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北京上大學時,極不喜歡那裏的風。每到春天來臨時,大風卷著沙土,刮得人喘不過氣來。於是街上的美女們紛紛用各色的紗巾包住了頭,以抵擋風沙的侵襲,雖不如伊斯蘭婦女包得那麽嚴實,但勝在顏色的多樣。
那時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騎車時碰到這風,是極讓人討厭的。
但那時的天是藍色的,雖然不敵青藏高原上那醉心的藍,但跟現在的天比起來,已經是極品了。有大風的季節畢竟短暫,在別的季節和日子裏,人們可以盡情地奔跑,盡情地呼吸。
風大時天似乎是黃色的,也許是黃沙或黃土的原因吧,但比起青海那刮起來暗無天日的情陣勢來,還是差著些檔次。那時好像管它叫沙塵暴,說是內蒙草原植被減少,沙漠麵積日益擴大的後果,於是治理沙塵暴成了當時的主話題。
盡管是藍天,但若是下幾滴小雨,落下來便是點點泥漿,可見空氣中元素之多。或許真正沁人心肺的空氣隻能在雨後才能吸到。
九十年代再回北京時,對風印象不太大了,或許是沙漠治理有了成效吧。印象深的是天總是灰蒙蒙的,像是被人塗了色,很少見藍天,但天是高的,能見度也不錯。
要想見到藍天,需要騎車到郊外,說的是遠郊,如十三陵一類地方。那裏的天是很藍的,那時私家車很少,所以要想見藍天,須先付出不少的體力。這真不是想看就看,想吸的。。
那時中關村的大街上充滿了汽車尾氣的嗆人味道,想想應該是汽油質量太差,有大量硫化物在裏麵的緣故,尾氣淨化係統也不過關。想散個步,得先騎車到清華園裏麵,那裏沒什麽車。
這二十年來都是夏天回北京,熱啊,加上時有時無的霾,日子真不大好過。
前幾天回國處理些家裏的事情,對北京的天氣似乎有了更多的體驗。二月上旬的幾天,天是藍的,溫度在零度左右卻感到很冷,一琢磨,原來是有風的緣故。不管怎樣,見到藍天是極好的,這年頭,它成了奢侈品。
過了兩天風停了,霾便湧了上來,看結果說是PM2.5到了280多,頓時感到喉嚨有些不舒服,痰開始增多。盡管我鼻子不大靈光,但也能聞出空氣中的異味。
好在從小到大什麽都吸過,還不至於生病。
霾持續了一天,天氣預報說有大風,於是大膽預測一下過一天就有藍天了,果然如此!可惜風一停,霾又來了。霾呀,藍天呀,就這麽來來往往,各領風騷。
看來以前極討厭的風成了現在極受人喜愛的東西,風似乎成了現在驅霾的利器。不是有MIT的專家提出可以用火箭發動機造成大風驅霾麽!
不管怎麽說,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盡情地奔跑了,要控製呼吸量,不僅僅是我,而是全體在那兒生活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