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行百變韋城主1
changjia 於 2005-09-12
韋城主,名韋孝寬, 大家多半沒聽說過。說起他的4553代後人,大清一等鹿鼎公韋小寶,就家喻戶曉了。提到韋爵爺,可不是為了提高韋城主的知名度,而是向大家介紹一下韋城主的性格。韋小寶的圓滑,狡黠,聰明,與韋城主一脈相承。韋城主也有特點,韋小寶沒有遺傳到的,比如,戰略眼光。韋孝寬曾經獻過“攻齊三策”,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古人評價“攻齊三策”,堪比諸葛武候的隆中對。這韋城主孝寬到底是何許人也,聽我慢慢道來。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話說司馬昭和司馬炎滅了吳蜀,一統天下,司馬炎卻生了個吃肉糜的傻兒子,於是有了賈後專權和八王之亂。西晉由於內亂,力量大大削弱,此消彼長,北方的少數民族,如匈奴,鮮卑,力量大增。匈奴左賢王劉淵建立漢。因為漢朝公主王昭君嫁給了匈奴呼韓邪單於,所以劉淵自稱大漢劉氏天子的外甥。 外甥怎麽又姓劉了?這劉姓是曹魏時改的。大概是追溯祖先到白登之圍,誤以為是漢高祖劉邦向冒頓單於的閼氏實施美男計,產生了他們那一支匈奴,所以,就姓劉了。(劉邦很委屈的說,不是我,是陳平那廝幹的好事)。劉淵的兒子劉聰占了洛陽和長安。北方的漢人紛紛遷徙到江南,投奔在建康(南京)的琅牙王司馬睿,於是開始南北分治。北方諸少數民族打來打去,曆史上稱之為五胡16國。南方是東晉小朝廷。過了120年左右,形式有所轉變。在北方,拓拔鮮卑統一中原,建立北魏;在南方,劉裕,就是辛棄疾寫的那個“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家夥,以宋取代東晉。這以後,就叫南北朝了。南方,宋齊梁陳交替;北方的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東魏以洛陽為中心,西魏以長安為中心。東魏由丞相高歡把持,西魏由丞相宇文泰把持。高歡和宇文泰都學曹操,自己不作皇帝,留給兒子作。後來,高歡的兒子把東魏改成北齊,宇文泰的兒子把西魏改成北周。韋城主就生活在那個時代。
韋城主的職業,是鎮守邊防重鎮的大將,尊稱城主。這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職業。韋城主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把武將這份有前途的職業做到70多歲,一直有驚無險,一路順風,最後,在自己家的大床上壽終正寢。那年頭,在外,打仗是家常便飯;在內,三天兩頭變換皇帝權臣,能夠富貴而且壽考,當然是牛人。(所以,俺一直崇敬郭子儀和韋小寶)。韋城主的個人武力,和金庸筆下的韋小寶相仿。他自知拉不開300石的大弓,也射不下大雕,所以從來不炫耀個人武功。戰國的時候,有個秦王在人前顯擺武功,舉大鼎,結果把自己砸了。韋城主可沒有那麽傻。抄起一條槊,就往敵人多的地方衝,這更不是韋城主孝寬的風格。
