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徐英才新作《中國三行詩理論與技巧》七、中國三行詩與漢俳的區別

(2024-01-10 07:30:26) 下一個

七、中國三行詩與漢俳的區別

  我們在前一章討論了“中國三行詩與日本俳句的區別”,其中已經從比較的角度對中國三行詩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探討,為避免贅述,在這裏,未免會多著力於對漢俳的討論。了解了什麽是漢俳,大家自然也就知道了中國三行詩與漢俳之間的區別。另外,由於漢俳來自日本俳句,所以,在討論漢俳的過程中,難免首先需要說明漢俳與日俳的關係。

一、從外部形態看中國三行詩與漢俳的區別

  從外部形態看,漢俳不但固定在三行,每行的字數都有規定,是五-七-五,即第一行五個字,第二行七個字,第三行五個字,共十七個漢字。漢俳押尾韻,多數押AAA,也有押ABA,也有押ABB的。漢俳創始人趙樸初老先生首創的三首漢俳,押的都是平聲韻。後來的模仿者,有人因不知道絕、律句多押平聲韻這一說,常有在漢俳中采用平仄通押這個忌諱的方法,即三個尾韻裏,既有平聲字也有仄聲字。漢俳一般都用現代人寫的古漢語寫出,意思就是,現代人模仿文言文寫出來的漢語。真正的古漢語,具有時代的特征,先秦的上古漢語與其後的古漢語不但在發音上有很大區別,在文字文法上都有區別。現代古漢語具有現代文法的特征。漢俳創始人趙樸初老先生的漢俳沒有標題,但後來的追隨者也有設置標題的,或者不設標題但給出範圍指向的,比如:新年賀詞、詠春詩等等就是未設標題但設置了範圍指向的。漢俳也有連寫的。漢俳形式上的這些要求使它很容易被辨識。

  中國三行詩全篇雖固定在三行三十字左右,但每行的字數沒有規定,更無需押韻。中國三行詩屬於中國新詩範疇,所以,都用現代漢語寫成。中國三行詩都設有標題。

二、從內在結構看中國三行詩跟漢俳的區別

  從內在結構看漢俳,它有三個重要特點:

  1. 用力均勻
  2. 不屑交錯
  3. 字表為上

  為了解漢俳的這三個重要特點,我們最好先了解一下漢俳的曆史。

  漢俳由趙樸初老先生定型。1980 年5月30日,在接待日本俳人協會訪華團時, 趙樸初老先生詩興勃發,參考日本俳句的十七音,依照中國傳統詩詞的創作手法,即席賦詩一組,共三首,每一首都按五-七-五/十七個漢字寫成,押平聲尾韻。如下:

  例 1. 

上憶土枝翁
囊書相贈許相從
遺愛綠蔭濃

  例 2. 

幽穀發蘭馨
上有黃鸝深樹鳴
喜氣迓俳人

  例 3. 

綠蔭今雨來
山花枝接海花開
和風起漢俳

  趙樸初老先生寫這三首漢俳的動因是模仿日本俳句,但與日本俳句又有很大區別。日俳是十七音,不是十七個音節。日語的十七音少則相當於中國漢字的七、八個音節/字,多則相當於中國漢字的十一、二個音節/字。而漢俳是十七個漢語音節,也就是十七個漢字。日俳絕對不押韻,而漢俳是必須要押韻的。日俳隻允許一個句式,而漢俳常常是三個句式。

  (一) 漢俳的第一個重要特點是用力均勻

  日俳講究行文節奏,它必須是帶節奏性的一氣嗬成。日俳這個帶節奏且一氣嗬成的特點是由四大行文技法完成的。第一個行文技法就是,日俳隻允許在詩裏出現兩個意象。一般來說,這兩個意象中,一個是采用短語呈現的,一個是采用主謂句式呈現的。第二個行文技法就是,這兩個意象必須相互關聯,其中一個必須能夠刺激另一個,以引起聯想。第三個行文技法就是,兩個意象中,第一個意象後要給出一個切字以提供間歇,為跳躍到刺點上做準備。從短暫的間歇,跳躍到刺點。第四個行文技法就是,整首俳句,必須一氣嗬成。所謂一氣嗬成,就是在一個句式裏完成。把這些歸納在一起,就是短語加主謂句,或者反過來,中間有一個切字,一個意象幹涉另一個意象。整首詩一氣嗬成。

  一氣嗬成,對日俳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兩個意象的設立是為了它們互相對撞成點睛之筆。所以日俳絕不用韻,因為韻會阻斷這種似連非連,似斷非斷的效果。比如日本著名俳人鬆尾芭蕉的名俳:

  例1. 

