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風”號驅逐艦,屬二戰日本聯合艦隊的甲型驅逐艦“陽炎”級(另一級為“夕雲”級),陽炎級驅逐艦1937年造艦計劃中預訂建造15艘(上報的是18 艘,不過有3艘的錢被挪用為“大和”號的建造經費),1939年的第四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中再追加了4艘(要補齊上次的三艘,另外多出的那艘“秋雲”號最初的計劃是列在“陽炎”級改型“夕雲”級上的,但是在1994年的時候被日本軍事雜誌重新分到了“陽炎”級內,原因就是因為實際建造是按照“陽炎”級來辦的。1939年實際增加建造3艘),共計19艘。至戰爭結束時一共完成18艘建造,分別是:
Kagero陽炎,
Kuroshio黑潮,
Oyashio親潮,
Hatsukaze初風,
Natsushio夏潮,
Yukikaze雪風,
Hayashio早潮,
Maikaze舞風,
Isokaze磯風,
Shiranui不知火,
Amatsukaze天津風,
Tokitsukaze時津風,
Urakaze浦風,
Hamakaze浜風,
Nowaki野分,
Arashi嵐,
Hagikaze湫風,
Tanikaze穀風
按說日本二戰時期名艦如雲,要是按噸位排,不知道得什麽時候才能輪得到“雪風”,可是俗話說運氣來了門板都擋不住,“雪風”號靠自己的運氣,一舉讓自己擠入“大和”、“金剛”、“赤城”等名艦行列,不能不說是一段傳奇。
“雪風”號是陽炎級的8號艦,1938年8月開工,次年3月24日下水並被命名,1940年1月20日竣工(顯得很拖拉,不過整個陽炎級基本都是這樣,大概是由於沒有進入戰時體製的原因吧。19號艦秋雲就很快)。後被分屬到海軍最強的夜戰部隊——第2艦隊第2水雷戰隊,配以僚艦“黑潮”號和“初風”號組成第16驅逐艦分隊。其曆任艦長為飛田健二郎大佐、管間良吉大佐、寺內正道大佐、古要桂次中佐、東日出夫中佐。
開戰後,“雪風”號與“時津風”號在第3艦隊第4突擊部隊,參加了攻擊菲律賓呂宋島、支援拉蒙灣登陸作戰、占領蘇拉威西島、蘇臘巴亞海戰(泗水海戰)等行動。在爪哇海曾參加反潛作戰,有分隊擊沉潛艇的記錄。接著,在中途島海戰時,“雪風”號隸屬於第二驅逐艦戰隊第16驅逐艦編隊,為日軍中途島的登陸編隊實施護航,但是由於南雲指揮的機動艦隊慘敗而未能出戰(有資料說此次作戰“雪風”號為機動艦隊護航,這是不對的,為機動艦隊護航的是第十驅逐艦戰隊)。之後,調南太平洋戰區第3艦隊第10戰隊給“翔鶴”、“瑞鶴”號航空母艦護航。直到此時,“雪風”號還是“碌碌無為”,但是不久之後,“雪風”號就展現了的本色。
1942年11月12日夜,阿部摔“金剛”級戰列艦“比睿”、“霧島”,巡洋艦“長良”以及“雪風”號等13艘驅逐艦,與美軍卡拉漢和斯科特率領的5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遭遇,亂戰24分鍾,美軍沉巡洋艦1艘,驅逐艦4艘,傷巡洋艦2艘,驅逐艦2艘,陣亡卡拉漢、斯科特兩少將以下近千人,日軍沉驅逐艦2艘,傷戰列艦1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3艘。戰列艦 “比睿”號被重創,上層建築幾乎不存在,次日於拖帶中遭美機攻擊再次中彈,自沉。“雪風”號初試鋒芒,便讓日本損失了有史以來的第一艘戰列艦,順便把艦隊司令阿部弘毅也弄回家看孩子了——阿部放棄“比睿”的做法讓山本大為惱火,認為阿部已經沒有資格繼續指揮戰艦了。