北史講“孝寬沈敏“,也就是韋城主性格深沉機敏,足智多謀。(我老覺得《天下無敵》裏的葛優,可以用沈敏來形容)。韋城主是當時長安人士,出身革命幹部,祖父和父親都作過地市級幹部,參加革命工作以後,表現出色,還騙了個上司的女兒做老婆。
韋城主孝寬的長相應該不錯。年輕時,還不是城主的時候,曾任析陽郡守。那時,獨孤信為新野郡守。二人是哥們,經常一起出去打獵喝酒。那獨孤信在軍中人稱“獨孤郎”,長的帥,穿著時髦,又喜歡玩酷,曾在陣前匹馬挑戰,力擒敵將。真實的戰鬥裏,單挑本來就很少,還是帥哥出陣,真是酷畢了。韋孝寬經常和外貌武功都勝於自己的帥哥在一起,非但不自卑嫉妒,而且還更加意氣風發。這招還真管用,大家在看帥哥之餘,用眼角餘光看到了旁邊的韋城主。 大家不禁打聽,獨孤帥哥旁邊的那個陪襯人是誰呀?不太醜也不搶風頭,很合格嘛。原來是析陽郡守小韋。加上獨孤帥哥和韋城主都政績出眾,於是,荊州吏人便稱獨孤信和韋孝寬為“聯璧”。
神行百變韋城主2
changjia 於 2005-09-13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皇帝不喜歡丞相高歡大全獨攬,向西投奔在長安的宇文泰。 這一行動,造成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兩部分。高歡和宇文泰,成了當時文武百官的兩個選擇。大多數跟隨孝武皇帝的官員,由於家眷在洛陽等原因,不願意西奔。唯有獨孤信,拋家棄子,連夜追上孝武皇帝,隨其西奔,令孝武皇帝感慨“亂世識忠臣,豈虛言也”(資治通鑒156卷)。其實,獨孤信和黑獺(宇文泰的小名)是光屁股時候就開始的朋友,西魏孝武皇帝白感動了。韋城主本身就是長安人,當然要跟宇文泰。
東魏和西魏的邊境騷亂,西魏老大宇文泰讓韋城主負責邊境城市宜陽的事務。東魏那邊,有個陽州刺史牛道恒,從西魏叛逃過去的,很熟悉西魏的情況。牛道恒經常跑到邊境,引誘西魏居民歸附東魏。看著手下的老百姓越來越少,僑眷卻越來越多,韋城主心想,光做統戰工作還不行,還得釜底抽薪。韋城主孝寬大筆一揮,給牛道恒寫了封信,大講“牛兄你真不愧姓牛,真是太牛了,小弟好想和你作朋友噢”之類的話。然後吩咐手下人,把信送到另一位東魏守將段琛的大營中。戰爭時代,也不講私拆別人信件是不是侵犯隱私,段琛看到寫給牛道恒的信,拆開一看,原來你小子和韋孝寬還有一腿。段琛果然開始懷疑牛道恒。以後牛道恒所獻的計策,段琛一概不采納。牛道恒和段琛互相猜疑,韋孝寬看準時機,出奇兵襲,俘虜了段琛和牛道恒。這哥倆恐怕進了監獄,都不知道中了韋孝寬的反間計。
韋孝寬升任並州太守,駐紮在玉壁,正式開始了玉壁城主的職業。 玉壁在今山西省,處於汾河的下遊。西魏設在這裏的要塞,對東魏的重要城市晉陽(太原)威脅很大。
不久,東魏丞相高歡傾東魏之兵,自他的大本營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出發,向玉壁大舉進攻。聽到這個消息,韋城主這個興奮呀。韋城主是不是被高歡嚇出毛病了?為什麽要挨打了還興奮呢?看武俠小說的都知道,一個知名度小的高手要迅速提升等級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找一個成了名的高手在“月圓之夜,紫禁之顛”對決。如何選擇這個成名的高手,可就是一門精深的學問了。