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葉紅楓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秋來光彩新。
正文

飄逝的紅圍巾(六)

(2016-07-07 10:40:06) 下一個

   曉光很有主見,無論什麽事情經她一分析,幾句話就會把事情的中心和原委說得很清清楚楚。有一次,生產隊要進行改選,大家一致推薦一個比較有威信的老農民做生產隊長,可這個老農民堅持說不行,不管社員如何勸說,他就是不幹,並且還擺出了許多問題,提出了很多條件。散會了,有人說他拿把,有人說他端架子,還有的人說他不識抬舉。馬上就要春播了,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村也不可一日無長。我也挺替生產隊著急的,並覺得他是挺矯形的,辜負眾望。就對曉光說:“大家這麽信任他,他就當唄,在這春播的節骨眼也是解村裏的燃眉之急啊。”記得曉光說:“他這麽做是有道理的,前車之鑒,後事之師,他要不把這些困難和不利的條件提出來,等到他當隊長了,問題還是解決不了,還得像前一個隊長那樣給拉下來。把這些問題和困難擺在桌麵上,讓大家做到心裏有數,思想有準備,幹起來也會順手,社員認為他說的有道理,最終還是要選他的,因為目前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果然,再一次選舉的時候,大家認同了這位老農民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意了他提出的條件,一致擁護並通過他做生產隊長。通過這個事,我對曉光更加刮目相看,在我們剛剛踏上社會,對人事的認識還都是空白的情況下,曉光能這麽明白的分析,準確的判斷,不得不讓人佩服,不得不承認她跟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的學生來說有她的過人之處,這也是她在集體戶擁有凝聚力,號召力的原因所在。
  還有一次,我們幫一家社員蓋房子,這家的聾啞人可能是精神上有點不正常,在幹活的過程中,他的眼睛不停地輪流盯著我們集體戶的女生看,而且是盯上誰就直勾勾地看個沒完,把我們嚇得心驚肉跳的。但人家又沒怎麽樣你,你就不能撂挑子不幹,就這樣我們隻好死死地撐著,在恐怖中幹著活,來回運著土坯和蓋房子用的東西。我們集體戶有五名女生,用社員的話說,個個都挺白淨,水靈,處在花樣年華的季節,無論被誰死死地盯著看都是一件挺嚇人的事,更何況這個啞巴也在我們中間幹活,要是跟他打個照麵對上眼,真是讓人毛骨悚然,起一身雞皮疙瘩。這時曉光叮囑我們,千萬別看他,別和他對上眼,你要是不看他,他就沒有市場,就是自討沒趣,但是要用眼睛的虛光注意著,以防他有什麽不測的舉動,咱們大家互相照看著點,提個醒,別讓他給嚇著。按照曉光的話做,果真湊效,而且心裏也仗義了許多,因為有大家彼此照應著。雖然隻是聊聊的幾句話,卻能看出曉光鎮定自若,處事不驚的風格。同樣都是女生,同樣都是高中畢業,同樣都是下鄉,而曉光卻表現了她不一樣的城府。
   曉光注重親情友情,曉光是家裏最小的孩子,下鄉的頭天晚上,媽媽和姐姐都哭了,舍不得她走,她也是含著眼淚離開了家門。她每每提到她的母親,都掩飾不住心中對媽媽的依戀和惦記。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兒行千裏母擔憂,母行千裏兒不愁”、“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意”,我們最不能忘記的就是父母的恩情,所以她經常給家裏寫信。
  曉光的信件最多,每次從大隊部取信回來,都有她厚厚的一遝,而每次發出信件最多的人也是她,總能看到她利用休息和空閑的時間寫信。
  她雖是幹部子弟,卻從不炫耀自己,也不嬌氣,雖很纖弱,但仍和同學們一起在生產隊裏幹活,在集體戶裏給同學們做飯,還利用休息時間幫同學洗衣服,洗被子,縫被子。