古池塘
青蛙躍入
水聲響

“古池塘”是第一個意象,它是一個短語。在日語裏,這個短語後有一個切字給出的間歇。現代漢語裏沒有這樣的切字,因此翻譯用斷行來表示間歇。“青蛙躍入”是第二個意象,它跟後麵的“水聲響”構成一個主/謂/補結構。第一個意象“古池塘”與第二個意象“青蛙躍入”對撞成“水聲響”,以此揭示千年沉寂後的突然一聲響,喻人的突然開悟這個主題思想。

而絕大多數漢俳中,每一行裏的三個標識都強烈地表示各自都是一個完整句式。第一個標識是主謂句,絕大多數漢俳的每一行都是用主謂句呈現的。第二個標識是尾韻,絕大多數漢俳每一行都押韻。當然,全詩三行隻押兩個韻的也有。第三個標識是斷行,漢俳被斷成三行。主謂、尾韻、斷行這三個標識都表示結束。因此,在節奏上和句意上,漢俳三行裏的每一行都是平行獨立的。比如趙樸初老先生的著名漢俳:

  例2.

綠蔭今雨來
山花枝接海花開
和風起漢俳

第一行:主謂句加韻並斷行;
第二行:主謂句加韻並斷行;
第三行:主謂句加韻並斷行。。

  所以,不難看出,日本俳句的行文重在遞進,從兩個意象的呈現遞進到主題這個高潮;而漢俳用力平均、行文均衡、少有遞進,不在乎跌宕起伏。

  與漢俳恰恰相反,中國三行詩注重集中用力、行文跌宕,層層遞進,畢其功於一役,直奔主題,把作品推入高潮。中國三行詩的行文過程恰似一個運動員的跳遠過程,起跑(呈現對象),踏板(具化對象),彈跳(升華主題)――直至詩的遠方。關於這個過程,我在本書理論篇第三章“三行詩內在結構之解析”裏給出了大量的例子,這裏僅舉一例:

  例3.

感歎號

倒立了一生
每天都在感歎
那些容易彎曲的事物
(王立世)

標 題:呈現詩的敘述對象,說明這首詩要寫有關“感歎 號”的事。
第一行:具化詩的敘述對象,指出它的特征是“倒立了一生”。
第二和三行:與上一行一起,升華對象,揭示有些人不能堅持真理的主題思想。

 

  (二) 漢俳的第二個重要特點是不屑交錯

  從字數與行數來看,漢俳全部奇數。漢俳三行,這個“三”是個奇數;漢俳第一行五個字,是奇數;第二行七個字是奇數;第三行五個字還是奇數。漢俳第一行五個字如果可以加在第二行的七個字上本來是十二個字的偶數,但如上所說,漢俳每一行都是一個表示結束了的完整句式,它們在句意上都是各自平行獨立的,並不能連接在一起構成一個句式,因此它們不能相加。

  漢俳渾身上下都是奇數,沒有一處是偶數,所以在行文節奏上,它沒有交錯、沒有對稱、沒有變化,這加重了漢俳的無變化性,使其更加平板均勻。

  更重要的是,中國漫長的美學演進史,養成了我們中國人的眼睛、耳朵、大腦都非常適合陰陽交錯的審美習慣。我們的建築都是對立統一的,左邊有飛簷,右邊必須也要有飛簷,沒有的話,中國人看上去就會感覺極不舒服。中國古代絕句,因為每行五個或者七個字,是奇數,因此必須要把它寫成四行,使它們兩兩相對。絕句裏的“起、承、轉、合”,從文章需要開頭――內容――結尾這個結構來說,本來隻需要“起、轉、合”,並不需要“承”。“承”的其中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使奇數變成偶數,使三行變成四行,使其兩兩相對。兩兩相對了,五五相加是十,那是偶數;七七相加是十四,那是偶數。奇偶相交,就有了陰陽對立,就有了互為交錯。

  哪怕十六字令,每行都是奇數:一/七/三/五字,但在意念上,第一行和第二行是一個完整的意念,一加七等於八,是個偶數;第三行和第四行是一個完整的意念,是三加五,也是八,是個偶數。因此,它也是奇偶相交、陰陽對立,互為交錯。

  比如毛澤東的三首十六字令《山》:

  例1.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
離天三尺三。

  例2.

山,
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
萬馬戰猶酣。

  例3.

山,
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
賴以拄其間。

  比如宋朝蔡伸的十六字令《天》:

  例4.

天!
休使圓蟾照客眠。
人何在?
桂影自嬋娟。

  比如宋朝張孝祥的十六字令《歸》:

  例5.