韋孝寬自鎮守玉壁以來,知道這是戰略要地,一直積極練兵備戰,囤糧挖井,儲備弓箭。韋城主用他沉敏的大腦一算,根據兩軍兵力對比和城裏糧草兵器的儲備情況,堅持守城兩三個月沒有問題。光守城還不行,還得有後備計劃。韋城主要跟高手過招,提高知名度,可不希望象後世唐朝守睢陽的張巡那麽慘。韋孝寬急忙給老大宇文泰寫報告,說,我拖住高歡兩三個月沒問題,請老大您現在就準備大軍,等高歡被拖得筋疲力盡的時候,咱們裏應外合,做了那丫的。暗含的意思是,過了幾個月,兄弟就不行了,老大您可得來救哇。
十月,東魏軍攻城,晝夜不停。韋城主隨機應變,竭力抗禦,“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玉壁城內主要水源來自汾河。高歡便命令切斷汾河水源。韋城主對此早有準備,挖井儲水,頗能應付一段時間。守城將士吃喝不愁,當然鬥誌高昂。韋城主親自向將士鼓舞士氣,兔子(同誌)們啊,咱們要是把高歡這東魏第一牛人修理了,名譽地位獎金,還有全國美眉們的求愛信,都會刷刷的來啊。
高歡開始的策略和現在的美軍打伊拉克差不多,先對敵人進行空中打擊。可是那年頭沒有轟炸機,東魏軍便在城南築了土山,想居高臨下攻城,用弓箭向城中進行“地毯式轟炸“。韋孝寬在城樓上綁木頭,加高城樓,讓城樓始終高於土山,保持了“空中優勢。就看兩邊在離地麵十幾米的土山和城樓上對著放箭,地麵上的人,都得頂著鐵鍋。
看空軍不行,高歡就改用地下工作者。北史上說,高歡派人對城裏說:“縱爾縛樓至天,我會穿城取爾”。俺不相信一世梟雄高歡這麽多嘴,挖地道的工作,越機密越好,神不知鬼不覺,進城了。俺的看法是,韋城主看那幾天土山上的東魏軍少了,地麵上頂鐵鍋的人也少了,開始犯琢磨,派出斥候,也就是探子,一打探,原來東魏軍從上天改為入地了。韋城主是我國間諜情報事業的先驅,很早就著手建立情報網絡,培養發展間諜人才。韋城主聽到稟報,心想,就這老掉牙的攻城辦法,還拿出來用,你會挖,本城主也會挖。韋孝寬命令百姓沿著城牆的方向,挖掘長溝,並派兵駐守。東魏軍挖地道,挖著挖著,前麵有亮光了,還沒明白怎回事,已經暴露在駐守溝邊的西魏軍麵前了。韋城主還有更絕的,可能是小時候用這個辦法對付過老鼠。他讓人在溝外堆積木柴,備好火種,發現東魏軍在地道中工作或潛伏,便將木柴塞進地道,投入火種點燃木柴,還借助牛皮囊鼓風,烈火濃煙,吹入地道,地道中的東魏士卒被燒得焦頭爛額。
高歡也是個老謀深算,足智多謀的老油條。看上天入地都不行,就改用地麵進攻。東魏軍又造“攻車”,撞擊城牆,所到之處,莫不摧毀。韋城主便以柔克剛, 用布匹做成帳幔,對著“攻車”張開,攻車撞上幔布,布受衝擊立即懸空,城牆未受損壞。東魏軍又把幹燥的鬆枝、麻稈綁到長杆上,用油浸透,點燃,去焚燒帳幔,企圖連玉壁城樓一起焚毀。韋城主則把銳利的鉤刀也綁到長杆上,等火杆攻擊時,即舉起鉤刀,把正燃燒的鬆枝、麻稈全部割掉。
東魏軍見地麵打擊不能奏效,又轉回地道,在城四周挖掘20條地道,用浸了油的木柱支撐地道,放火燒斷木柱,使城牆崩塌。韋孝寬在城牆崩塌處建柵欄堵住,使東魏軍無法攻入城內。高歡絞盡腦汁,用盡攻城之術,皆被韋城主破解。
