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中國人為什麽視誠信為草芥
(2014-03-12 14:05:36)
下一個
中國人言而無信,一百多年前就名揚四海。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的考察得出這一結論。從國家級宣傳機器,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到社會最底層的小商小販小作坊。無不是能騙則騙。上下級之間,鄰裏之間,兄弟之間夫婦之間,無人不撒謊,無人不受騙。在中國人心中,每個人對誠信都小心地保守著一個灰暗的空間。
一個教孩子誠信的故事幾乎是全世界通用的標準教程。那就是狼來了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是撒謊的最終受害者是撒謊者自己。但是,這個故事在很多中國人,特別是聰明的中國人看來卻存在很多邏輯缺陷。
缺陷之一是撒謊的動機。故事中的男孩多次撒謊喊叫“狼來了。”,這個孩子很明顯沒有任何惡意,不過是為了好玩而已。
缺陷之二是撒謊的結果。唯一的受害人是孩子自己。最後被狼吃掉了。如果孩子不說狼而是說羊來了,這個故事就失去了說服力。
缺陷之三是被騙的人群。這些人一直是同一個群體。如果這個孩子第一次騙這一群人,第二騙另一群人。孩子的撒謊遊戲就可以不斷進行下去。
所以,動機、無害、可持續,就成了中國人視撒謊如草芥的心理柱石。動機正當,無害於人或者無害於好人,撒謊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所謂善意的謊言。這撒謊三要素從孔聖人的教誨得到完美的體現。“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撒謊的全是騙子混蛋婊子養的!”,其實都是不是婊子養的而是孔子養的。論語中就記載了很多孔子撒謊的事情,不過都是用來推崇的。如果莎士比亞這個大傻到如今的中文論壇上混,估計說不上幾句話就會被版主以人身攻擊為理由刪貼封名。
引: "中國誠信的破壞,始於1949年。"
===
我認為是最近幾年的事,可能是從 1990年,鄧小平的摸石子貓論治國政策發酵以後才腐敗的.
”視誠信為草芥“ 正是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西北一個反黨反政府武裝集團成功的根本。
請公布出來,大家可以讀到.
葉公告欣孔子:「我們這裏有一個能行直道的人,他父親竊人羊,他出來證明了。」孔子說:「我們的直道和此相異。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替父親隱瞞,直道便在其中了。」〔《論語.子路》今譯〕
葉公說的「直」是坦白。他從法理的關係來看,父親偷了羊,兒子便去告發他。葉公認為這是正直的行為,因為偷羊毫無疑問是犯法的事。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應該要維護社會公義,有人犯法,便應不理親疏地加以指證。
孔子則從人倫關係去解釋。他認為「直」是率直的性情。兒子不肯作證,是不忍心見到父親受到懲罰,指證父親偷羊是違背親情的行為,因此隱瞞此事。這是親情的流露,是合乎「直」的品德。孔子並不同意葉公的說法,因為從孔子及儒家的立場,那位坦白的兒子太不近人情了。
餘英時在《從價值係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中提到三點。英國、歐美的法律也規定幾等親之間不能夠相互為證。這並不是怕他們串通,而是不希望父子之間的親情受到摧殘。因為父子之間倫常親情崩潰,人間溫暖消失,法製再嚴明也沒有意義,此其一。儒家所推廣的人倫秩序、價值自覺,是發自內心而非從外強加的。和這個推廣程序相應的原則便是禮。以禮來調節法,強調個人內省,既可使犯事者被恥心引發而不再犯,又可便有意犯罪的人益生羞恥之心而不敢觸犯法紀,此其二。社會不能沒有法律,但法律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要人不犯法,全憑那人的自覺,此其三。所以孔子以為父之之間互相替對方隱滿,方才合於道義,,是有一定道理的。
過兩天我就對著論語寫篇文章。說說孔子是如何撒謊的。
謝謝你的回複。。。特別怕和追求美好的人結怨。。。真的很感動
中國傳統上是非常講信義的國家.
最近的腐敗,把中國弄慘了...鄧小平的錯!
人言為信!
大概是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弄壞的,最近的風氣變壞了.
===
是那些?
不可胡亂說話! 這是不信實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