歸,
獵獵薰風颭繡旗。
攔教住,
重舉送行杯。

上麵毛澤東的第一首十六字令裏,第一行的“山”與第二行的“快馬加鞭未下鞍”是一個意念:“山,快馬加鞭未下鞍”。其中的“山“是一個字,是奇數;“快馬加鞭未下鞍”是七個字,是奇數,但一加七等於八,這個完整的意念是八個字,是偶數,這就有了陰陽交錯、對立統一。第三行的“驚回首”三個字與第四行的“離天三尺三”是一個意念:“驚回首,離天三尺三”。“驚回首”是三個字,是奇數;“離天三尺三”是五個字,是奇數,但三加五是八個字,這個完整意念是八個字,是偶數,這也就有了陰陽交錯、對立統一。另外,雖然每行的字是奇數,但每兩行形成一個意念,一個意念的行數是偶數,也是陰陽交錯、對立統一。其它十六字令的例子都是如此。

  不說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喜歡陰陽交錯、對立統一,其實,全世界都是如此。就拿音樂來說,你知道鋼琴的鍵為什麽黑白交錯嗎?你知道笛子、簫、葫蘆絲等音孔的間距為什麽長短不一嗎?你知道為什麽二胡、小提琴、大提琴等弦樂樂器按弦時指寬不等嗎?這些都是陰陽交錯、對立統一的原因。1、2、3、4、5、6、7七個音度,其中的3跟4是半音,7跟高音1也是半音。在鋼琴上,半音是一個音階,全音是兩個音階,因此七個音度有十二個音階。七是奇數,十二是個偶數,這就有了交錯。這十二個音階又蔓生出12個音樂調式,這就使我們既能表現悲傷又能表現快樂。表現快樂、開心、明快時,我們常用大調;表現憂愁、悲傷、鬱悶時我們常用小調等等。這也就是為什麽日本俳句非常強調用短語呈現一個意象,用完整句呈現另一個意象,用切字形成間歇,整首詩必須一氣嗬成的緣故。短語與完整句形成一個交錯;一氣嗬成使五音的奇數與七音的奇數相加成十二音的偶數,或者反過來,七音的奇數與五音的奇數相加成十二音的偶數,形成陰陽交錯,對立統一。唯獨漢俳沒有絲毫一點點偶數,沒有一點點陰陽交錯,對立統一。

  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為動,動則不穩定;偶為靜,靜則穩定。詩歌作品需要陰陽交錯、對立統一,方能動靜相宜、方能悅耳動聽,方能有利記憶在心。漢俳的全部奇數,漢俳的全陽,使其結構出奇的不穩定,加上內容上的平板均勻,這是它讀之如過眼煙雲極易忘卻的根本原因。它的結構,不是為了形成高潮加深印象強化記憶設置的。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讀過的漢俳沒幾天就煙消雲散不再有任何印象的緣故。但是,如果我們遇上一首出色的中國三行詩,我們會久久地難以忘懷。

  中國三行詩,每行字數不限,不帶尾韻。沒有字數的束縛,尾韻的羈絆,創作者可以用最適合彼時所寫題材的字數、字詞,前後上下地安排來表達其節奏,或使其珠璣落地、清脆悅耳,或使其陰陽頓挫、節奏分明,或使其顆粒飽滿、鏗鏘有力等等。中國三行詩三步一曲的內在構造、一切皆為作品升華的創作手法,在意念上,就像一個運動遠跳遠的過程:起跑、踏板、彈跳――直至詩的遠方。中國三行詩的結構,可以使作品起於漣漪,疊出波瀾;可以使作品始於滴水,湧成高潮;可以使作品栽於小苗,茁成大樹;可以使作品初現沙粒,折射大千等等。

  中國三行詩靈活的結構,可以表現各種題材,給出各種藝術效果。關於三行詩的表現力,我在本書理論篇第五章“三行詩的表現力”裏已經給出了大量的例子,這裏僅舉幾例:

  例6. 

黎明

夜 開始分娩
一個顛覆基因的偉大嬰兒
即將誕生
(沈競雄)

注重言外深意:黑夜過後,旭日東升。

  例7.

聽潮

維港邊
百年前斷裂的光流
又雄渾地洶湧了起來
(白曼)

注重言外深意+氣勢:香港的回歸。

  例8.

瀑布

誰說沒有龍
諾日朗下
它鱗光閃閃從雲霧中轟鳴而來
(徐英才)

注重言外深意+氣勢:多麽宏偉的氣勢!

  例9. 

花的世界

無數雨花簇擁著
一朵油紙傘花   花下攏著
一對盛開的心花
(徐英才)

注重言外深意+意境:在相愛的人眼裏,世界是多麽美好啊!

  例10.

白雪
黑傘
朝迷蒙深處的炊煙遊動
(徐英才)

注重言外深意+意境:風雪交加,家,是最溫暖的地方。

  例11.

異鄉小鎮

潮濕的站台上
風卷起一片落葉
跟著一位孤獨的到站人
(徐英才)

注重言外深意+氣氛:多麽地孤伶啊!

 

  (三) 漢俳的第三個重要特點是字表為上

我們先來讀幾首漢俳,看看漢俳是否比較注重字麵含義。

  例1.