高歡看硬的不行,就來軟的。先派遣參軍祖庭作說客:“沒聽說有救兵來,你還是降了吧。” 韋城主心裏說,你攻不破城池,才來勸降,再耗一耗,你們就不行了,以為我傻呀。於是回複說:“我城池嚴固,兵食有餘,攻者自勞,守者常逸。豈有旬朔之間,已須救援。適憂爾眾有不反之危。孝寬關西男子,必不為降將軍也。” (資治通鑒159卷)。祖庭又派人向城中射信箭,信中說:“能斬城主降者,拜太尉,封開國郡公,邑萬戶。” 韋城主一向很節約紙張的,直接在信的背麵寫上“若有斬高歡者,一依此賞”,將信反射向城外。
高歡攻城50天,士卒死亡7萬人,精疲力竭,用盡心機,仍未攻克玉壁,急得舊病複發。當時有隕石墜入東魏軍營中,東魏軍都很驚懼,認為此天相主大將不利。高歡於是在十一月初一解除對玉壁的包圍,撤軍回到晉陽。高歡一病不起,軍中傳說高歡在玉壁被韋孝寬用強努射死。高歡隻好強作精神,出來見諸重臣,並和老將軍斛律金唱起了“敕勒歌”,回憶鮮卑族的故鄉,也是高歡和很多大臣小時候生活的地方。“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眾人無不哀傷悲泣。高歡於次年正月死去。
說幾句題外話。不但高歡,慕容,宇文,獨孤等,也是鮮卑族。不同的是,慕容鮮卑出於遼東,宇文,獨孤和拓拔鮮卑出於內蒙古中西部。感謝鮮卑族,為武俠小說中的大蝦們提供了這麽多美妙的複姓。遼東鮮卑還有另外一個大姓,段氏。慕容氏和段氏經常互為姻親。慕容複要是好好考察曆史,沒準會發現大理國的段氏,是遼東段氏後裔呢。如果這樣,慕容鮮卑的複國夢,在大理間接實現了。(大理國是五代的時候,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建立的。中原段氏起源於春秋時鄭莊公的弟弟叔段。)
玉壁之戰以後,韋城主以高票當選當年天下十大傑出青年第一名。此評比由東西魏國和南邊梁國的多家媒體聯合舉辦。西魏主流官方媒體“西魏日報”,連載了長篇報告文學“玉壁之戰”,小報則是充滿了關於韋城主的花邊八卦,小道新聞,諸如:玉壁之戰時韋城主的發型,“韋孝寬:我和高歡 不得不說的故事”。韋城主出門至少要帶一個連的保鏢,以應付瘋狂的粉絲。韋夫人特地雇傭了十八個秘書,來閱讀和回複粉絲的來信,特別是女粉絲的來信。
玉壁之戰是中國古代守城戰中以少勝多,以弱製強的典範。守城和兩軍原野對壘的不同在於, “攻者自勞,守者常逸”。城破的原因往往在於圍城日久,困守孤城而援兵不至,城內糧水斷絕。幾年後的候景之亂,梁武帝的皇城被候景攻破的原因,也在於糧草斷絕而援兵袖手旁觀。17世紀日本戰國時代,被譽為日本戰國軍神的上杉謙信,攻打戰國第一堅城,北條家的小田園,刹羽而歸;十幾年後,羽柴秀吉(豐臣秀吉)率20萬之眾,圍攻小田園城,也頗費了些時間才攻克。可見,城池攻守,速戰往往不利於攻方。但是,高歡不敢長時間圍城,唯恐西魏援軍,趁東魏軍心疲憊懈怠之時,與韋孝寬裏應外合,使得東魏軍腹背受敵。韋孝寬深知高歡的顧及,準備好了,等高歡使出十八般手段攻城。韋城主自己以逸待勞。能有高歡這樣級數的高手,作決戰的對手,戰前自己又頗有勝算,韋城主怎麽能不興奮呢。
神行百變韋城主3
changjia 於 2005-09-14
韋城主不但是守城高手,還是中國林蔭道的鼻祖。以前,路邊每一隔段,就有一個標記裏程用的土堆。一下雨,土堆就損壞了,政府要經常修複土堆。韋城主靈機一動,種植槐樹以代替土堆。既免去不斷修複之勞,行人還可以在樹下乘涼休息,而且,植樹造林美化環境,增加我國大西北的森林覆蓋率。朝廷得知此事,大力推廣韋氏經驗,讓各個州郡在道路兩旁,每隔一裏種植一棵樹,每十裏種三棵,百裏種五棵。韋城主又一次成了雜誌的封麵人物,不過,是西魏建設雜誌,發行量不大。