兩天後的14日夜,近藤信竹中將率戰列艦“霧島”,“高雄”號等巡洋艦4艘,“雪風”號等驅逐艦9艘在薩沃島西部與美軍李少將率領的艦隊遭遇,美軍主力之一的“南達科他”號戰列艦電力係統故障,成為了海上的靶船,上層建築被打的麵目全非,但是,美軍的技術裝備展現了優勢,躲在“南達科他”號後麵的“華盛頓 ”號利用雷達準確的製導,7分鍾內命中“霧島”號406mm炮彈9發,127mm炮彈40餘發,於是“霧島”號也去“比睿”那兒報道去了,當然,RP極佳的“雪風”號沒有受半點傷。
三天的將兩艘“金剛”級戰列艦“護送”去見了龍王,“雪風”號的殺傷力由此可見,在瓜達爾卡納爾戰役損兵折將的日本海軍給了“雪風”號一個護航航母的差事,先是護送“飛鷹”號回日本修理,接著又是護衛修理完畢了的“瑞鳳”號在特魯克附近行動。日軍打算放棄瓜島後,“雪風”號被指派進行運輸陸軍部隊撤退的行動,參加了其中3次運送,其中順便還將被空襲打成重傷的“舞風”號驅逐艦拖回了特魯克。這段時間參戰比較少,“雪風”號基本上沒有什麽施展“祥瑞”的機會。
1943年3月1日,“雪風”號又作為新幾內亞輸送部隊的護航艦進入俾斯麥海。結果在美軍新發明的“開罐器”(B-17利用水麵跳彈現象攻擊)麵前,驅逐艦“白雪”、“朝潮”、“時津風”“荒潮”和運輸艦7艘葬身魚腹,但是“雪風”號和它搭載的1個步兵大隊沒有受到任何損失。此戰開辟了“雪風”號新的“祥瑞”模式:“克死”友艦,然後自己充當救援艦的角色……
之後“雪風”號調往第2水雷戰隊。其間該艦特有的運氣已經流傳開來並被上麵所重視,該艦被優先考慮改進裝備。加裝了E27超短波雷達告警裝置,停靠港口期間又做了一些改進,使得“雪風”號成為最先裝備13號對空雷達、21號對海雷達、23號射擊指揮雷達和3式聲納的驅逐艦。
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重新披掛上陣的“雪風”號在科隆班加拉島夜戰中,成功地利用雷達告警裝置於肉眼看到美軍艦艇之前30分鍾發現美艦並發出警報,為海戰指揮官作出正確判斷立下了大功勞,是役,美軍損失輕巡洋艦3艘,驅逐艦1艘。但是事情還沒完,海戰中,一枚射向“雪風”號的魚雷因為定深過大,從“雪風”號的艦底鑽過去,擊中了編隊的旗艦巡洋艦“神通”號……
1944年6月的馬利亞納海戰中,“雪風”號本來是要上一線的,但是由於戰前的一次訓練中意外損壞推進器,速度減半,被臨時改派為歸國油船的護航任務,饒是如此,“雪風”號祥瑞依舊,其間遭遇美軍潛艇,“西洋丸”號被重創,“雪風”號例行公事完成了救助工作。不過,“雪風”號也用不著感到遺憾,盡管自己未能參加馬裏亞納海戰,但是在聯合艦隊的另外的2號和3號“祥瑞”——“時雨”號和“野分”號的共同“努力”下,日軍的“大鳳”號、“翔鶴”號以及“飛鷹” 號三艘航空母艦開進了太平洋的海底。
之後的萊特灣大海戰,日本聯合艦隊的三大“祥瑞”終於聚首,一舉克死重巡“愛宕”、“摩耶”;戰列艦“武藏”、“山城”、“扶桑”、“最上”;航母“千歲 ”、“瑞鶴”、“瑞鳳”、“千代田”;航空戰艦“伊勢”、“日向”以及30艘巡洋艦和驅逐艦。祥瑞三兄弟的老三“野分”號在此役中孤身和滿腔怒火的美軍 34特混編隊遭遇,結果找不到日軍主力的34特混編隊6艘新型戰列艦、8艘巡洋艦以及一票驅逐艦,把足以戰翻一個艦隊的飽和火力發泄到“野分”號身上,直接把“野分”號打成零件狀態,“野分”號的好運也就到此為止。
