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跨州搬家黑店多

(2014-12-13 19:24:44) 下一個


搬家不是好玩的,跨州長途搬家尤其辛苦。但是,為了種種原因,不搬不行,常用的形容詞是 emotional and stressful。據統計,北美人家平均每五年搬家一次。

 
如果閣下搬家不跨越過州界而遇到黑店,州政府的消費者保護部門可以調查幹預,牌照部門可以吊銷黑店的牌照。
 
跨州搬家屬於州際商務(interstate commerce), 負責管理這一行業的聯邦衙門是隸屬運輸部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的 Federal Motor Carrier Safety Administration (FMCSA)。此小衙門微不足道,對消費者的投訴往往“愛莫能助”。急功近利的黑店見到有利可圖,便為所欲為。
 
另外的原因是,跨州搬家不是像去 Costco 買東西,買後不管什麽原因都可以退貨。跨州搬家像買二手車,買錯了,買得貴,是閣下倒黴,因此 "used car salesman" 是騙子的同義詞。幾年買一次車,交易後不用再見麵。能騙便騙。跨州搬家黑店同樣道理,跟閣下接觸的代理、載貨卸貨工人和司機都不是相同的。騙了你也不用再跟你打交道。
 
2012.8.21 有以下報導跨州搬家黑店猖獗的情況,說 2014年會有改善,純粹是一廂情願的 wishful thinking.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2/08/21/moving-companies-abuse-regulations_n_1819459.html
 
黑店的作業程序多數是這樣:
 
在電話或網上給你一個很便宜的估價,先收一筆訂金或是免收訂金,沒有paperwork, 然後派大貨車來load你的家當。你和家人到目的地等呀等,打了無數電話追蹤也得不到具體答複。突然之間,貨車抵埗了,司機堅持收取高昂費用,又不出示重量證明。你不付錢嗎?司機便把你的東西扔到某地儲物室,要你支付儲物費加運費加利息等等。
 
遇到這樣蠻不講理的情況,加上貨車內有急用和重要東西,一般消費者便先付錢卸貨,再投訴。對於黑店來說,這就正中下懷。因為沒有 paperwork, 沒有 weigh tickets, 消費者根本失去了投訴的根據,因為無法證明確實的重量。警察和本地消費者保護單位都不能幹預,因為這是跨州商業。而負責管理跨州運輸的聯邦單位 FMCSA 是個形同虛設的冷衙門。這就縱容了黑店像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怎麽辦呢?
 
首先,絕對不能忽視文件的重要性,估價単、來往電話電郵,尤其是 Bill of Lading, weight ticket, 一律要有。同時,由始至終,必須把所有的接觸紀錄下來。自己盡早盡力打箱,每個箱子編號,做好 catalog, 用 duct tape 封密箱子。黑店見你有備而來,胡作非為的可能性便降低。
 
以下是 FMCSA 衙門的 checklist:
 
https://www.protectyourmove.gov/consumer/awareness/checklist/movingchecklist.htm
 
(閣下家當的重量是這樣得出來的:貨車來前,先到公路上的 weigh station 取得毛重量,例如六千磅。載貨後再去weigh station一行,量得八千磅,便可得出閣下家當重二千磅。因此二張 weigh tickets 的日期和時間很重要。在網上搜索 "weigh stations near me" 可查到閣下附近的量重站。)
 
黑店會説:不出具 paperwork, 可省一半運費。
 
千萬不要貪便宜上當。沒有文件,即使免收運費,也絕對不可接受。(黑店劫持著閣下的家當,那會便宜了事?)
 
其次,不能付訂金。因為你讓他拿走家當便是最有效力的訂金。
 
最後,對方若在貨物抵達時耍花樣,堅決拒絕付錢,馬上去 Small Claims Court 控告黑店。黑店在目的地必定有代理商(agent),問 court clerk 便知,在訴狀中把黑店的總公司和當地代理一併列入。一個月內開庭。
 
小額錢債官司隻能要求金錢,盡可在訴狀中要索小額錢債官司的上限,一般是一萬元,應可滿足閣下的要求。若是勝訴或和解,黑店會把貨物退還,另加金錢賠償。
 
小額錢債官司的好處是消費者不用找律師,隻需填一份表格,付十元左右,自己用掛號信寄出;反之,黑店需要聘請律師代表,而律師動輒向公司收取昂貴的 retainer 和鍾點費。黑店杈衡軽重,不用詳細分析,總會哀求和解。
 
讀者可能問:  上麵不是說過由聯邦衙門管轄嗎?怎麽小額錢債法庭可以受理?
 