  最難忘的是這樣一件事,臨過春節的前些天,大概是農曆小年前後,集體戶裏曾被那個精神有問題的啞巴嚇壞了的女同學,不知什麽原因情緒失控,突然衝出集體戶的大門,徑直向白雪鋪蓋的田野走去,和她要好的女同學趕緊追了出去,我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見曉光迅速地帶上她的紅圍巾緊跟了出去,我下意識地抓起我的外衣也跑了出去,隻見這個出走的女同學急不擇路,不論是高坡下嶺,還是溝溝坎坎,就是一個勁兒地照直走。
  我們四人三組,一個追一個地往前急速地走著、跑著,喊著,不知走過了多少裏地,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們一個個累得氣喘噓噓,簡直就要走不動了,突然,那個有病的女生累得一下子癱軟在地上,借此機會,我們才趕上,一把把她“逮”住。再看看我們四個人,每個人的圍巾靠嘴的部分,都掛滿了白霜,嘴裏都大口地呼著白氣,實在是走不動了,我們也順勢癱倒在一起。
  我們恢複了平靜後,站起來準備往回走的時候,才覺得兩條腿沉得簡直像灌了鉛一樣,邁不開步,而且餓得也沒有力氣往回趕。
  這時我們才看到眼前就是一個小村子,隻見家家房上的煙囪青煙繚繞,似乎還傳來一陣陣飯菜的飄香。我們不由自主地向村子裏走去。曉光領著我們來到了兩座分別有四間房子的住戶中間,她分析著說,這兩座房子,磚瓦房的這個看來是個公社幹部之類的人家,磚掛麵的這個可能是個大隊幹部之類的人家,公社幹部官大怕不理我們,大隊幹部也許好說話一點,咱們就去他家碰碰運氣吧。說著就往也許是大隊幹部家的院子門口走去。
  就在我們站在院門口猶豫著不知怎麽開口的時候,屋門一開,出來個年輕漂亮的小媳婦,她沒問什麽就把我們讓進屋,隻見她家的炕上已經擺好了桌子,顯然是正要吃飯的樣子。一個老太太幹淨利索,慈眉善目,手裏抱著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她看到我們,馬上熱情地招呼著說:“孩子們,快進來,拖鞋上炕,炕上暖和,吃飯吧,正好剛擺上桌子,兒媳婦呀,快盛飯。”再看桌上有一大碗香噴噴的豬肉燉粉條,還有一小盆白肉血腸燉酸菜,我們的眼睛一下子掉到了菜碗裏。
  年輕漂亮的小媳婦麻利地給我們盛上了熱氣騰騰的小米飯,並把筷子擺放在我們麵前,我們被當做了座上賓,雖然那天我們又累又乏,餓得饑腸轆轆,可麵對著盛情款待,豐盛的菜肴,我們哽咽在喉,不知道說什麽才能表達的感激之情,隻有曉光客氣禮貌的和主人交談著,回答著她們的問話。
  老太太家的炕在南麵,炕上麵報紙糊的牆上貼著嶄新的年畫,北麵櫃上的香爐裏點著香,香煙嫋嫋,發出最原始的香煙味。年輕漂亮的小媳婦,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白裏透紅的胖小子,繚繞升騰的香煙,喜慶吉祥的年畫,噴香純正的東北年飯,還有那種無功受祿,無因被請的雪中送炭的場景真讓人有觀世音菩薩下凡的感覺,簡直像是在仙境。四十年了,再也沒吃過這麽香的豬肉燉粉條,再也沒吃過這麽正宗的白肉血腸燉酸菜,再也沒吃過這麽純正的宣騰騰的小米撈飯。
  借此機會,我要誠心的感謝那戶厚道的農家,因我們的倉促,我們的不諳世故,顧不上也想不起記下這家人的姓名,但她們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刻骨銘心的記憶,他們的一家集中了我們東北農民的善良、厚道、熱情、好客的特點和美德,也記錄了當地老農對我們這些城裏來的孩子的嗬護和友情。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忍不住掉下感激和激動的淚水,衷心地祝願他們現在過得比那時更好,祝福他們好人有好報。現在想想,怎麽就走到了這戶人家?怎麽還沒等不好意思張嘴說明來意就被人家邀請?這一切既像是上天的眷顧,也像是像花仙子一樣的曉光領路,更像是因為曉光的友誼之手,曉光的聰明,曉光的率真才使我們才進入了這樣一個仙境,才有了以上的故事,成就了一個東北農村的寒冷冬天的童話。後來曉光還領著我們帶著糧票和禮品去這家進行答謝。
   再後來,那個出走的女同學病調回了城;再再後來,曉光也出事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