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徐英才新作《中國三行詩理論與技巧》技巧篇 ——— 十四、化事為物

(2024-06-21 06:26:36) 下一個
十四、化事為物
 
如果我們把某個實像描繪成某件事情,那是化物為事;反之,如果我們把某件事情描繪成某個實像,那就是化事為物。有時候,我們的敘述對象是一件事,由於詩是用形象來表述的,我們在具象化它的時候,就會把它描述成一個實像,以實像的特征來升華它。事,一般不具備形象,一旦被化成了實像,就具備了形象。所以,化事為物的作品,肯定要比直接用事情來表述更為形象生動。
 
例1.  
 
春運
 
鐵道一雙筷子
把鄉愁
挾來 挾去
(殘文)
 
這首三行詩的敘述對象是“春運”。“春運”是一件事,而不是一件物品,也就是說,它不是實像。這首詩,先把“春運”這件事轉換成“鐵道一雙筷子”這個實像,然後以筷子這個實像的特征來升華它,說它“把鄉愁/挾來,挾去”。如此,這首作品就生動形象了起來,喻意也就豐滿深刻了起來:春運不但繁忙,而且還有一個像在筷子的調動下那樣忙而不亂的含義。
 
例2.  
 
吻別
 
封凍一個吻
從此
記住那場風雪
(曼無)
 
這首三行詩的敘述對象是“吻別”。“吻別”是一件事,作品開篇即把這件事轉換成一個實像:說它是被封凍的一個“吻”。正因為有了這個化事為物的轉換,有了“吻”這個實像的特征,作品才得以把它升華成“從此/記住那場風雪”,喻意哪個“吻”是最後的道別,它像冰封,從此再難解開。
 
例3.  
 
春天來信了
 
二月
握一杆梅花筆
狂草她在叢中笑
(鄭軍科)
 
這首三行詩的敘述對象是“春天來信了”。“春天來信了”是一件事,作品開篇即用擬人手法把這件事轉換成一個物品,或者說實像,那就是二月握著的“一杆梅花筆”。然後攜著這個化事為物的能量升華它,說“狂草她在叢中笑”,從而生動地描寫了二月早春那幅盎然春意圖。
 
思考題:
 
閱讀下列三行詩,指出詩內哪個部分采用了化事為物的創作手法:
 
1. 表白
 
一個躺在心房的名詞
當它站起來的時候
我希望 成為你的賓語
(沈競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喝茶
 
夭折的嫩綠
在清澈裏複活
我若有所思 靜看你的沉浮
(沈競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撞響秋天
 
在火熱與蒼涼的罅隙
一片黃葉
正吹亮生命的顫音
(王傳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繪畫
 
蘸華夏之墨
描一灣
宋詞光波
(張永新)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