下邊是《哈爾西回憶錄》(是世壇的顧劍老兄翻譯的,)中美軍對於擊沉“野分”號的描述:
“在那麽遠的距離,我們新澤西號不可能認出擊沉的是什麽類型的日本軍艦,所以我通過電傳向前方各艦詢問。回來的答案,真可算是對我們夜戰觀察準確性的最佳禮讚。
文森斯號輕巡洋艦報告“她是青葉級或者愛宕級重巡洋艦” 。
邁阿密號輕巡洋艦“一艘吹雪級或朝潮級驅逐艦” 。
比洛西號輕巡洋艦出言謹慎“一艘巡洋艦”
發射魚雷的米勒號驅逐艦“照月級驅逐艦”
歐文號驅逐艦“一艘扶桑級戰列艦”
驅逐艦中隊司令“夕張級輕巡洋艦”
我們的巡洋艦分艦隊司令“我沒意見,大概是一艘巡洋艦就對了。”
這就是我們所能知道的全部真相了。”
而“雪風”號在此役中毫發無傷,還撈起了一大群友軍落水船員。
1944年11月21日,“雪風”號和同屬陽炎級的“浦風”號護送“金剛”號戰列艦回國,行至台灣海峽,遭遇美軍潛伏在此的“海獅”號潛艇,結果“金剛” 號難逃宿命,被“海獅”號一個齊射送去了東海龍宮,同往的還有“浦風”號驅逐艦,而“雪風”號再次逃過一劫,輕車熟路地打撈起兩艘沉艦的水兵安全回國。至此,金剛級戰列艦中的兩艘“金剛”、 “比睿”都是在“雪風”號的“護送”下去見了天照大神。
此時,雪風的“掃把星”名聲已經在海軍傳開,甚至有“吳港雪風、佐世保時雨”的提法,甚至有人以這兩艘船裏誰的運氣更好設了賭局。
1944年11月29日夜,不知道日本是沒有其他軍艦可用還是聯合艦隊不信邪,由大和級3號艦船體改裝,當時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由“雪風”號與另外兩艘驅逐艦護航,在瀨戶內海試航。結果“信濃”號也被“雪風”號“祥瑞”。被美軍“射水魚”號潛艇伏擊,成為曆史上最短命的航母——從試航到沉沒不到 20個小時。時任艦長的寺內正道大佐看著“雪風”號甲板上撈救起來的垂頭喪氣的“信濃”號的艦員時,不禁發出了“成習慣了啊,都是這樣的光景……這種風啊,都是在救助其他艦的人的時候吹……”。寺內大佐說的沒錯,自開戰以來,“雪風”號幹得最多的事情不是對敵作戰而是撈自己人。
之後“雪風”號駐泊於吳港海軍基地時遭遇了美軍的特大空襲,第2水雷戰隊的一個參謀在這裏看到了令他很是吃驚的事情,該艦在曆次空襲中打出了15000發高射炮彈,卻連一個彈片都沒有傷到!
1945年1月24日,同“雪風”號一樣克死無數主力艦的“時雨”號在新加坡北被美軍潛艇擊沉,隨著“雪風”號最大的競爭者沉沒,“雪風”號也把祥瑞發揮到了極致。1945年4月5日,聯合艦隊司令部下達了“菊水”特攻命令,聯合艦隊最後的力量傾巢而出:“大和”號戰列艦、“矢矧”號巡洋艦和“冬月”、“ 涼月”、“磯風”、“濱風”、“雪風”、“朝霞”、“霞”、“初霜”號等8艘驅逐艦,結果即便是以日本民族命名的“大和”號也難以掙脫宿命的羈絆(廢話,“神通”在“雪風”麵前都沒了神通),巡洋艦“矢矧”,驅逐艦“濱風”、“磯風”“朝霞”、“霞”均被擊沉或自沉,“雪風”號這次又比以前精進了一步 ——用魚雷將傷重的“磯風”號送進海底。
“雪風”號逃回佐世保後,發現糧倉中居然有一顆未爆的美軍炸彈。這顆炸彈一旦爆炸便可能將船底炸穿而直接沉沒——但它卻是顆啞彈。
菊水之後,日本海軍已名存實亡。剩餘的幾艘戰艦躲在各處軍港中苟延殘喘。雪風先後在舞鶴、宮津灣及吳港轉場,經曆了合計15000架次敵機的數十次大規模空襲卻僅被近失彈一次,中彈一枚,而且命中的又是啞彈!