一村三好漢
鬆濤翻滾金光閃
勳章垂天塹

這首漢俳不帶標題,它的三行隻表達了三行的字麵含義,沒有言外之意。它的第一行“一村三好漢”僅表達了一個村子裏有三個了不起的村民;第二行“鬆濤翻滾金光閃” 僅表達了鬆濤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第三行“勳章垂天塹”僅表達了他們獲得了勳章,就這些字麵含義,其它就再也沒有了。

  例2.

新年寄語

飛雪漫天飄
一枝寒香吉祥到
春光多妖嬈
(清風趣文)

這首漢俳也不帶標題,隻是設了一個範圍:“新年寄語”,在這個範圍下,還有其它好幾首,這裏僅摘錄其中一首。這首詩押了三個平仄混合的尾韻,一行的“飄”和三行的“嬈”是平聲韻,二行的“到”是仄聲韻。它的三行也隻表達了三行的字麵含義,沒有言外之意。第一行“飛雪漫天飄”僅表示下雪了;第二行“一枝寒香吉祥到”僅表示雪中有梅花,它預示吉祥;第三行“春光多妖嬈”僅表示春光美好。就這些字麵含義,其它就什麽也沒有了。

  例4.

庸官遭免

庸官忒荒唐
竟把戰場作戲場
一邊去風涼
(高勇)

這首三行詩帶有標題,它的三行也隻表達了三行的字麵含義,沒有言外之意。它的第一行“庸官忒荒唐”隻表達了“昏庸的幹部非常荒唐”;第二行“竟把戰場作戲場”隻表達了他們不好好工作,把防疫當作兒戲;第三行“一邊去風涼”隻表達了讓他們滾蛋,其它就什麽也沒有了。

當然,這些例子是我在網上找到的,可能會有所偏頗。但是,縱觀漢俳,絕大多數十七個字基本都隻表達了十七個字的字麵含義,能有言外之意的作品少之又少,因為漢俳的平鋪直敘式結構不是為言外之意設置的。讀這樣的小詩,就像用小酒盅喝白開水,不解渴。小酒盅裏一定要裝有帶有後勁的好酒方才值得使用小酒盅。

中國三行詩,貴在言外之意。縱觀中國三行詩,飽含言外之意的作品太多太多了。為什麽,因為三行詩的跳遠式結構非常適合表達豐厚的言外之意。比如:

  例4.

時間的價值

把時間敲進鍵盤
打印出來
化作墨香飄逸
(徐英才)

字麵含義:仿佛是在寫埋頭創作的事;
言外之意:其實是在寫人生的價值。

  例5.

孤獨

是座島
睜開雙眼
即擁有無垠的海
(饒蕾)

字麵含義:仿佛是在寫孤獨;
言外之意:其實激勵人們衝破它。衝破了它,就擁有了遼闊的大海。

  例6.

江湖,在推杯換盞中


(蔣雯)

字麵含義:仿佛是在描寫朋友間的友情;
言外之意:其實友情背後隱藏的是爾虞我詐、不折手段。

  例8.

夾縫的樹

東扭西拐 尋找
光明 雖其貌不揚
心裏 卻活著太陽
(殘文)

字麵含義:仿佛是在寫一顆扭曲的樹;
言外之意:其實是表現人的內心世界比外表要來得更重要。

  例9.

視力

待看透人生時
往往
已模糊不清
(寒山石)

字麵含義:仿佛是在寫視力;
言外之意:其實是在寫人生。

  例10.

父親的背

山脊梁

也彎得  硬
(唐淑婷)

字麵含義:仿佛是在寫父親的背;
言外之意:其實是在寫父親的堅毅

  例11.

美國自由女神像

做女人不易
做全世界向往的女人談何容易?
我注意到了她的腳,未被纏過
(天端)

字麵含義:用美國自由女神像
言外之意:告誡中國婦女要打破傳統的束縛。

  例13.

命運

人生萬花筒
轉出
陸離光怪
(冷慰懷)

字麵含義:用萬花筒
言外之意:描寫紛繁複雜的人生。

  例14.

卵石

父親是大山
母親是流水
於是你成了外柔內剛的孩子
(沈競雄)

字麵含義:用野外的景色
言外之意:比喻家庭關係。

  例15.

原野

前額挺起一片原野
足夠放牧詩這匹赤兔馬
還有,我的江山
(項美靜)

字麵含義:從人的前額
言外之音:寫到詩心,它可以容納整個世界。

  簡而言之,中國三行詩與漢俳的內在區別在於:漢俳的三行著力平穩、秋色均勻,文字不需對立統一、不需陰陽交錯,內容不追求跌宕起伏、突入高潮,注重字麵、帶有古意;而中國三行詩,全部努力在於畢其功於一役,贏得豐厚深刻的言外之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