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書達理日常所見

指書達理日常所見所想,歡迎探討.
正文

是不是該把“師夷長技以製夷”換成“師夷長技以和夷”的時候了?

(2017-03-12 00:30:52) 下一個

是不是該把“師夷長技以製夷”換成“師夷長技以和夷”的時候了?
一百幾十年前,中國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國門,被迫和西方通商交流。有個叫魏源的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製夷”,意思是“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從而克製西方”。夷:指外國、外國人,一般指西洋。 師: 指學習、以西洋人為師。 長技:優秀的技能。製: 抵製,克敵製勝。 基於此理論的洋務運動確實短期內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工業,國防,教育,及科技的進步。但為什麽不能持久呢?不斷的戰爭似乎是原因, 但我覺得有個問題不能忽視,就是是這個“製夷”目標不對。向人家學習的目的是克製人家,這樣的學習能長久嗎?學習可不是學一次就永遠不用再學了,即使你超過了人家,也不能驕傲,還要謙虛地找人家的長處,因此“和為貴”。即使有“製夷”這樣的效果也不可以明目張膽的提出來。清政府雖然在洋務運動中學習西方但是一直把西方當作敵人,比如當自認為學得不錯時,再加上義和團勢大時,就急功近利向列強宣戰。
三十多年前,中國自己主動打開國門和西方交流,又一次使國民經濟突飛猛進。曆史證明國門開放並不是壞事,西方也不光是欺負人,畢竟是因為和他們交流才有我們的經濟發展,“和夷"很重要。難道還要以“製夷”為目標嗎?以前被人家欺負一次,記住就好了,也知道原因了,也找著辦法解決了,這一頁應該翻過去了,非要報複一下不可嗎? 冷戰也結束了,何苦要反複跟人家對著幹呢?當你把人家當敵對勢力的時候,難道人家還以你為朋友嗎? 一方麵受益著互聯網,電腦,手機等高科技,一方麵把人家當作敵對勢力,這矛盾可不小啊,甚至有過河拆橋的小人的感覺。

北朝鮮要發射導彈, 東北三省都在其打擊範圍內,中國為什麽不也讓美國幫助裝個薩德防著點呢?美國不願幫助?南韓可以我們為什麽不可以?原因是我們壓根兒還是把人家當敵人,希望有一天要“製夷”,我敢說中國從來都沒有想過向美國提出過這樣的請求。別跟我說什麽國格,獨立自主了,沒看出來北約各國那個國家喪失國格了,哪個國家不獨立了,也沒覺得南韓損失什麽了。畢竟人民的福祉最重要。北朝鮮倒是獨立自主了,人民的福祉哪去了?北朝鮮是朋友嗎? 那是幾十年前的事。自從三十多年前中國決定走資本主義道路以來,北朝鮮就已經不當中國是朋友了(老鄧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實他是想說“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隻是沒敢而已)。中國人經常感覺美國好像在很多地方為難中國,卻忽視了他們對中國經濟的巨大幫助, 也看不見中國處處跟美國唱反調,先不說報刊輿論,光那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就被中國給用爛了,好像不弄點反調別人就不知道我們有主權似的。老祖宗的“和為貴”也忘了,人民的福祉也不顧了,眼看著東北三省籠罩在危險中而不顧。經常看到有國外網友不理解中國的舉動,然後就有明白的網友給解釋說由於一百多年前鴉片戰爭,不平等條約,八國聯軍。。。難道一直過不去這個坎兒嗎?

可以說大部分中國人隻有八零後或九零後才算過上了比較豐裕的生活,七零後小時候可能有物質缺乏的感受,有些地區也有挨餓的記憶,六零後和五零四零後都有挨餓的記憶。我的爺爺是個三零後,可憐他一輩子也就享受了幾年好日子, 我奶奶離世更早更是沒見過苦日子的盡頭。相反,日本和德國作為兩個二戰戰敗國,戰後焦頭爛額,隻因為不和美國作對,得到美國幫助,戰後長期一個是GDP第二,一個是第三。這兩個國家的人不管哪個零後基本都沒有見過苦日子。如果日本和德國過不去那道坎兒,他們的人民能有福祉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