當然,“大和”號決不是最後一艘被“祥瑞”的友艦,一次空襲中,“雪風”號為了躲避炸彈不慎撞上自家鋪設的水雷,但雪風詛咒再次應驗——水雷引信失靈了!而旁邊的“初霜”號驅逐艦同樣撞上了水雷,當場沉沒。
二戰結束時,聯合艦隊殘存艦艇中餘下驅逐艦39艘,潛水母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1艘,航母3艘,舊式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2艘,重巡洋艦2艘,舊式戰列艦 1艘,戰列艦1艘。理所當然的“雪風”號成了人員遣返艦,被拆除了所有武備,改裝了人員艙室。在遣返任務中“雪風”號的表現一直不錯,到了1947年5月的時候,被盟軍表彰為日本殘存艦艇中“最優秀艦”(Best Ship)。年中大部份複員運送任務都已告結束,盟軍總部決定將驅逐艦以下的日本艦艇計驅逐艦24艘、海防艦68艘共92艘分三批抽簽分配給中美英蘇四國,抽簽典禮於1947年6月28日在東京盟軍總部大禮堂舉行,海軍上校馬德建、姚嶼二人為代表參加了抽簽。美國先得到該艦,但考慮到中國簡直沒有海軍,而1艘驅逐艦對美國來說毫無意義,於是轉送給了中國海軍。
至此,“雪風”號在日本海軍序列中的日子走到了盡頭。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共有82艘各型驅逐艦,到戰爭結束後隻有“雪風”一艘幸存。不但如此,作為一艘航程12萬4800英裏、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大部分重要戰役的資深軍艦,雪風幾乎從沒有受到過嚴重損傷。每次中彈不是沒有打到要害就是近失,要麽就幹脆啞火。在整場戰爭中雪風隻有不到10名船員死亡,2人失蹤,4任艦長全部都是善終。日本海軍稱雪風為“不死鳥”、“奇跡的驅逐艦”,但其他艦上的船員卻非常討厭雪風,因為跟它一起出擊的軍艦沒有幾艘能安全回來的!至於是“祥瑞”還是“瘟神”,各位看官,請亮答題板,嗬嗬。
說明一下,寺內正道,艦長。一位傳奇人物,他的運氣好到不行,每回參與海戰總是能全身而退;但是隻要他轉任其他軍艦的艦長時,原本服役的那艘軍艦就會立即沉沒。所以他曾經很豪邁地說:“隻要有我擔任艦長的軍艦絕對不會沉沒!”說到做到,牛吧?
