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老康

偶爾有話要說,有感要發!
正文

剝削效率

(2023-08-31 12:08:16) 下一個

 《Stand by Me》

 文革時期上初中,同學們整天在校外打群架。俺誰也打不過,自然就沒參與過。

偶然的機會看了電影《Stand by Me》,電影名你可能不熟悉,歌曲可是家喻戶曉。《Stand by Me》

“半壯小子”(家鄉有這叫法,不知道咋寫)正長身體的時候,荷爾蒙比較高,需要有地方釋放。我們那時是放鴨子,群架就是最簡單直接的釋放方法。

“文明”的做法是引向體育運動、各種比賽。當然不限於體育比賽。辯論、數理奧林匹克都是釋放的方向。這也是維持社會穩定的方法之一。

孩子長大過程中還學會了公平競爭和團隊精神。

長大了進入社會了要釋放的就不再是青春,而是各種對領導、老板的不公、冤枉,和日常辛勞帶來怨氣。

我的“大學”

我們組新進了位烏克蘭同事,閑談時自然聊起小時候的洗腦必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高爾基的人生三部曲。

我們的共識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麵有條保爾和冬妮婭的愛情故事做主線,還可以算是青春讀物。

高爾基的《我的大學》就純粹是洗腦了。

他說俄文中University(大學)一詞有一種拚法或重音的位置表示不是真正的大學,是打了引號的“大學”。

如此說來,我的“大學”在我三姨家炕頭上。

那年暑假,我去了三姨家一個月。她家滿牆貼的都是《參考消息》。

當時《參考消息》不是普通老百姓都能讀到的,得有一定行政級別的才能訂閱。三姨夫大概在村裏當過個小官,能把舊《參考消息》“貪”回家來做貼牆紙。 對我來說那可是難得的知識源泉。

在三姨家的閱讀量不亞於一學年下來的閱讀總和。連載《安哥拉的戰爭》害得我滿牆找續集也沒找全。

“剝削”效率

印象深的是一篇關於“釋放怨氣“的短文。

說是日本某大公司設有一個專門房間,桌上放一公司總裁的橡膠頭像,旁邊放一橡膠錘子。專供員工釋放怨氣。怨氣泄完後該幹嘛幹嘛,繼續被剝削。

高啊!總裁毫發無損,卻可能提高了“剝削“效率;那位員工也許短期內釋放了心裏障礙;還可能避免了一場凶殺案,維持了社會穩定。

資本家嘛就是要要提高“剝削“效率,卻不小心無意間為社會穩定做了貢獻。

我曾在一家起步公司打工,公司倒閉前我們幾個留下來做變賣家產等後事。

我問公司創始人之一的Eric,公司的飲料都要錢,為什麽唯有咖啡免費?

答:原先咖啡也要一個Quatre(25美分)。後來發現有員工時不時當眾大叫:“誰有個Quatre可以借給我?”

這不僅影響該員工她自己的工作效率,還影響其她員工的工作效率。咖啡就此免費了!

嗬,一切為了“剝削“效率!資本主義啊!

“羅刹國裏常顛倒”

這不是我說的。

效率算個啥,維穩最重要!

雖然發明了大禹治水,維穩還是靠圍堵。

 常人常了常有怨氣。  對家庭的,對子女的,對老公的,對街坊的,大罵一通了事。  對老板的,對上級的,對趙家的,一發作就尋釁滋事了。隻好憋忍著、沉默著,等待著。

 熟吟魯迅的“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上級善於防患於未來,及時指明發泄怨氣的方向和目標。 於是十三億人民同仇敵愾…。

十四天後,一切如故:

 常人常了常有怨氣。  對家庭的,對子女的,對街坊的,大罵一通了事。  對老板的,對上級的,對趙家的,一發作就尋釁滋事了。隻好憋忍著、沉默著,等待著… …

 此處沒句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