韋城主正在春風得意,出了件事,讓他心裏有些不爽。韋城主是戴笠,李克農等人的祖師爺,手下有一個強大有效的諜報網,專門負責收集北齊的情報。(高歡的兒子,把東魏皇帝攆下寶座,自己當了皇帝,改國號北齊)。韋城主對手下的兄弟,可真沒說的。兄弟家裏有事急需用錢,城主出錢不帶眨眼的;兄弟受了欺負,城主給兄弟報仇,擺平對手,掙回麵子;至於請兄弟們吃喝玩樂找MM, 更是家常便飯。韋城主手下,頗有一些貼心賣命的死黨。韋城主經常派遣特工,攜帶重金去北齊,發展當地人作間諜。北齊當地間諜經常通過接頭人,與韋城主遙通書信。晉陽城外,小樹林中。兩個中年男子。“天王蓋地虎”“寶塔震河妖” “地鎮南崗一派溪山千古秀”“門朝大海三河合水萬年流”“同誌,終於見到你了。”有個叫許盆的將領,韋城主一直對他很好,視他為心腹。韋城主看得起他,讓他去鎮守一座城池。誰知許盆這小子領命後,卻投降了北齊。你說韋城主能高興嗎?你丫太不給本城主麵子,讓本城主以後怎麽鎮住別的弟兄?“小李,我要許盆的頭。” 韋城主一聲令下,沒過幾天,小李就帶著許盆的頭回來了。韋城主召集組織內部大會,眾人看到韋城主如此賞罰分明,背叛的人,就算跑到外國,城主也有追殺的辦法,無不緊張,決心好好為城主效力。至於許盆被殺的經過,屬於組織內部秘密,所以寫史書的人不知道,發揮你的想象力吧,什麽美男計,美女計,小李飛刀,隨便想象。
宇文泰病逝,臨終托付侄子宇文護統領朝政,輔佐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宇文覺稱帝,國號周,取代了西魏。宇文護是一個陰險狠毒,心胸狹隘又猥瑣的家夥。宇文覺不滿宇文護的獨斷專行,於是宇文護就殺了宇文覺,立宇文泰的另一個兒子宇文毓為皇帝,後來又殺死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就是周武帝。宇文護還竭力肅清宇文泰時代的朝中大佬,殺死趙貴,逼獨孤信老帥哥自殺。可見,跟宇文護相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韋城主和宇文護卻相安無事,因為宇文護欠韋城主一個大大人情。
宇文護的母親,留在北齊的晉陽,宇文護派人打聽她的下落,沒有結果。這時,北齊派使者到玉壁,要求兩國彼此往來相互貿易。韋城主在郊外大排筵宴,接待北齊使者,北齊使者甚為高興(中了韋城主的糖衣炮彈)。席間,談起了宇文護母親的事。韋城主放還了搶掠到的北齊人,並致書北齊,讚成兩國貿易通商。 北齊使者帶著豐盛的外交成果和飽滿的錢包,回國極力宣傳找到宇文護的母親並送回北周的好處。光給北齊好處當然不夠,軟硬兼施,胡蘿卜加大棒,才是上策。韋城主傳出消息,說北周要與突厥聯合,攻打晉陽。北齊皇帝聽說這一消息,很是恐懼,對比送與不送宇文護母親回北周的利弊,像哈姆雷特那樣感慨了幾句“TO BE,OR NOT TO BE”之後,便派人把宇文護的母親送回北周,並請求兩國通好。韋城主送了宇文護這麽大一個人情,宇文護當然要對韋城主不錯了。至此,韋城主暗自鬆了口氣,“I SURVIVED AGAIN.”