繼續發揮餘熱的“雪風”,改頭換麵後的”丹陽“
1947年7月3日,包括“雪風”在內的首批9艘戰利艦,在中美兩國押解下駛抵上海吳淞口海軍第一基地。6日,海軍在高昌廟江南造船廠舉行盛大的儀式,在第一基地司令海軍少將方瑩主持下,膏藥旗悄然降下,升起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雪風”等艦正式入役中國海軍。次年定名“丹陽艦”,弦號12。此後從日本陸續抵達的驅逐機以及美軍援助的驅逐機,均以中國地名命名,第二個字為“陽”,稱之為陽字級驅逐艦,最晚一艘“沈陽”號直到2006年才退役。
“雪風”艦在戰後拆除了全部武裝,抵達上海時用“裸奔”一詞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因而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江南造船廠待著。不過,盡管“裸奔”其保養還是很好的,據日方記載,“交接時,艦內整潔如新,檢查該艦的英美軍官讚不絕口,聲稱‘我們沒見過如此整潔的軍艦’”。正是其保養良好,在重新武裝後成為國民政府海軍的旗艦,開始了又一段傳奇。
在日本海軍時,“丹陽”艦的表現是“友盡”的祥瑞,到了中國就成了奇葩,首現倒黴的變成了自己。1949年8月,因時局緊張已轉移至澎湖列島馬公島的“丹陽”艦悲催地遇上了台風侵襲。實際上日本軍艦遭台風也是很有前科的,1934年剛服役的魚雷艇“友鶴”在大風中訓練時翻沉;1935年,日本海軍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模擬與美國海軍開戰,扮演美軍的第四艦隊不幸遇上台風,兩艘驅逐艦艦首沒了,4艘驅逐艦的艦橋和兩艘航母的甲板受損,此外還有多艘軍艦出現裂紋,死了45人,可謂損失慘重。這次“丹陽”號直接被刮到淺水處坐灘了,動彈不得。
隨著中共將觸角伸向沿海,國民黨海軍起義的起義沉沒的沉沒,“丹陽”艦又被裝上日製武器披掛上陣。1953年6月,作為國民黨海軍旗艦,“丹陽”艦訪問了菲律賓。同年10月,國民黨接到情報,一艘波蘭籍油輪正通過菲律賓海域駛往中國大陸,國民黨立即命令海空軍封鎖台灣海峽及東部海域,“丹陽”艦在台灣東部海域截獲這艘油輪,次年又截獲了一艘蘇聯郵輪,均被編入國民黨海軍。
此後,丹陽艦又參加了對大陸的炮擊、騷擾、金門炮戰,在大陸海軍魚雷艇、炮艇圍攻下沒占到任何便宜。隨著大陸海軍的增強,這艘二戰老兵跟不上形勢了。作為對這艘老兵的褒獎,1964年國民黨海軍武昌演習時,蔣介石即以“丹陽”為座艦,也是此次軍演的旗艦。
1966年12月16日,服役二十多年的“丹陽”艦退役。出於對“雪風”艦的情感,日本原“雪風”號船員組織希望國民黨將此艦贈送日本,永久保存。國民黨對此並無異議,但不幸的是台風再次成了日本的敵人,“丹陽”艦因台風進水不得不拆除。最終,國民黨將“雪風”艦的舵輪及錨贈送日本,留存在江田島日本海軍兵學校紀念館內,國民黨則將一片車葉及船鍾保留在左營海軍軍官學校。
拆除武裝後等待命運安排的雪風
艦橋部分
從前甲板看,後麵是它的小兄弟,原海防艦”四阪“,命運和大哥一樣,移交民國海軍後的”惠安“
機艙操作台,看得出保養的很好
艦橋內部
前麵是”惠安“,後麵是”丹陽“
說道這裏,也應該提以下”惠安“
惠安號訓練艦是中國的一艘訓練艦,原本為日本第二次大戰海防艦日振型(甲型)“四阪”號。
“四阪”為日立櫻島造船廠建造於1944年12月15日完成,1947年7月6日在上海移交民國政府海軍,字號“接4”命名“惠安”。
惠安艦作為原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旗艦,於1949年4月23日長江突圍之役由艦長吳建安中校帶領投誠於中共,28日被國民黨空軍派機炸沉於燕子磯,後於1953年12月24日為中國航務工程總局第二工程隊撈起送上海整修,1955年重新武裝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軍之護衛艦,仍名“惠安”。
1982年將火砲換裝為三門100厘米砲,四門37厘米砲。惠安艦後成為中國海軍唯一的一艘訓練艦,直到1990年新的鄭和號訓練艦服役後方才退役。怎麽樣?惠安的革命史雖沒有大哥”丹陽“曲折輝煌,也算是長壽老有所為。
下麵再看看他們的老前輩”長門“的尊容,就會明白為什麽命運會是如此的不公。
曾經雄偉高大的艦橋,已經被美國飛機摧殘的不成樣子了
看來是傷的不輕
遠望“長門”
“長門”的命運也很悲壯,在日本投降時是唯一尚能作戰之戰列艦,作為戰爭賠償移交給美國,1946年在比基尼島的十字路行動中,被美軍用於核彈爆炸試驗。在經過空中爆炸與水中爆炸的兩次測試後,長門仍然在海麵上漂浮,直到第二次試爆後的第五天因大量進水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