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徐英才新作《中國三行詩理論與技巧》技巧篇 ——— 十八、抽除空間

(2024-06-21 06:32:56) 下一個
十八、抽除空間
 
抽除空間,就是把一物與另一物之間的空間抽除掉,使兩個原本相距遙遠的物體看上去仿佛緊靠在一起。
 
要用好抽除空間的創作手法,最好一方的物體大,另一方的物體小,把小物體直接置於大物體之中,這樣,以大襯小,以小映大,更為形象。比如,你要描寫船與月,你不說月下有行船,或者月旁有行船,而直接說“船在月中行”,這就把月與船兩者之間的空間抽除掉了。這是把小物體置於大物體之中。又比如,你要描寫人麵前的山,或者馬後麵的雲,你不說山聳立在人麵前,或者雲襯托著馬,而說“山從人麵起,雲傍馬頭生”(李白),這就把兩物之間的空間抽除掉了。這屬於把大物置於小物旁。
 
抽除空間法能夠大大提高描寫的形象性和文字的張力,讓讀者看到大小互為映襯的景象。
 
例1.
 
夜空
 
一隻孤雁
橫過圓月
破鏡望重圓
(徐英才)
 
這首三行詩,在描寫其敘述對象“夜空”時,采用了空間抽除的創作技巧。本來大雁在夜空中飛行,無論飛得多高,離月亮的距離仍然相去甚遠。但這首詩抽掉了大雁與月亮之間的距離,直接說“一隻孤雁/橫過圓月”,仿佛大雁就在月亮的家門前飛行。接著,這首詩借用這個孤雁橫過圓月的情景,用一句中國成語“破鏡望重圓”來升華主題。一隻大雁之所以在空中單獨飛行,是因為它掉隊了。它努力地飛,是在爭取早日歸隊,回到它的伴侶身旁,這恰恰就是“破鏡望重圓”。
 
這首三行詩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為那隻大雁橫過“圓月”的景象,恰恰正好就像一個破鏡的景象;它努力地飛行,橫過月亮後,又恰恰就像破鏡重圓的景象。大雁與月亮構成的那幅圖像,本身就既恰好描繪出它當下分離的處境,又為它“破鏡望重圓”做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埋設。
 
例2.
 
秋原
 
羊群在藍天上悠閑地吃草
遠山高聳背脊 牽手
斜陽  圈起歲月的柵欄
(廖仲強)
 
這首三行詩,在描寫詩歌的敘述對象“秋原”時,一連用了兩個空間抽除法。我們知道,羊群不可能在“藍天上”吃草,但它們在山脊上映襯著藍天吃草的景象遠遠望去就像在藍天上吃草一樣,可見作者在這裏把草原與藍天之間的空間抽除了,把羊群直接置於“藍天上”。這是這首作品采用的第一個空間抽除法。接著,作者又說“遠山高聳背脊,牽手/斜陽”。我們也知道,遠山也不可能直接拉著斜陽的,但遠遠望去,我們看不到“遠山”與“斜陽”之間的空間,斜陽就像倚著遠山一樣,因此,詩人在這裏把“山脊”與“斜陽”之間的空間抽除了。這是這首作品采用的第二個空間抽除法。這兩個空間抽除法,大大地提高了作品描寫的形象性和文字的張力,讓我們看到了一物與另一物融合在一起的恢弘場麵:藍天、斜陽、遠山、羊群。詩人在對詩歌的敘述對象“秋原”進行了這兩個具象化處理後,用“圈起歲月的柵欄”對作品進行升華,把這一切美好的景色都綜合在歲月的流淌中。
 
 
思考題:
 
閱讀下列三行詩,指出詩內哪個部分采用了抽初空間的創作手法:
 
1. 桂花
 
開在嫦娥窗口
每天
為思鄉補妝
(冷慰懷)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山徑
 
甩起長鞭
嶺上 潔白羊群
啃著青青的天
(鼎立)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英雄碑
 
傲骨一根 
捅破
天。
(賴楊剛)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長江說
 
誰也沒我的劍犀利 
一洪劈開
南北 溫寒 還有將與才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老農
 
一把鋤頭
硬是把太陽從東邊拽到西邊
然後掮著月牙下山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