為了表彰韋城主在玉壁立下的功勳,周武帝在玉壁設立勳州這個建製,並任命韋城主為勳州刺史。後來,這種表彰人的方法,被蘇聯人學去了,前蘇聯遍地都是某某人格勒。韋城主在20多年前就是刺史了,一直沒有升官,看來這個玉壁城主,要成為終身職業了。韋城主也樂意在玉壁當老大,免得回朝廷看宇文護的臉色,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當時,汾州以北,離石以南的地方,全是胡人,他們經常搶掠居民,阻斷汾河水路。韋城主早就看他們不順眼,想整治整治他們。但此地包括北齊的部分領土,難以采取軍事行動來打擊胡人。韋城主便決定在險要的地方,築一座城堡來克製胡人。要說這韋城主選址築城的水平,可是真高,具有高級城市規劃師,高級建築師和高級風水先生的職稱。韋城主從黃河以西調來流放犯人十萬,士兵百人,派開府儀同三司姚嶽帶人去築城。姚嶽見隻有百名士兵,說:“城主,要是北齊的軍隊來怎麽辦?我怕怕,不敢去。” 韋城主心說,真是豬腦,我能讓你去送死嗎?不相信本城主的本事呀?那你聽好:“修建這座城池大約要花十天,從這裏到北齊的晉州有四百多裏。我們開始築城,北齊在第二天能夠知道,如果他們在晉州征兵,兩天才能召集齊軍隊。謀劃如何行動,大約要花三天,然後行軍要花兩天,等他們到的時候,城也修完了,明白了嗎?” 姚嶽遂奉命築城。北齊軍聞訊後,果然到邊境上,懷疑北周有大軍駐紮在此,便停止不進。當夜,韋城主又命姚嶽在汾水以南,傍臨介山的各個村落點柴縱火。北齊軍見後,以為是北周軍營,好大一片片呀,趕快收兵,回去鞏固自己陣地,等待北周進攻。北齊軍還在傻等,姚嶽已經順利築城而還,一切皆如韋城主所言。(開府儀同三司應該不比刺史官小,這個姚嶽怎麽這麽聽韋城主的話? 可見,韋城主這個資深刺史還是很有權威的.)
宇文護想出兵東討北齊,韋孝寬認為時機不夠成熟,派人前去勸阻,但宇文護並未采納。周軍出師後,果然不利。第二年,北齊與北周爭奪宜陽,久久不分勝敗。韋城主認為宜陽的位置並不十分重要,兩軍投入大量兵力,在此小城持續作戰,並不值得。他勾畫地形,建議在汾北築建城堡,搶在北齊軍隊之前,占據汾北要地 。宇文護卻自以為是:“韋城主子孫雖多,但是不超過百人。若在汾北築城,派誰去守城?”此事隻好作罷。這個宇文護的軍事才能夠弱,卻頗有政治手腕,連殺兩個皇帝,都是宇文泰的兒子。宇文泰臨終時,托孤給宇文護,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過,宇文護最終沒有玩過周武帝,被周武帝騙進皇宮,殺了。
韋城主的汾北築城計劃被宇文護否決了,北齊卻有韋城主的知音。北齊大將斛律光抵達汾北,在韋城主指出的地方,築建城堡,與韋城主對峙。斛律光就是唱“敕勒歌”的斛律金老爹的兒子,有名的射雕將軍。斛律光到汾東,與韋城主相見。兩大高手見麵,自是舌劍唇槍。斛律光說:“宜陽小城,兩軍爭奪持久不下,宜陽就讓給你們了,我在汾北築城,作為補償,請不要見怪。” 韋城主雖然無奈,嘴上仍不讓斛律光占上風,回答道:“宜陽是戰略要地,汾北是我們不要的地方。我們要占領戰略要地,你隻好到我們不要的地方去檢垃圾,我們怎麽會怪罪你呢?您出身名門,輔佐貴國皇帝,位高名重,應該理順內政安撫百姓,怎莫如此窮兵黷武,使得戰亂不斷,汾晉一帶,千裏不見炊煙,白骨露於原野?” 韋城主的鐵嘴鋼牙,不讓紀曉嵐。