答:因為爭執發生在閣下家居附近,涉及的款項在小額錢債法庭限額範圍內,法官隻根據案情是否合理 (reasonable or not) 和公平 (fair or not) 而判斷,黑店必定敗訴。
 
很多年以前,農夫從華盛頓州搬單身男人家當到馬裏蘭州,在華州小鎮 Bellingham 找到大公司 Allied Van Lines 代理商,對方給我 Bill of Lading, 訂明運費是每磅$1.50。農夫花了一個星期,在 Self Storage 清理了家當,逐個箱子編號和紀錄重量,估計共重一千磅。(主要是書籍、相片、文件、雜物。)
 
然後農夫把 storage key 交給代理,自己先飛回馬州。農夫還把 business card 留下,有辦公室電話和傳真號碼,又表明了聯邦政府僱員身分。對方(口頭)承諾,會把農夫家當裝上貨車、量重,十天後抵達。
 
等了一星期,電問代理,回說一切順利,貸車在路上,將準時抵達,雲雲。
 
可是,等呀等,打電話給代理隻有 voice mail 留話。
 
又過了好多天,一天早上,農夫抵達辦公室,突然接到電話,說貨車已抵達農夫家,準備卸貨。於是農夫趕緊回家。豈料,司機要求我支持三千大元,支票也行。
 
農夫說,寫支票不成問題,但請讓我看 weigh tickets. (注意是多數。)青年司機回去駕駛座,裝模作樣,左找右找,找來一張 ticket,農夫一看便知道是假的,因為票子上的日期是昨天,而且不是二千磅,哪能說是農夫的家當?
 
司機打電話給代理,結論是:不付錢便把貨物扔到儲物室,另加儲物費。
 
農夫氣衝牛鬥,對代理說:我是聯邦政府僱員, don't screw with me.
 
對方居然說:即使你是 FBI, 不馬上付錢不行。又說:已打過很多電話通知你了。
 
農夫向對方要求把長途電話紀錄傳真過來,他幹脆掛斷電話。
 
當時管理的衙門是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 (ICC, 1995 年改為 FMCSA),總部位於憲法大道 (Constitution Avenue),距農夫辦公室不遠,農夫有政府工作證,可以直闖執法部門 (Office of Enforcement)。(十年之後,農夫的衙門恰巧搬到那個辦公大樓,每天都經過那麽辦公室,不勝希虛。)
 
ICC 執法主管說,Allied Van Lines 總部在芝加哥,將由 ICC 在芝加哥的 field office 處理。不久接到 field office 報告,說他們親自去 Allied 總部了解情況,看過有關文件,確認公司程序正確,農夫應該乖乖付錢。
 
農夫打電話過去詢問:你們看過什麽文件?正確程序又是什麽?
 
對方說:你簽署了 Bill of Lading, 證明你明白有關程序和收費三千元。
 
農夫回說:我手頭有 Bill of Lading, 但是沒有簽名,也沒有三千元的字樣。
 
對方馬上把他們的 Bill of Lading 傳真過來。農夫一看,嚇呆了:文件上的確是農夫的名字,但是這一份Bill of Lading 和農夫在代理商處拿到的不一樣,簽名不是我簽的。
 
ICC field office 的回複是:"This is out of our hand." (我們管不了)。那女士在掛斷電話之前還刺了農夫一針:"Don't try to use ICC to get a free move." (不要指望利用 ICC 免費搬家)。
 
好家夥,農夫決心跟黑店拚了。
 
農夫的初步對策是去小額錢債法庭控告黑店,一旦看到對方居然偽造我的簽字,便決定去地方法庭控告,要求 jury trial, 有信心贏得jury的同情,punitive damage (懲罰性補償)將以黑店的營業額計算。
 
果然,以掛號信寄出控狀後,過二天便收到黑店總部律師來電要求和解,免收運費,另外付農夫一千元。農夫一口拒絕,聲言展開 discovery(索取證供).  此後每隔一、二天,對方來電加碼:由五千加到一萬,並主動用 FedEx 寄來支票和 settlement agreement(和解協議)。
 
為什麽對方這樣緊張呢?因為辯方在收到控狀30天內必須在本地聘請律師答辯,而律師對待大公司決不會收費低廉。大公司頭頭們想到一旦敗訴,要支付昂貴的律師費和超過百萬元 punitive damage, 亦大損商譽,結論不問可知。(大公司即使勝訴,也要付律師費的。)
 
結果,在短短三星期內,黑店在馬州聘請了律師,加碼至一個龐大數字,農夫接受了。理由是,對方的律師不是等閑之輩,即令開庭勝訴,所獲恐怕不及眼前的offer, 適而可止,鳴金收兵算了。
 
後來,農夫在網上找到 www.movingscam.com,把上述經過貼出來。奇怪的是,馬上有人跟貼,堅認把黑店告到法庭不是好辦法,說成功機會什微。農夫跟貼反駁,該站老板 Tim Walker 居然親自寫電郵來勸告農夫停車。農夫覺得此公不可理喻,不再理睬。
 
日前在網上搜索 "movingscam.com complaint",  發現該網站和 Tim Walker 屢被控告,聲名狼籍:
 
http://www.complaintsboard.com/complaints/movingscamcom-tyrone-walker-allen-ceo-c415866.html
 
原來這個網站掛羊頭、賣狗肉,外表是替消費者申訴,骨子裡卻是替黑店服務,收取廣告費和傭金。
 
如此賊喊捉賊,公然行騙謀生,可印證越州搬家黑店花樣之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