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徐英才新作《中國三行詩理論與技巧》技巧篇 ——— 十六、化人為物

(2024-06-21 06:29:36) 下一個
十六、化人為物
 
與化物為人恰恰相反,化人為物,就是當你的敘述對象為人或者人身體的某個部位時,你把這個人或者他身體的這個部位轉化成某個物體,然後用這個物體的屬性來升華作品,以此揭示並深化作品的主題思想。化人為物,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創作的時候,需要這個人或者這個人身體的某個部分具有某種物體的屬性,或者是需要物體的堅韌性,或者是需要物體的柔美性,等等。化人為物的手法用得好,可以十分形象地揭示和深化主題。
 
例1.
 
妹子
 
深巷裏釀的酒
還得
陶杯來裝 才會馨香飄逸
(輕鳴)
 
這首三行詩,表達了郎才女貌、好妹子必須由好漢子才能婚配的主題思想。作品要寫的是“妹子”,如果直接用“妹子”來配“漢子”未免太直白,也不生動。因此,它在具化詩歌的對象“妹子”時,先把她這個人轉化成“深巷裏釀的酒”這個物品。這一轉換,使好妹子具有既鮮為人知的優秀品德,表達了深門貴婦好妹子的含義;又契合了“深巷裏釀的(好)酒”的優良品質,需要有品味的人才能品嚐的特征,為深化這個意象到“好妹子還得由好漢子來配”的主題思想做準備。
 
例2.
 
父親的背
 
山脊梁
也彎得  硬
(唐淑婷)
 
這首三行詩,開篇用一個暗喻“父親的背/山脊梁”把“父親的背”化成“山脊梁”,如此,本為人之身體的“背”就具有了“山脊梁”這個物體的堅硬的屬性:“彎”但是“硬”。然後,作品就用這個物體的屬性來升華主題,說她父親“彎/也彎得,硬”,以此喻意父親的辛勞與堅毅,承擔了撫養整個家庭的職責,一輩子任勞任怨辛苦勞作的優秀品德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首詩的成功,就在於在創作中采用了化人為物的手法,用物體的屬性拔高了作品的主題思想,使作品有了深刻的含義。
 
例3.
 
 
亂得像樹杈
翹首牛郎織女星
卻尋不見鵲橋
(徐英才)
 
這首三行詩,描寫了一個夫妻兩地分居的思念之心。作品開篇就采用了化人為物的創作手法,用一個比喻把這顆心比作因思念而亂糟糟地像一叢樹杈。這叢樹杈翹首遙望牛郎織女星,尋找那座鵲橋(喻意夫妻的會合),卻尋而不見(喻意仍舊兩地分居),以此來深化主人翁的思而不得的憂傷心情。
 
 
思考題:
 
閱讀下列三行詩,指出詩內哪個部分采用了化人為物的創作手法:
 
1. 父親
一根扁擔,已熬至退休
拐杖,替補上崗
——陪您慢慢變老;
(老厚)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老友
 
一壇
水濃於血的
陳釀
(沈競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女兒
 
一朵長大的奶香
綻放出最柔的絨毛
成了暖人心肺的小棉襖
(沈競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