斛律光又進圍定陽,築南汾城,給周軍更大壓力,歸附者北齊者達萬餘戶。北周大將宇文憲聞訊,急忙撤去包圍宜陽的軍隊,飛馬去救援汾北。斛律光用圍魏救趙之計,解了宜陽之圍。斛律光在汾北築13城,拓地500餘裏。韋孝寬自玉壁發動攻擊,戰於汾北,但為斛律光所敗。韋城主軍旅生涯幾十年,終於嚐到了敗仗的滋味。
打了敗仗的韋城主,腦子轉的依然很快。你斛律光武藝高強,善於用兵,如果本城主繼續在戰場上和你死磕,那本城主的“韋”字也要倒著寫了。三十六計中有一計叫什麽來著?反間計。本城主用反間計可是老手了。韋城主得知北齊權臣祖珽與斛律光不和,皇帝高緯也很忌憚斛律光,於是編造暗示斛律光謀反的歌謠,並叫間諜在北齊都城鄴流傳。(祖珽就是那個在玉壁勸降韋城主的說客。高緯,也許你不熟,他的二奶,馮小憐,知名度大一些,鹿鼎記裏洪夫人有一招,“小憐橫陳”。)不久,鄴的兒童的流行兒歌就是 “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百升”就是一斛,明月是斛律光的字。祖珽又趁機添油加醋,向北齊皇帝高緯誣陷斛律光:“斛律累世大將,明月聲震關西,豐樂威行突厥,女為皇後,男尚公主,謠言甚可畏也”(《北齊書·斛律光傳》)。又以宜陽之戰以後,斛律光違令領軍入京之事為借口,說斛律光蓄意謀反。斛律光被誅。周武帝聽說斛律光死了,高興得下令大赦境內。周武帝滅了北齊以後,還對眾人說:“此人若在,朕豈能至鄴"。雖然韋城主的反間計是為了國家利益,並非個人恩怨,畢竟不夠光明正大。皇太極的反間計更是狠毒,袁崇煥不但要承受崇禎皇帝的陵遲刑罰,還要承受北京老百姓的誤解怨毒。人們評價崇禎昏庸,剛愎自用,評價老百姓愚昧盲從,卻沒有人因此置疑皇太極的人品,反間計反而成了皇太極智略的一部分。比照皇太極,為韋城主開脫一下啦。
神行百變韋城主4 changjia 於 2005-09-15
周武帝打算滅北齊,統一北方。韋城主上書攻齊三策。這是韋城主一輩子最露臉的兩件事之一,一件是在玉壁逼死高歡,還有一件就是這次,當了回諸葛小亮,毛澤小東,希特小勒。攻齊三策把韋城主從戰術大家提升到戰略大家。這個壇子裏潛水的戰略大家也不少,翻譯的不好,大家千萬不要一磚西來,天外飛仙。 神行百變韋城主5 changjia 於 2005-09-16 周宣帝繼位後,韋城主超越了城主的官階,作到了上柱國的高位。一般來說,如果我們不稱呼某位副處長為處長,那位副處長就會很不高興。有鑒由此, 我們還是改變對韋城主的稱呼,稱韋柱國吧。不習慣啊,那就直呼其名,稱呼他老人家韋孝寬吧。宜帝任命韋孝寬為行軍元帥,率領宇文亮等進攻屬於南陳的淮河以南地區。陳軍難以抵擋,於是將長江以北九郡的民眾徙往江南。至此,北周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北周忙了半天,全是給楊堅作嫁衣裳。另外一個有名的嫁衣裁縫,是五代十國時的周世宗柴榮。柴榮統一了北方.柴榮死後沒幾天,趙框胤就黃袍加身了。看來“周”不應該作國號,應該作婚紗店的字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