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徐英才新作《中國三行詩理論與技巧》技巧篇 ——— 十二、化此像為彼像

(2024-06-21 06:21:47) 下一個
十二、化此像為彼像
 
有時候,我們選擇的敘述對象本身也是實像,但我們仍然需要把它轉換成另一種實像才能進行升華,個中因為,正如我在“化實像為抽象”裏所講的那樣,任何一個實像,從詩的角度來看,都會具有多重特征可被詩化,而我們在升華它的時候,往往隻需要它的其中一個特征。這就是為什麽,有時候,雖然我們的敘述對象本身就是一個實像我們仍然需要把它化成另一個實像的道理。
 
例1. 
 
 
是隻飛艇
可載你周遊
天涯海角    浩瀚星宇
(徐英才)
 
這首三行詩,揭示了書的作用:它可以像一個飛行器那樣,帶你周遊世界,淵博你的知識。
 
作品選擇了“書”作為自己的敘述對象。“書”,本身就是一個實像。但“書”雖然本身就是一個實像,卻並不具備飛行的功能,所以,作品開篇就用一個暗喻把它轉換成另一個實像:“是隻飛艇”。轉換成 “飛艇”後,這個敘述對象就具有了飛行的功能,因此,作品才得以在升華它的時候說,“可載你周遊/天涯海角,浩瀚星宇”,從而揭示了作品所要表達的讀書可以增長人的包括天文地理在內的各種知識的主題思想。
 
例2. 
 
空房子
 
老掉牙的掛鍾
已停擺
時間趴在牆上,嗜睡
(老厚)
 
這首三行詩,主要表達一種人去樓空、父已作古不在的深切懷念之情。
 
作品選擇一隻“空房子”作為自己的敘述對象進行切入。“空房子”,本身就是一個實像。但它雖然本身就是一個實像,卻並不具備停擺、嗜睡的屬性,所以,作品開篇就用一個省略了比喻詞 “是” 的暗喻把它轉換成另一個物像:“掛鍾”。轉換成 “掛鍾”後,這個敘述對象就具有了停擺、嗜睡的功能,因此,作品才得以在升華它的時候說,“掛鍾/已經停擺”和“時間趴在啊牆上,嗜睡”。
 
例3. 
 
初芽
 
一支綠筆
蘸著陽光   塗抹
無邊春意
(康秀炎)
 
這首三行詩,描繪了一幅無邊春意的圖景。
 
作品選擇“初芽”作為自身的敘述對象。“初芽”本身就是一個實像,但這個實像並不具備塗抹的功能。為了使它具有塗抹功能,從而可以塗抹無邊春意,作品首先用一個省略了比喻詞“是”的暗喻把它轉換成“綠筆”。正因為這個轉換,作品才得以在升華它的時候說“蘸著陽光   塗抹/無邊春意”。
 
 
思考題:
 
閱讀下列三行詩,指出詩內哪個部分采用了化此像為彼象的創作手法:
 
1. 夕陽
 
紅如陳年濁酒
什麽滋味 
都有
(肖益人) )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亂得像樹杈
梢尖遙望牛郎織女星
不見鵲橋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船的耳朵 豎起
聽 
風雲傳奇
(詩匪)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月牙
 
是隻犀角
這邊是我
那邊是你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母親額上的皺紋
 
是琴弦
顫動著遊子
多少鄉愁
(鄭軍科)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大海
 
是夢的收藏家
也是顛覆者
請聽海浪細說
(饒蕾)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一頭強牛
從不繞道 從不回頭
直到撞上南牆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括號
 
思念的眸光  鏤空玉盤
一個月牙  寄回故裏
一個月牙  牽我進夢鄉
(鄭國賢)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