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教育部對中學語文教材已經做了重要改革,盡管某些弘揚中共革命史的篇目被剔除,但魯迅的作品大幅度減少,其中包括魯迅的散文名作《紀念劉和珍君》。
眾所周知,劉和珍是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英文係學生。“三一八”慘案中,身為學生自治會主席的劉和珍,動員組織同學集會遊行。她扛著校旗到段祺瑞執政府 門前請願,段祺瑞竟命令衛兵開槍,劉和珍身中七彈,壯烈犧牲,時年22歲。噩耗傳來,魯迅先生悲憤交加,稱“三一八”是民國建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4月1 日,他飽蘸著血淚,用慍怒而悲憤的筆調,寫下了《紀念劉和珍君》這篇感人至深的不朽文章。或許,有人會說那是一場已經過去了的屠殺,既然已經紀念了這麽多 年,也該歇一歇了,畢竟,我們不能將仇恨一代一代往下傳。
沒錯,仇恨確實不應該永遠蒙蔽一個人的雙眼,但問題在於,類似的屠殺並沒有消失,也就在魯迅先生這篇不朽作品發表後的第六十三年,也就是公元 1989年6月4日,曆史再次重演,一個號稱曆史上最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一個號稱一切都由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一支號稱永遠保衛人民的軍隊,在這一天, 向它的大學生們舉起了手中的衝鋒槍。這一天,不知道有多少“劉和珍君”倒在了血泊之中,在這一天,不知道有多少憤怒的市民倒在了槍口之下。顯然,1989 年的6月4日,是新中國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或許教育部的官員意識到1926年3月8日和1989年6月4日是多麽相似的一天,或許已經有某一個教師在課堂上向他的學生講述了“六四慘案”的的始末, 又或許某個酷愛了解曆史真相的學生發覺了曆史上這兩天的相似性。總而言之,《紀念劉和珍君》如繼續放在教科書裏,實在太危險,太讓人膽戰心驚。所以,隻有 將之驅逐出去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後患。
為了對在當代高中生中弘揚民族戲曲藝術,進一步提升京劇在全國的影響力,教育部對《紅燈記》、《楊門女將》等京劇劇目,選入高中教材。
不可否認,京劇素有“國粹”之美譽,但這也僅僅隻是一種“美譽”罷了。這就好比誇獎某個並不十分漂亮的女孩子是學校的“校花”、“班花”,不過是些言不由 衷的客套話而已。事實上,中國的戲曲品種近百家,能與京劇在曆史傳統、藝術表現、受眾群體等方麵相媲美的也起碼有上十家,為什麽教育部能讓樣板戲成為全國高學生 必須學習的劇目呢?
表麵看來,樣板戲是“實踐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是進行思想與政治路線教育的形象化教材和批判一切腐朽沒落的剝削階級意識形態的銳利武器”, (《人民日報》語)但實際上,樣板戲的塑造的人物形象無一不是“高大全”,講述的故事無一不是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灌輸的思想無一不是如何才能永遠忠於中 國共產黨。如此樣板戲,不但毫無曆史價值或意義,同時還處處充滿了反社會反人性反文明,處處充滿了對一黨專政的頂禮膜拜。而那些所謂的革命精神,無非鼓勵 百姓為一黨之成功,一黨之利益而勇敢獻身,這哪裏體現了對人民的愛護,哪裏體現了對人民的關懷呢?不僅如此,樣板戲模糊了真實曆史,遮蔽了曆史的真實,在 一些重大曆史問題上,很容易對新一代的中學生產生誤導,譬如現在許多中學生根本不知道國民黨在抗日戰場上所發揮的正麵、主體作用。
顯而易見,以弘揚“國粹”之名,行思想控製之實才是教育部此次將樣板戲硬塞進教科書的真實目的所在。畢竟,在當今這個開放的世界,由於互聯網的出 現,改變了人們的知識積累方式與思維方式,從而使國家機器控製下屬民眾的思想變得尤其困難,而一旦民眾之思想控製稍有鬆弛,便極可能危及一黨之統治。
由此,便不難理解為什麽魯迅的散文名作《紀念劉和珍君》會被逐出中學語文教科書了。
當然,僅僅驅逐“劉和珍”是遠遠不夠的,去了一個人,還得另外的人補上,“李鐵梅”無限忠於黨,無限熱愛黨,理應成為不二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