨”,也有稱“染山紅”的,有葉大葉小,葉圓葉長之分。從顏色上看,它與黑色木質的“櫨”差別甚大,估計這兩種櫨不是同一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