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世界政治評論》雜誌網站日前發表署名文章,作者為美國陸軍軍事學院戰略研究所地區戰略與規劃係主任史蒂文·梅茨。文章中稱,沒有哪位美國領導人希望朝鮮半島再次爆發戰爭。問題在於,朝鮮發表了太多威脅性的官方聲明,保持著高度戰備狀態,所以美國決策者可能無法辨識出即將發動進攻的跡象。
誤判或許導致戰爭
文章指出,無論如何,美國近年來的每場戰爭都以誤判形勢開局;美國決策者誤解了敵人的意圖,而這些敵人反過來又低估了美國的決心。美國與朝鮮的衝突可能會複製這種模式。
文章稱,鑒於金正恩政權沿襲了前兩任領導人的傳統,對自己感到不滿意的所有行動和聲明都作出反應,所以很難確切評估什麽樣的舉動會把平壤推上瘋狂的道路,導致其采取行動。可能會是美國認為適度而合理的舉動,也可能是發生在朝鮮政權內部、外界無從知曉的權力鬥爭。
外界不知道平壤發出的最新一輪威脅究竟是認真的,還是老一套的叫罵而已。謹慎的做法是想像不可想像的局麵,思考一下,朝鮮政權發動的戰爭可能會對美國安全構成何種影響。
戰爭代價極其高昂
文章認為,第二次朝鮮戰爭的開端可能是韓國、日本或美國的目標遭受導彈打擊,或者在朝鮮實施導彈打擊的同時大舉入侵韓國——朝鮮為此已經準備了數十年。早期打擊可能包括核武器,但即便沒有,美國可能也會迅速采取行動,摧毀朝鮮現有的核武器和彈道導彈。
文章稱,戰爭本身的代價將極其高昂,也許會持續很長時間。朝鮮是全世界軍事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其武裝部隊落後,但規模極大。朝鮮民眾不斷接受美化政權的宣傳,目前很難判斷他們是否會抵抗進入朝鮮的美國和韓國軍隊。正如伊拉克衝突表明的那樣,盡管美國及其盟友不希望出現廣泛而持久的抵抗行動,但還是應該準備好對策。朝鮮的常規軍隊落敗後,廣泛的遊擊戰和叛亂可能會持續數年。
文章指出,朝鮮需要大量救濟。如果平壤動用了核武器,韓國和日本也同樣需要救助。要想穩定朝鮮局勢並建立高效而和平的政府,就需要長期占領,要麽由美國主導,要麽由美國充當主要促成者。
文章還分析說,第二次朝鮮戰爭將迫使美國調集軍隊。這首先是需要軍方現有預備役人員參與,但最終可能需要美國大規模擴軍,因此還要征兵。軍方的基礎培訓設施和國防工業基礎也必須擴大。即便華盛頓為籌集戰爭資金而增稅,此舉也將使削減美國政府開支的工作遭遇重挫,從而推遲大幅度削減赤字的時間。此外,第二次朝鮮戰爭將衝擊全球經濟,有可能破壞東北亞以外地區的穩定。
不過,美國及其盟友終將擊敗朝鮮軍隊。到了那時,美國不可能像第一次朝鮮戰爭結束時那樣,恢複戰前的局麵了事。文章稱,朝鮮太反複無常,太孤注一擲,太危險,所以不能容忍其存在。因此,美國的戰略目標隻能是政權更替和徹底消除朝鮮的威脅。
導致中美敵意加劇
文章認為,朝鮮要實現上述轉型,中國可能會構成最緊迫和最嚴峻的挑戰。無論如何,朝鮮前領導人金日成在20世紀50年代出兵韓國之後,北京展開幹預才挽救了他,中國的援助幫助金氏家族後來的成員保住了政權。鑒於第二次朝鮮戰爭也必定會以同樣的方式(也就是朝鮮挑釁)開始,但願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已經成熟,這次能允許全世界鏟除其危險的盟友。
不過,中國將激烈反對美國長期在朝鮮駐軍,或者出現統一的、與美國結盟的國家。繞開這種局麵的辦法之一就是大妥協,形成一個統一但中立的國家。無論這種選擇多麽具有吸引力,統一後的朝鮮半島可能都不願采取中立,因為它與中國僅隔一條鴨綠江。
文章指出,如果不能巧妙處理第二次朝鮮戰爭的後續問題,極有可能會導致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敵意加劇,也許甚至會引發一場新的冷戰。
無論如何,曆史表明,深切的經濟聯係並不能自動防止國家間產生敵意或開戰——1914年,德國與俄羅斯的經濟關係極為緊密,與法國和英國也有著廣泛的貿易和金融聯係。因此,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美中繼續開展相互貿易和投資,但兩國關係又是對抗和充滿敵意的。在治國領域,更古怪的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無論第二次朝鮮戰爭產生什麽樣的外交後果,都將導致極大的人道主義和經濟災難,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加以避免。不過,鑒於朝鮮政權具有多疑和不穩定的特點,即便美國采取最出色和最明智的外交舉措也未必能避免衝突。出於這個原因,美國的決策者和戰略家應該在極力避免第二次朝鮮戰爭的同時認真推演。他們應該籌劃結果,並且為取得這樣的結果而著手在美國國內形成政治共識,這是一項令人沮喪但有先見之明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