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大學,University of Shanghai,這曾經是上海灘上最輝煌的大學校名。
TG進城以後,從蘇聯老大哥引進教育體係,其中一個動作就是1952年的“院係調整”。這個動作對以後的中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發展有不小作用,但是也有不少後果。最明顯的就是“綜合性大學”這個名詞從中國大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理工科大學”,“文理科大學”和專門學院。
當時中國的大學幾乎都被割了肉,像清華從此就僅僅成了“工程師的搖籃”,文學家和哲學家是出不來了,同理北大也出不了工程師了。原來那麽有名的國立浙江大學調整成了一個二流的工科院校,都不是“理工科院校”了,因為理科全沒有了,記得當時浙大最有名的專業居然是“光學儀器”。
這麽說,幾乎全國所有的大學都損失慘重。但僅僅是“幾乎”,不是全部。有學校在院係調整中發了財的,就是複旦大學。複旦現是滬上名校,可能會有人一聽說這個學校還有個百年曆史,就會以為它一直還挺牛B的,其實不然。1949年共產化以前,複旦就是一個私立的野雞學校,不怎樣,很不怎樣。
但是院係調整,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帶領的浙江大學數學係變成了複旦大學數學係,國學大師蔡尚思領導的滬江大學中文係成為了複旦大學中文係,從此名不見經傳的野雞成了國內一流的大學。
院係調整是個零和關係,有賺便宜的就有吃虧的。院係調整中最吃虧的是滬江大學——根本就沒有了。
上海灘原來有三所教會學校:滬江大學,震旦大學和聖約翰大學,這三所大學全是美國人用庚子賠款辦的,這裏麵最好的就是滬江大學,為什麽這麽說呢?滬江的中文成了複旦的中文上麵已經說了。現在有名的上海音樂學院原來隻是滬江大學的音樂係,滬江大學最有名的化學係則成為了上海化工學院的一部分。那滬江大學呢?沒了,沒有了。
震旦大學成了上海第二醫學院,聖約翰大學成了華東政法學院,這滬江大學卻被廢掉了,原來的校址一分為三,左右成為楊浦木材廠和上海電纜廠,中間剩下來的成立了一個什麽叫做“上海機器製造學校”的中專學校,一直到1962年才轉成上海機械學院,據說現在叫“上海理工大學”,哎,什麽時候中國人才能重視一點傳統?這名字說改就改,沒有一點心疼。說實話,現在的高校改名和文革時的“張衛東”,“李忠青”什麽的一個德行——沒一點節操,不信你看連自己名字都棄之如撇履的學校都不太怎麽樣,“東南大學”就是最好的例子,比原來“南京工學院”的地位差遠了。
為什麽TG要撤掉滬江大學呢?TG和滬江大學有仇。抗戰後學生運動風起雲湧,TG的地下組織大顯身手,但是TG進不了滬江。連聖約翰都出過地下黨,像原來的外交部長吳學謙就是聖約翰的,震旦也出過TG,但滬江就是沒有。
滬江是貴族學校,孔祥熙家的孔二小姐,杜月笙的公子全是這個學校出來的。滬江大學學費昂貴,一年光學費就是100大洋——100石大米!用現在的價格來衡量就是兩三萬大錢。學生宿舍是三層樓的,學生住中間二樓,三樓是保姆,那一樓呢,一樓是司機住的。後來校工住的小平房,原來是學生們養馬用的馬廄,這樣的地方,那來的TG?所以後來把它拆掉一點也不奇怪。
雖然很小(占地麵積隻有200餘畝),但上海機械學院有上海最漂亮的大學校園,有上海高校最長的林蔭道(但走到了頭,學校也就沒有了),校園中洋樓之多之漂亮為上海高校之冠,像原來計算機工程係的小樓就是孔二小姐住的。還有大禮堂,外文圖書館,衛生所,老電子係等建築物都是可以當作保存建築物的。
文革以後上海機械學院的夙願就是改名叫“滬江大學”,但一直沒有實現。很多人怪教育部沒批,實際上不能怪教育部,而要怪中國的一窩蜂。機械學院提出要改名,二醫和政法學院也要改,震旦大學倒沒有什麽了不起,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上海出來一個“聖約翰大學”算怎麽回事?於是大家改不成。
說實在話,現在改不改的無所謂了。當時要是改了名對機械學院大有好處:還有大量海外滬江校友。現在就是改了校名,除了來貼貼訃告什麽的也沒有什麽用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